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中双9号是采用复合杂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相结合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具有高抗菌核病,高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优点。2000-2002年湖北省区域试验中,菌核病抗性强,菌核病平均发病率为13.31%,比对照中油821降低了28%;病情指数为6.47,比对照中油821降低了36%,平均产量2482.2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33%。种子芥酸含量0.23%,商品籽硫甙含量22.69μmol/g,含油量42.0%。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是油菜抗菌核病和抗倒性育种的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2.
芸薹属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薹属植物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侵染过程及侵染方式,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芸薹属植物的抗病机制等方面,以油菜为例综述菌核病的抗性遗传及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以甘蓝型油菜宁RS-1为材料,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对6叶期幼苗进行接种。提取经核盘菌诱导前和诱导后的宁RS-1叶片mRNA,经反转录成cDNA,以及经过酶解后加接头和两次杂交,构建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SSH)cDNA文库。正向消减文库是以诱导后的宁RS-1 cDNA为tester,以正常的宁RS-1 cDNA为driver。所构建的正向文库重组率达到96.2%,反向文库重组率达到94.5%,文库容量均达到了2 190和2 780,表明所构建的文库质量良好。对从文库中随机挑取的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与抗病和代谢有关的基因,如γ-谷氨酰半胱氨酸酶基因、抗真菌蛋白基因、铁蛋白基因、ACC氧化酶基因等,为开展油菜抗菌核病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油杂2009(SY05—1)是陕西省三原县种子管理站用不育系5038A和恢复系2088C育成.是我站提出的以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饼,含油量大于4.4%.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抗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中早熟,适宜陕西、黄淮区及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种植作为育种目标进行选育的双低油菜杂交种.于2005年育成。  相似文献   

5.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CD—1S是利用W7415S作为不育基因源与广东晚籼品种特青杂交选育而成,于1999年6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GD—1S株型集散适中,育性转换特性稳定,高抗稻瘟病,开花习性和品质性状较好,容易繁殖制种。而且该不育系穗大粒多,较易组配出大稳重穗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利用该不育系育成了粤杂122、粤杂889和粤杂174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其中粤杂122已于2001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双低不育系121AB、123AB、175AB、932AB、933AB等表现高含油量、产量高等性状,品质优良。其中175AB、932AB、933AB含油量42.7%~44.0%,蛋白质含量24.2%~25.3%。组配的德油系列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在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种油研七号增产,增产率9.98%~27.34%,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15NA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荣选23的原始材料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株,用湘油15号连续回交并同步进行品质、抗性选择,回交7代后育成不育性状稳定的核不育系15NA。该不育系不育彻底,育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5个杂交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对15NA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制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种子含油率41.37%,芥酸含量0.30%,硫甙含量27.4μmol/g,,苏州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14.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汇油50分别增产10.87%与13.63%。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18.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秦油2号分别增产19.40%与10.62%。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83.20kg/hm^2,比对照荣选增产7.24%。全国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08.9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84%。苏油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rf,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msmsRf-和msmsrfrf,而可育株基因型为RfRf的植株可作为恢复系。利用兄妹交配(Msmsrfrf×msmsrfrf)和(Msmsrfrf×MsMsRfrf),其后代的育性分离都能稳定在1:1,前者称为杂合两型系,后者称为纯合两型系,若配(MsMsrfrf×msmsrfrf),其测交一代为全不育系Msmsrfrf。由于全不育系只能出现在测交一代,不能用回交保持,故把双隐性的msmsrfrf可育株称为临保系。  相似文献   

10.
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可达100%,可育期间自交结实率可达到70%以上。K121S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可育;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不育。K121S恢复源广泛,可利用于两系育种及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品种 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不显著,选用抗(耐)病性品种和适当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苏优3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优3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宁A3(MI CMS),恢复系为3075R。苏优3号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早,品质优良,在1996-1998年度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53.3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6.81%,在1999-2001年度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86.80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6%,苏优3号芥酸含量0.42%,硫甙含量25.87umol/g,种子含油率43.46%。  相似文献   

