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引起死亡的寄生虫病。1病原  相似文献   

2.
脑多头蚴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等有蹄动物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可因误食虫卵而感染此病。该病在宿主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如果得不到治疗,多以死亡为转归,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就脑多头蚴病的病原学、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牛羊多头蚴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等的带科多头绦虫的幼虫一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转头风"、"转圈病",是危害幼羊、犊牛的一种严重人畜共患病[1].  相似文献   

4.
<正> 脑多头蚴(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多头蚴寄生在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使羊死亡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民间俗称“转圈疯、回旋病”。脑多头蚴成虫一般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并多见于犬经常活动的地方。1 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的波尔山羊中有一只突然发病,神经症状明显。曾按脑膜炎进行治疗,用青霉素和磺胺嘧啶等药物治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因为能引起患畜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海省9个县牛羊多头蚴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多头蚴感染情况大不相同,发病地区主要以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海北州等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较为严重,如囊谦的发病率为13.98%,久治为3.0%。通过对76头发病牦牛和50头藏羊进行了详细的年龄和病例出现时间分布统计,表明1~2岁牛羊感染率最高,成年牛羊感染率则很低。  相似文献   

7.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一多头蚴寄生于反刍兽脑脊髓的一种寄生虫病。我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绵羊和犊牛,特别是两岁以内的绵羊和犊牛。此病牧民叫“脑包虫”,哈萨克族语叫“腾铁克”。  相似文献   

8.
2003年9月11日,常德某乡种羊场,多头羊发病,我们随之前往就诊。据调查,该羊场现有一头波尔种公羊(购自常德石门),42头马头母羊(其中23头后备母羊),20头南江母黄羊,F1羊20头(父本全系波尔山羊,采用人工输精繁殖)。经临床检查,发病羊37只,发病率为44.6%,经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多头多头蚴病,现报道如下:1临床检查和症状患羊普遍精神较差,体况消瘦、被毛无光、食欲不振、粪便呈球状,略显干燥。脉搏、体温正常、呼吸略显加快。运动失调,个别患羊四肢无力,侧卧于地,前肢交叉,大部分有直冲、转圈、触栏等神经症状。视力较差,兽医…  相似文献   

9.
山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山羊的脑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0.
南江黄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何焕周岳子民(四川南江县元顶子牧场635607)南江黄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Coenurascerenrairs),系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所引起的。多头绦虫属带科,其成虫在终末宿主犬、豺、狼、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1序列重构脑多头蚴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1,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1序列长度分别均为430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4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1和pnad4序列重构脑多头蚴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1和pnad4,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1和pnad4序列长度分别均为666和887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1和pnad4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海西地区改良绒山羊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采自青海省海西州的509份改良绒山羊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检出阳性血清88份,阳性率为17.29%.其中,德令哈市的307份血清,检出阳性血清36份,阳性率为11.73%;乌兰县的202份血清,检出阳性血清52份,阳性率为25.79%.  相似文献   

14.
15.
对格尔木市清真冷库和清真定点屠宰场牛、羊棘球蚴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牦牛、黄牛、绵羊和山羊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9.51%。9.72%、25.50%和30.08%。调查还发现,母牛、羊和犍(羯)牛、羊、成年牛、羊和幼年牛、羊(1-2岁)的感染率有着明显的差异,同一畜种在不同的饲养方式下对棘球蚴的感染率也明显不同。 棘球蚴在放牧家畜的感染率较高,轻度感染可引起消瘦、发育不良,乳、肉、毛的质量下降(徐定人等,1998);严重感染可引起家畜消瘦、衰弱和死亡(康克仁, 1987)。因此,污染的肉品和脏器对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基因部分序列(pnad5)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5,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5序列长度均为1 153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5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湖南省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2017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邵阳、常德、湘潭、岳阳、株洲、郴州、张家界、娄底等8个地区进行山羊弓形虫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的5 600份羊血清中,检出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468份,样品阳性率为8.36%,其中2017年上半年阳性率为8.75%,下半年为7.96%,无明显季节性差异(P 0.05);在抽检的216个场户中,检出阳性场户102个,场群阳性率为47.22%,其中散养户的场阳性率与样品阳性率(分别为64.61%、12.04%)高于规模场(分别为39.73%、7.14%),差异显著(P 0.05);1岁以上成年羊(10.77%)和1~6月龄(9.28%)幼年羊的样品阳性率明显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羊(5.93%),差异极显著(P 0.01);8个地区的样品阳性率有差异,其中邵阳市最高(10.00%),常德市最低(6.42%)。调查结果表明,弓形虫感染在湖南省羊群中较为普遍,各地区羊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湖南省应注意加强弓形虫监测与防控,尤其是散养和1岁以上成年羊群,以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绒山羊饲养现状和羊绒产品市场销售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就该产业一直未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行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组织、计划与监控,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不健全,等其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展开讨论。建议国家和地方首先要通过规划绒山羊饲养量、立法、制定合理的羊绒生产补贴政策等措施解决宏观发展问题;农民应建立起自己的利益共同体,解决羊原料绒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解决绒山羊养殖低效益问题;企业改变经营战略,提升产品质量,解决产品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对奶羊养殖场(户)和种羊场采用普查策略,对其他羊养殖场(户)采用两阶抽样策略,选择羊群并选定群体中个体,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分析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风险。结果显示:全市羊布鲁氏菌病表观场群流行率为1.54%(95%CI:0.42%~3.91%),表观个体流行率为0.60%(95%CI:0.43%~0.80%);4个阳性群集中分布于长沙县和宁乡县;和以往监测数据相比,长沙市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人间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防治策略取得积极成效。总体来说,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因而可以分区域逐步实现全市布鲁氏菌病净化。  相似文献   

20.
绒山羊产绒量主要由遗传决定,产绒量低是制约绒山羊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在同一群体中选择高产绒量(>1 000 g)和低产绒量(<480 g)的山羊母羊各3只,其年龄均为3周岁,体重约34 kg;每只实验羊全基因组测序深度为30×,每个样本大约测得8×106 SNP。对比高产组和低产组,利用选择性消除区域基因分析方法筛选出18个基因组区域可能与产绒量相关,从这些区域中筛选出选择信号较强的4个羊绒产量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分别是CUL1、FBXL3、YY1、EZH2,这些基因参与昼夜节律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而这3个信号通路正是参与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的重要信号通路。研究结果表明,以上4个基因和相应的SNP可以作为高产绒量绒山羊的基因组辅助育种标记,有助于缩短高产绒量绒山羊品种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