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兴县地处太湖之滨的杭嘉湖平原,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比重很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素有“丝绸之府”之称。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吴兴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全县蚕茧总产量仅30,101担,到1952年,短短三年时间,就恢复到99,476担,至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是嘉兴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历来认为“吃饭靠种田,用钱靠养蚕”,对栽桑、养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历史记载,早在1925至1929年,嘉兴地区的桑园面积曾达到1,877,000多亩,占总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展广东蚕桑生产和振兴广东的丝绸事业,1982年5月1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农、工、贸、产、供、销、人、财、物一体化的广东省丝绸公司。自此,广东省丝绸公司就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茧、丝、绸生产的职能部门,肩负着纺织、管理全省蚕桑生产的业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研、教学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十年來广东的蚕桑生产和丝绸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广东省丝绸公司成立10周年,本文就广东省丝绸公司成立  相似文献   

4.
<正> 我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东临黄海,是一个粮棉经济作物夹种地区,蚕桑生产占有一定的地位。据历史记载,1931年海门一县年产蚕茧达万担以上,设有烘茧灶130副。其他如南通、海安等县也有栽桑养蚕习惯。但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年代里,蚕桑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到解放前夕,全市仅产蚕茧850多担。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方针,使蚕桑生产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5.
去年是我县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第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蚕桑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有十五个公社,场,桑地面积达四千六百亩,投产面积二千五百亩,共发种5099张,总产值295459元,产茧1618担,比八○年增长了1.22倍。实现了五个蚕桑收入  相似文献   

6.
顺德县以经济作物生产为主,三十年来,对茧、鱼、蔗、谷的四大作物生产均采取了各项相应的方针政策加速了各项作物的增产速度。其中蚕茧最高产的一九七八年亩产量比解放初的年亩产五十五斤增加四点八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年是光荣、伟大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变化。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76年历史的老校,解放以前,虽为发展祖国的蚕业教育与蚕丝生产作出过贡献,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解放前36年中毕业生总数为1552人,其中大专毕  相似文献   

8.
淳安地处浙江西部,土地面积4247平方公里(合664万亩),是浙江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也是人均山地面积最多而耕地面积最省的县之一。近几年来,淳安县在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充分利用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已成为这个县继木材、茶叶之后的又一大农业支柱产业。由于蚕桑生产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种桑、养蚕、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经销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 在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喜看在祖国大花园中,蚕桑之花正在盛放异彩。我们丹阳县珥陵乡在解放初期仅有桑田460亩左右,所产蚕茧无几。六十年代开始,跨出发展步伐,至目前已有桑田41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7%。亩产茧已从当时的30斤左右提高到220斤;总产茧已由160余担发展到目前的9千多担,蚕桑收入达250万元左右,人均产茧22.15斤,人均蚕桑收入达61元。  相似文献   

10.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市的蚕桑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一定规模,1993年桑园总面积已达15万多亩。产茧265万公斤,养蚕户获得蚕茧收入2500多万元。但与“八五”末达到产茧10万担、2000年20万担的目标任务相比,无论是生产效益还是发展速度都还有很大差距,蚕桑生产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为此,现对1994年全市蚕桑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 近两年来,我省蚕桑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如石泉县等,已成为全省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先进典型。把陕南、关中、陕北三个不同类型的地区加以比较,陕北的蚕桑生产没有发展,且还在下降。不能不使一些同志产生错觉:陕北不适宜发展蚕桑!果真这样吗?不!回答是肯定的。翻一下陕北的历史资料,如子州县志、吴堡县志上就有“桑枣甚盛”的记载,清涧  相似文献   

13.
我县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由集体种养转变为千家万户种桑养蚕,这样会使蚕桑生产前途如何?能不能巩固和再发展呢?我们组织了力量,到五个公社,十六个大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了当时农村形势,认为采取相应措施,利用大包干到户的形式,可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蚕桑生产回顾及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晋钢 《中国蚕业》2008,29(4):16-20
全面介绍了自1978年以来山西省30年间的蚕桑业生产概况,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以及获得的科研成果等现状;针对山西省蚕桑产业龙头企业不强、科技队伍“青黄不接”、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资金缺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山西省今后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毛铿祖 《蚕业科学》1990,16(4):230-232
广东省是全国四大蚕茧产区之一.近10年来广东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蚕茧产区转移,人们对这些变化看法不一.本文就如何恢复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浙江桑苗,历史悠久,向来运销全国各地。在主要产区,群众有丰富的育苗经验。解放后,各级领导加强桑苗生产,组织、整顿、巩固、提高了老苗区,对桑苗生产经营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育苗工作,扩大了一批新苗区,使桑苗生产迅速增长,基本上适应了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和推动我省蚕桑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大发展必须大培苗三十年来我省桑苗生产发展的过程说明:桑苗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先行官”,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蚕桑生产的现状,研究如何才能稳定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已经摆到议事日程,现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1992年广东蚕桑生产情况据统计,1992年全省有13个市、57个县(区)种桑养蚕,投产桑地面积26,566.6公顷,其中旱地和河滩地桑占67%,水田桑占33%。发种165万张,比1991年增加21.4%,蚕茧生产持续5年获得大幅度增产,1992年产茧41,339吨,比1991年增产16.1%,创建国以来广东蚕茧产量的最高纪录,平均1/15公顷桑产茧103.74kg,收购蚕茧35,600吨,比1991年增17.4%。  相似文献   

18.
1 广东蚕桑优越地理环境及其特点广东蚕区位于北回归线,大部分地区属于华南热带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光、热、水资源充足,常年高于10℃、积温6,500℃以上,无霜期超过320天,年降水量高于1,200mm,年日照时数超过1,500h。广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浙江省蚕桑生产事业在祖国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党的正确領导的結果,是党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綫的伟大胜利。1958年,浙江省蚕茧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1.5倍;茧子的質量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县历史上有种桑养蚕的习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集体种桑养蚕不断发展.全县有桑园面积二千二百亩,一百七十四个生产队发展了集体种桑养蚕,其中五亩桑以上的生产队有七十八个.一九七七年全县饲养桑蚕九千一百七十张,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十六,收茧一千五百担,相当于一九六五年收茧量一百倍.桑播种育苗一百六十斤,有三百万苗,七六年秋前已种下一批比较合乎要求的密植桑,种桑高潮初步形成.通过一年实践,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一、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坚持正确方针.“四人帮”反党集团,出于篡党夺权的险恶用心,疯狂反对革命,破坏生产,妄图把人们的思想搞乱,把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搞乱,他们大搞“三反一砍”罪恶活动,破坏“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歪曲粮食和多种经营的辩证关系.在“四人帮”流毒影响下,我县有些地方蚕桑生产遭到较大的破坏,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