13.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706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杂交油菜杂97060具优质、高产、抗寒、抗病等突出特点,其不育系不育率稳定在98%以上,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51.5kg/hm2,比第一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28.4%,比第二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13.1%,均达极显著水平.杂97060高抗病毒病,抗(耐)菌核病,抗寒性强.芥酸接近于零(未检出),硫甙含量26.80μmol/g,含油量43.84%.综合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育种攻关要求,适宜出口创汇和国内综合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油菜品种,设氮肥(对照、施氮),磷肥(对照、施磷)和钾肥(对照、施钾)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和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油菜平均增产203.7%,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增加17.7%;施磷油菜平均增产47.2%,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31.0%;施钾油菜平均增产30.1%,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21.9%.分析认为,施氮因病原菌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以及油菜枝繁叶茂提高田间阴湿度致使油菜病害加重;施磷为油菜抗性生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施钾通过对植株代谢过程的调控和植物形态学的调节提高了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生产上可以通过调控氮肥施用,合理增施磷钾肥,达到既提高油菜产量又有效减轻菌核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09-2012年,利用菌核病田间人工病圃对当年参加全国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区试)的品种(系、组合)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以中油821为抗病对照,将参加区试的品种分为抗、感病两种类型,高、中、低抗和高、中、低感六个等级.本文对其中91份综合性状较好、连续两年参加了区试的材料(建议报审的材料)进行了菌核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91份材料中抗(耐)性品种仅有31份,并且全部表现为低抗;按参试区域,长江上、中、下游及黄淮组和早熟组的参试品种中抗(耐)性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2.73%、37.5%、50%、28.57%和0;按类型,参试的10份常规双低类型材料中抗(耐)病品种有4份;81份杂交双低油菜品种中抗性品种所占比例仅为33.33%.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亟需加快油菜抗病育种的进程,培育更多适应性广、抗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湿害威胁中国的油菜生产。本文阐述了前人关于湿害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机理,概括了湿害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油菜耐湿性的遗传多样性、油菜耐湿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和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重点建立油菜耐湿分子育种技术,深入研究耐湿基因网络,发现和克隆耐湿相关基因,为提高油菜的耐湿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杂油 1号系江苏淮阴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 ,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抗 (耐 )菌核病、熟期适中等特性。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3 15 7.75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4.5 0 %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 843.40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10 .79%。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万油杂1号是重庆市三峡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生长势强、高产、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熟期适中等特性。在重庆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万油杂1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65.13kg/hm^2和1907.25kg/hm^2,比对照种中油821分别增产17.83%和25.02%。200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比较甘蓝型油菜有、无花瓣近等基因系花器官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无花瓣品系在花蕾、花萼、雌蕊长度上与有花瓣品系无差异,仅雄蕊长度有所下降;无花瓣品系因缺少花瓣,花蕾重量仅为有花瓣品系的55.89%,但花萼、雄蕊、雌蕊重量差异不大,其中花萼和雄蕊重量略有下降,而雌蕊重量则上升。无花瓣品系花器官各部分与有花瓣品系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瓣缺失上,而花萼、雄蕊、雌蕊、花粉、柱头和蜜腺等形态均无明显差异,因此,该油菜花瓣缺失类型可能与拟南芥等植物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不符。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effects of 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 essential oil (ZCEO) against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on rapeseed plant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detected 21 compounds that represented 98.3% of the total amount of extracted oil, which mainly comprised pulegone (53.5%), isomenthone (10.4%), and carvone (5.7%). The mycelial growth of S. sclerotiorum was completely inhibited at essential oil concentrations of 1.25 and 0.15 μl ml−1 under contact and vapor phase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Under contact phase, the germination of sclerotial was inhibited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 μl ml−1. The essential oil concentration of 0.15 μl ml−1 in the vapor phase showed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sclerotial germination.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growth on detached rapeseed leaves and potted rapeseed plants were dose dependently inhibited by the essential oil. Considerable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fungal hyphae and sclerotia.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results indicated ZCEO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S. sclerotiorum. Thus, ZCEO could be used for crop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