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基因meq功能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病毒 (Marek’sDiseaseVirus,MDV)之众多已得到鉴定的基因中 ,目前有 3个基因即 132 bpr、pp38、meq被认为可能与致瘤相关。其中 ,meq与 132 bpr两个基因是MDV 1所特有 ,已证实 132 bpr的拷贝数与毒株的致弱程度有关 ,pp38则被证实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meq基因由于具有与致瘤基因jun/ fos家族类似的分子结构 ,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meq基因在MDV致病、致瘤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 ,历经 5年由三个单位共同攻关…  相似文献   

2.
3.
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相关基因meq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B-1肿瘤细胞建立的马立克氏病为病理模型,利用PCR技术扩增不同病变组织中的meq基因,构建meq基因重组阳性质粒,测定和比较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与L-meq(1 200 bp)和标准株GA的meq(1 020 bp)比较,MSB-1细胞和脾脏肿瘤组织的meq基因(1 197 bp)、羽髓meq基因(1 017 bp)分别相应缺失3个碱基(CCA);MSB-1细胞和脾脏肿瘤组织的meq基因具有与L-meq相同的180 bp插入序列;氨基酸序列也发生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eq基因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致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5.
为培育及鉴定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致弱病毒株,本研究将4株现地流行MDV强毒株(L-ZY、L-CZ、L-MS和L-SY株),在体外经CEF连续传代至110代,获得相应的4株高代次病毒株(L-ZYp 110C、L-CZp110C、L-MSp110C和L-SYp110C株).其中的L-MSp110C和L-SYp110C株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以2×103 pfu和2×104 pfu的剂量接种1日龄SPF鸡,在试验期(12周)内试验鸡均没有引起马立克氏病病变;高代次病毒株在体外增殖能力增强,而在体内增殖能力显著低于亲本病毒株.与亲本病毒株基因序列比对发现:4株高代次病毒株病毒基因组中Meq和RLORF 12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和插入;132 bpr序列拷贝数均显著增加;其中3株病毒株的RLORF4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以上结果表明,MDV强毒株体外传代至110代后,病毒增殖能力和主要致瘤相关基因的遗传特性均发生了改变,致弱毒株的毒力已完全弱化.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MD弱毒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致瘤基因Meq被发现,大量研究发现Meq基因在正常鸡细胞中没有表达,却在MD肿瘤中过度表达。Meq基因的表达不但可以转录活化某些致瘤相关基因,还可与转录辅助抑制因子结合成转录抑制复合物抑制目的基因转录,共同作用导致肿瘤发生。同时,Meq基因在不同毒株、不同血清型、不同病变组织中存在序列上的差异,他们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也是研究人员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Meq基因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Meq基因与致瘤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阐述,总结相关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对肿瘤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蛋白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马立克氏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对该病的研究可为肿瘤病的研究提供理想模型,本文从病毒编码的蛋白出发,重点介绍了病毒的酶类、抗原的研究进行及其在预防马立克氏病上的应用,提出利用载体构建重组疫苗对今后防制马立克氏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DiseaseVirus,MDV)主要侵害鸡性腺、神经、肌肉、虹膜及各内脏器官,引起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淋巴细胞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MDV所引起的疾病──马立克氏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肿瘤获得成功的范例。MDV属于疮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又称鸡疮疹病毒2型(AvianherPesvirus2)、神经淋巴瘤病毒(Neurolymphomatosisvirus)、鸡麻痹病毒(Fowlparal-ysisvirus)。根据血清学反应不同,可将MDV相关的疤疹病毒划分为3个不同的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引起…  相似文献   

12.
13.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与其毒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MDV毒株的毒力越强,其在宿主体内的病毒载量就越高.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动力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有:MDV的组织嗜性及毒力、宿主的免疫情况及马立克氏病(MD)遗传抗性、MDV的基因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情况.本文就MDV在鸡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复制动力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鸡马立克氏病病鸡拔取羽毛根 ,经处理后接种于 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盲传到第六代出现典型的马立克氏痘斑。用第7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结果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线。此结果表明已分离到马立克氏病毒。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性一直在不断增强中,甚至已出现了能抵抗CV1988/Rispens疫苗的特超强株。本实验室用BAC克隆技术构建了MDV中国野毒株的Meq基因缺失株,显示出在抗马立克氏病方面具有与美国Meq基因缺失株同样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效果,而且其自身没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美国和中国的两个MDV的Meg基因缺失株的优缺点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组反转录病毒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马立克氏病病毒Meq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应用磷酸钙与MDV Meq基因重组的反转录病毒转染载体质粒RCAS-Meq的DNA,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质DF1。经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表明,转染后第3天即开始有少量DF1细胞在细胞核表达Meq蛋白,以后阳性细胞增多,到转染后第7天阳性细菌最多,之后荧光即衰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中游离病毒在转染后第5天即可检出,直至第7天仍维持  相似文献   

18.
19.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一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MD)毒株目前的流行情况,在我国3个已免疫MD疫苗的白羽肉种鸡场暴发MD的鸡群中,通过临床剖检,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分离,IFA检测从发病鸡的淋巴细胞中分离到3株马立克氏病毒(MDV),并分别命名为SDAU1501、SDAU1502和SDAU1503。采用PCR方法扩增3株MDV的vIL8、pp38、meq致病基因,所得氨基酸序列与已发表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DAU1501和SDAU1502的致病基因与强毒株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具有强毒特征;而SDAU1503的meq基因在第194位具有与CVI988同样的缺失(P),但其没有CVI988中177个核苷酸的插入突变,其具有与弱毒疫苗株的特征。MDV新的变异在不断发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变异株,因此,对MD的流行情况与基因监测应当继续下去;同时,在MDV疫苗的研制更新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