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应用测试片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方法对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的各项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试,并将其应用于食品检测。结果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的检测灵敏度高,其对纯菌的检测低限可达3cfu/mL;特异性较强,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21种非目的菌无交叉反应;快速,24h内可报告阴性检测结果。应用该测试片检测各种食品206份,检测结果与SN标准的符合率达到98.5%。结论应用测试片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具有快速、方便、经济、无需昂贵设备等优点。该测试片可适应于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菌在我市肉类产品中的带菌情况,笔者于2007年2009年,采用荧光PCR方法对采自东莞市32个镇(区)屠宰场和1个冻肉库的肉类进行增菌后沙门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检测,其中检测沙门菌样品1 669份,阳性样品169份,阳性检出率为10.13%。冻肉库鸡肉检出率为25.93%,猪肉为11.76%,鸭肉为30.95%,羊肉为15.38%,牛肉为12.5%;1 405份采自屠宰场的猪肝样品共检测到沙门菌阳性114份,阳性检出率为8.11%。在2 132份大肠杆菌O157:H7样品中,阳性数472份,阳性检出率为22.14%。其中冻肉储存库鸡肉为10.09%,猪肉为16.47%,鸭肉为7.14%,羊肉为14.29%,牛肉为7.14%;采自屠宰场的1 868份猪肝中,大肠杆菌O157:H7阳性441份,阳性检出率为23.61%。结果表明屠宰场和冻肉库的肉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到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EHEC的主要血清型。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征。笔者运用胶体金免疫(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GIA)检测卡和荧光PCR技术,对东莞市108份冻肉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了检测,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东莞市各镇(区)冻肉库中的冻肉,共108份。大肠杆菌O157∶H7、O1、O48、沙门菌等菌株,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霄峰教授惠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地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猪肉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对10个场(点)出场的猪肉进行抽样,采用沙门氏菌测试片、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及李斯特菌检测板进行快速检测,再用国标法对快速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复检鉴定。结果显示:50份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阳性7份,阳性检出率为14%;20份样本中,检出大肠杆菌O157:H7阳性1份,阳性检出率为5%,检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5份,阳性检出率为25%。此外,还发现样本中存在细菌的混合污染,其中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双阳性2份,3种菌全阳性1份。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屠宰场出场猪肉中,这3种主要食源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严重,特别是小型屠宰点,应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加快推进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快速测试片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偏低,特异性差,需要尽快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屠宰场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O_(157):H_7大肠杆菌(Eschericha coli O_(157):H_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最主要的一种血清型。对人的致病性很强。该菌污染动物性食品后随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出血性肠炎,导致出血性肠炎。 1.国内外流行情况 近年来由于O_(157):H_7大肠杆菌污染食品导致食用者感染的情况较为多见。在1982年美国发生了两起该菌食物中毒事件,有19人死亡,该事件是由当地一家快餐店售出的汉堡包中牛肉饼受O_(157):H_7大肠杆菌污染所致。在1983年美国西部地区也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在畜禽产品中的带菌情况,采集2个屠宰场、福州市部分超市及农贸市场上的畜禽产品(猪肉、禽肉、蛋、内脏)631份.采集的样品经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增菌后,增菌液用快速检测试纸条和酶联免疫反应测试盒进行检测;菌液涂抹于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和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平板,选取可疑菌落用乳胶凝集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  相似文献   

7.
为初步了解并分析酒泉市部分地区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于2015—2017年对酒泉市5个县市随机采集羊肉制品827份,参照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对采集的样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孤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16份样品被检测出携带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4.0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份(8.95%)、沙门氏菌23份(2.78%)、副溶血性孤菌12份(1.4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7份(0.85%),没有检出大肠杆菌O157:H7;2015—2017年检出率分别为24.05%、12.09%和7.75%;不同羊肉制品中以油炸肉检出率最高(48.65%),生肉最低(5.67%)。说明酒泉市羊肉制品中食源性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主要以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给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相关部门需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制一种快速、准确诊断大肠杆菌O157:H7的PCR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收录的大肠杆菌O157:H7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可扩增rfbE(O157)和Flic(H7)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双重PCR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并研制出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该检测试剂盒对大肠杆菌O157:H7能特异性地扩增出rfbE和Flic基因的目的片段;对大肠杆菌O157:H30、O157:H9、O157:H25、O157:H19只能扩增出rfbE而不能扩增出Flic基因的目的片段;对大肠杆菌DH5α、猪链球菌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没有扩增出任何目的片段;细菌DNA的最低检测极限是50 pg;在-20℃条件下保存1,3,6,9,12个月后,其敏感性都没有发生改变,均能检测到50 pg的大肠杆菌O157:H7DNA模板。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感染剂量低,致病性强,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新型肠道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多次爆发流行,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从非生物因素(包括传染源、气候等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大肠杆菌O157:H7传播的环境因子,最后从病原菌的监测诊断技术、废弃物堆肥处理、加强食品以及饮水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大肠杆菌O157:H7的对策,最终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疫病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WHO不久前指出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上出现了约30种新的传染病,1982年美国首次报告的由大肠埃希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就是其中之一。