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鸭共育是一项省工节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在水稻生产区很受欢迎。1 适应性试验2 0 0 0年 ,绍兴市越城区种粮大户鲁某 ,利用 2 .1 7公顷早稻田放养绍兴雏麻鸭 1 1 0羽 (其中公鸭 1 0 0羽 ,母鸭 1 0羽 ) ,于 5月 6日秧苗立苗扎根时放入 ,至 7月 1 8日稻穗下垂时收捕 1 0 8羽 ,成活率 98.2 %,平均羽重1 .5kg。除苗种和前期饲养成本 ,纯收入为1 2 1 7.3元 ,平均每羽纯收益 1 1 .2 7元。每公顷早稻增产和减少化肥、农药、人工等增产节本 749.7元 ,平均每亩 49.98元 ,两项合计每公顷增收节支 1 3 1 0 .7元 ,平均每亩 87.3 …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笔者就稻、鸭品种的选择,稻鸭共育前、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及鸭的饲养管理作了简单的概述,以期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寻找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育的养鸭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育技术是目前我国及亚洲水稻主要生产国家正在大力组织推广的一项优质、高效、环保农业技术。这项技术由于具有降低水稻种植和养鸭成本,提高大米和鸭产品品质,减少农药、化肥、抗生素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优点而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鸭在稻田为水稻除草、除虫、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了放牧场所和食物饵料,二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不仅可以达到节本增收,而且产品具有绿色与无公害特征?该技术的推广对于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内大面积实践,实施稻鸭共育每公顷水田可增收节支1800-2100元,此外养鸭可节约30%的饲料,育成1只鸭可获纯利3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省工、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育技术示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牧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得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这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成熟的农业新技术,有利于无公害、绿色稻米产业的发展,水禽业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综合防治水稻病虫、优质稻生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有利于推进优质稻米、水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板块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经营。为充分发挥我区生态资源优势和潜力,我区2004年申报并获得了全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围绕生态农业建设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示范工作,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面积200公顷。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盘锦市大洼区荣兴镇开展稻鸭协同养殖的实践,证明采用稻鸭共育的方法种植水稻和养殖鸭类,不仅可以培养出健康、绿色环保的无公害优质稻田鸭,同时对于水稻种植也可以大大降低的化肥、农药、人工的成本,并且收获绿色,无公害的水稻,有效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研究采用稻鸭共育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如何选择饲养水稻、鸭和种植水稻与稻鸭协同管理,为推广稻鸭共育技术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育技术是目前我国及亚洲水稻主要生产国家正在大力组织推广的一项优质高效农业技术。这项技术由于具有降低水稻种植与养鸭成本。提高大米和鸭产品品质,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优点而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鸭在稻田为水稻除草、除虫、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了放牧场所和食物饵料,  相似文献   

10.
浅谈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项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是以水稻田为基础、种好优质稻米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无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稻鸭共育应遵循其生态特点,发挥其生态优势,协调其生态要素,抓好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禽世界》2014,(4):2-2
近日,民盟海南省委环境资源委员会来到位于鹦哥岭脚下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与海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协会等单位一起,举办推广稻鸭共育生态农业模式活动,以进一步研究该项技术的可行性,促进相关提案的落实办理。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新技术》2004,(4):42-42
农业部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正在大力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稻鸭共育面积达到130万hm^2,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介绍,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台农业技术,是稻田养鸭这个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利用稻田有限的空间生产出无公害、品质上乘、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在水稻可持续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湖南益阳稻鸭共育典型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阳模式”的稻鸭共育,核心技术主要有四项“猪—沼—稻”生态农业技术。沼气促进养猪,沼肥供稻田用肥,通过互为利用的良陛循环,实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及生态农牧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日本全国稻鸭协会、日本鹿儿岛大学的邀请,镇江市稻鸭共作赴日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2年7月11日至7月19日,到日本稻鸭共作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日本九洲地区的鹿儿岛大学、福冈、冈山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放鸭治虫最早见于明代,明代霍韬(1487-1540)提到“顺德产蟛蜞,能食谷芽,惟鸭能啖之,故鸭广南为盛,以其蟛蜞能养鸭亦有鸭能蟛蜞两相济也”。(《五山林志,辨物》引《渭崖文集》)。  相似文献   

18.
鸭稻共育即稻田养鸭,将鸭放养在稻田,利用鸭在稻田内捕食害虫、采食杂草及一些水生小动物,同时鸭粪还可直接肥田的饲养方法,实现既节省养鸭饲料成本,提高鸭产品品质,又减轻害虫和杂草对水稻的危害,减少稻田农药施用量,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养殖方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达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研究相关实验内容,对中国"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主要简述了中国近10年稻鸭共育模式的养殖方式与方法,归纳了各地区较为通用的养殖流程,重点为不使用农药、仅依靠鸭子采食方式除虫除草,每公顷饲养200~250羽当地适用品种的雏鸭,稻秧存活后下田,共生70~80d。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这一模式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尚存不完善之处。稻鸭共育可以保护土地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同时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水稻与健康成鸭,节省了农药肥料以及鸭饲料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每公顷可增加两千元以上的收入。各地区稻种与鸭种的选择和培育尚待进一步研究,稻鸭共育模式的配套生产管理技术较为模糊,还存在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