大肠肝菌O157:H7属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尽管大肠杆菌O157:H7高致病力的机制尚未明了,但已确定紧密素(int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牛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rrhagic Escherichia coil, EHEC)O157:H7污染,采用兔多抗作为捕捉抗体与一株O157:H7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进行配对,构建了针对EHEC O157:H7的双抗夹心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到2.5×10~4 CFU/mL,优于ELISA检测方法,且特异性良好,与其他大肠杆菌、沙门菌、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等均无交叉反应。在用于牛奶样本的模拟添加检测中,较ELISA方法可缩短前增菌处理时间。本研究为牛奶中O157:H7污染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新疆不同牛场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流行情况,对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地区、塔城地区多个牛场采集的粪样及水样样本的检测,样品经EC肉汤增菌、免疫磁珠富集后,用SMAC平板和MUG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再用rfb E和fli C基因对筛选后的疑似大肠杆菌O157:H7菌株做PCR检测,同时结合生化试验的方法进行符合性检验。结果从新疆3个地区不同牛场的208份样品分离得到5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2.4%。其中粪样检出5株,检出率为2.4%;水样未检出。生化试验结果表明,5株分离出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与国标规定的O157:H7特性相同。表明,部分被检牛场存在大肠杆菌O157:H7威胁,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广西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是否在猪场存在,采集有拉稀症状猪的粪便,接种到新生霉素mEC增菌肉汤,增菌培养后转接到O157:H7显色培养基上,对可疑菌株用因子血清和PCR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实验结果证实得到5株大肠杆菌为O157:H7血清型。动物试验发现,5个分离菌株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33.3%—100%之间。调查结果证实广西猪群中存在强致病性的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为证明免疫磁珠吸附技术对牛源大肠杆菌 O157∶H7分离效率的影响,从新疆五家渠市、伊宁县、昌吉市3个牛场的采集18份粪样、162份肛拭子、10份饲料样、17份水样和36份胴体表面棉拭子样本,经EC肉汤增菌后,分别采用免疫磁珠富集后和直接进行SMAC和MUG试验进行选择性培养,然后对菌体rfbE基因和鞭毛fliC基因进行PCR检测,最后对疑似大肠杆菌 O157∶H7菌用生化试验进行符合性检测。结果2种方法分别从243份样品中分离到8株和4株大肠杆菌 O157∶H7,统计学分析该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实践中免疫磁珠吸附技术和普通方法相比虽然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但确实能够增加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数量,这与以前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8):73-76
根据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的O抗原编码基因rfb E和H抗原编码基因fli C分别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饲料样品人工污染EHEC O157∶H7后进行增菌培养,利用双重PCR进行检测EHEC O157∶H7。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出目的条带,敏感性可达到100 cfu细菌。双重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饲料中人工污染的EHEC O157∶H7,人工污染饲料样品经4 h预增菌处理后,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20 cfu细菌。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饲料中污染的EHEC O157∶H7,可用于饲料中EHEC O157∶H7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吉林省猪大肠杆菌O_(157):H_7的携带情况、致病性及筛选出敏感药物,试验收集吉林省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猪的新鲜粪便180份,采用m EC肉汤增菌后涂布于大肠杆菌O_(157):H_7显色培养基中对可疑菌落纯培养,生化鉴定纯培养菌株,并用普通PCR法检测编码该菌O抗原的rfb E基因,其中阳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编码该菌H抗原的fli C基因,同时筛选敏感药物。结果表明:共有3株菌被鉴定为O_(157):H_7出血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1.67%(3/180),均来源于腹泻仔猪粪便;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大肠杆菌O_(157):H_7特征;普通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均能检出目的片段;3株分离菌对磷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性高,对红霉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利福平的耐药性高。根据部分猪场大肠杆菌O_(157):H_7的流行情况可初步掌握吉林省猪源大肠杆菌O_(157):H_7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快速检验。方法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和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检验,并与miniVIDAS快速初筛方法和SN标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对纯菌的检测灵敏度均低于10CFU/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应用本方法检测36株标准/参考菌株,结果只有9株目的菌标准/参考菌株出现特异性扩增,其余27株非目的菌均呈阴性反应。定量检测重复性试验结果,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本方法检测人工染菌样品,结果与miniVIDAS和SN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但检测时间比miniVIDAS快了3倍,比SN标准快了10多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的优点,可在8小时内完成样品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动物性食品源大肠杆菌O血清型鉴定及其K88菌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河北省冀东地区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的生猪肉、生鸡蛋和生羊肉等分离得到的20株大肠杆菌进行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并检测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K88菌毛基因。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鉴定,用PCR方法检测K88菌毛基因。分离鉴定的20株大肠杆菌有7种血清型,包括O38、O78、O88、O11、O107、O91、O9,其中O38、O78为优势血清型菌,均占分离菌株的25%(5/20)。在分离的动物性食品源大肠杆菌中有30%(6/20)的菌株K88菌毛基因扩增呈阳性。结果表明,O78、O38为冀东地区动物性食品源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30%(6/20)的菌株K88菌毛基因扩增阳性。  相似文献   

1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菌.为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O157:H7新型检测技术,以O157抗原基因(rfbE基因)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叠氮溴化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处理菌液,沸水浴法制备细菌裂解液,优化PCR条件,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O157:H7活菌EMA-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EMA-PCR可从rfbE基因阳性菌株CVCC248和两株临床分离菌株cd0912、cd0803中扩增出大小为495 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可达12 CFU/mL.经EMA处理,从含有1%~100%O157:H7 CVCC248活菌混合悬液制备的DNA中均可扩增出目的片段.因此,成功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EMA-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避免因分析的样品中含有死细菌而造成的假阳性检测结果,检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较传统PCR大大提高.O157:H7 EMA-PCR技术的建立为O157:H7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重庆市某牛场牛群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情况,我们以牛场犊牛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新鲜粪便,经LB培养基增菌培养、免疫磁珠富集后,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上划线培养,最后PCR扩增eaeA基因目的片段,以此分离鉴定粪源大肠杆菌O157∶H7。结果显示:在所采集的39份犊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符合大肠杆菌O157∶H7生长特点且含有eaeA基因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