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个超高产粳稻新品系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通过籼粳交培育的粳稻新品系中系8409,近年来,在安徽、江苏、广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北京、辽宁等省、市、区试种,表现突出,反应强烈,小面积引种亩产600~700公斤,最高达880.8公斤。1989年,辽宁省灯塔县邵二台乡青堆子村李荣华种的3.6亩,亩产779.5公斤,在全省水稻高产竞赛中,一举夺魁。1990年,全国共试种近10万亩,仅辽宁省即达7万亩左右。该省盘山县推广5.2万亩,平均亩产575公斤。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高产作物,茶叶产量的上限随各茶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异。世界最高单产是日本高达268斤。我国亦有不少高产典型,如杭州茶试站4400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336斤,其中734亩单产高达520斤;江苏芙蓉茶场110亩茶园平均单产713斤;广东红星茶场最高亩产达1410斤;我省普文农场、勐海茶科所均培育出单产500——800斤的高产茶园。我县城关区回贤一队七五年试种的一亩密植茶园,八三年单产就达335斤,85年到七月十三日止,已收鲜  相似文献   

3.
制酱番茄新品种T15是我所从甘肃酒泉市种子公司引进的品种,1998~2002年在我所试种成功.与当地的主栽品种里格尔87-5相比,具有果实耐储运、生长势强、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现已在奎屯地区、乌苏地区及周边乡、团场推广约33hm2(旧制500亩).本品种适宜在≥10℃积温2 700℃以上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奥罗油菜属甘兰型油菜,从加拿大引入我国,1979年由省引入我区左云县试种。据小京庄、小堡子、大京庄、威鲁等村农民于80—82年试种,一般亩产220斤左右,最高的小面积可产量超过600斤,1984年左云县有8个乡镇推广种植奥罗油菜,专种面积1445亩,  相似文献   

5.
秦油2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我县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每亩增产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丘区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制定高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1989年度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6.
连粳6号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粳6号由江苏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京4X109)F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6-2008年在苏北多点试种,一般亩产600 kg以上,高产田块在700 kg以上,2008年在淮安市稻麦科技展示基地新品种品比区、大区展示区及高产攻关区中产量及综合抗性都表现突出,其中14.4亩高产攻关区实收亩产达721 kg.根据在淮安及苏北多点较大面积试种结果,连粳6号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紫云英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50年代中期就开始试种,是我县主要的绿肥作物。常年种植在10—15万亩,高的年份如1974年达16.36万亩。占水田面积46.1%。实践证明,种好紫云英对于增肥改土,培养地力,促进粮食增产起了很大的作用。1980年以来,我县多次承担省紫云英高产栽培试验,示范课题,都获得了较高的产量。1981年冬,我县在西滨、洋中、溪尾3个乡15个村连片开展万亩紫云英高产栽培示范工作,全片种植紫云英12827亩,平均鲜草亩产1888公斤。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莱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长李延君,经过10年精心选育,成功地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大葱新品种“掖辐一号”,亩产高达7850公斤,对照其它品种增产30%以上,成为我国大葱家族中的佼佼者。现已在全国推广试种50万亩。李延君从事蔬菜育种已有20余年,先后完成“大  相似文献   

9.
李少川 《中国种业》2017,(12):70-71
深两优5814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用Y58S/丙4114组配的籼型两系超级杂交组合。2015年晚季稻首引入市农科所区试,2016年早季稻至2017年早季稻进行三造次大田生产试种,共计600亩,2017年晚季稻高产示范栽培2000亩,均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质地上表现为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抗细菌性条斑病,中抗稻瘟病,抗逆性强,产量稳且易于攻高产的适合我市早晚兼用的优质品种。介绍深两优5814在我市大田生产试种与高产栽培种植的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百利洋葱是福建省种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大葱新品种,大田县2000年引种试种,2001年推广种植,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洋葱-中晚稻,早稻、再生稻-洋葱已成为当地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行,农十师一八一团于1998~2000年试种哈密瓜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产品远销广州、深圳、上海、香港等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已推广种植867余hm2,新一代的哈密瓜生产基地正逐步形成.现将我团这几年哈密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平山县杨西冶乡地处太行山区,土地瘠薄,干旱少雨,历史上从未种过水稻,自1980年从中国农科院和辽宁农科院引进杂交粳稻后,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和重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0年试种0.3亩,平均亩产985.5斤;1981年示范5.5亩,平均亩产1,120斤,其中高产田块单产达1,300斤;1982年示范推广800亩,平均亩产850斤,比常规稻亩增产250斤;1983年全乡扩大到1,175亩,平均亩产940斤(其中674亩超千斤,240亩超1,200斤,22亩超1,300斤,5  相似文献   

13.
深两优 5814 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用 Y58S/ 丙 4114 组配的籼型两系超级杂交组合。2015 年晚季稻首次引入万宁市农科所区试,2016 年早季稻至 2017 年早季稻进行 3 造次大田生产试种,共计 560 亩,2017年晚季稻高产示范栽培 2000 亩,均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质地上表现为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抗细菌性条斑病,中抗稻瘟病,抗逆性强、产量稳且易于攻高产的适合万宁市早晚兼用的优质品种。介绍了深两优 5814 在万宁市大田生产试种与高产栽培种植的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Ⅱ优 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浙恢 7954与Ⅱ- 32A组配选育的一个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3年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试种并通过江苏省认定, 2004年 6月通过国审.为进一步探索Ⅱ优 7954高产机理,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除进行大面积推广试种外,还分别在徐州市铜山县三堡镇驿城村和九里区拾屯镇杨东村安排连片高产示范方 166 7hm2和 86 7hm2.根据育种单位提供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高产田预期产量指标每 667m2为 700~ 750kg,经过努力目前两个示范方平均 667m2可达 7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为本省水稻布局调整,夺取稻麦双高产,发挥稻麦两个优势,开辟了一条新的增产途径.为本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显著作用.一江苏省杂交水稻从1976年引进试种、1978年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2005年国家重点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之一。2004年我区引进Ⅱ优航1号作单季晚稻进行试种,并在城门镇建立高产示范片,通过应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了Ⅱ优航1号丰产潜力,提高了种粮的经济效益,试种取得了成功。在我区的试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蠡玉35是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0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2008年引入我县试种,2009年大面积示范种植7800亩,平均亩产568千克;2010年我县农业局选用该品种在石桥镇东大庄村建立百亩高产攻关田,种植面积102亩,平均亩产达到687千克,其中农户韩金钟种植3.5亩,亩产实现716千克,深受当地农民好评。现将其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麦—瓜—稻”栽培制是在单季西瓜和“麦—稻”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是小麦播种时预留西瓜行,三月下旬做营养钵,四月中旬将西瓜营养钵移于预留行中,待西瓜收获后插晚稻。1983年我省岑河区张场村和观音垱区丫角村试种“麦—瓜—稻”67亩,获得成功。1984年全县推广“麦—瓜—稻”2000多亩。据岑河区张场村四组调查,亩产小麦400斤,西瓜9500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的推广,是我省发展水稻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1976年开始试种,1977年进行多点示范,截至1978年全省累计推广面积1340余万亩;比种植常规稻增产17.7亿多公斤。1987年全省杂交稻推广面积240万亩,比1986年增加70万亩,是1980年以来年际间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20.
《种业导刊》2009,(4):46-46
继2008年引进“高蛋白饲料稻”稻种并成功试种15亩之后,安徽省安庆市2009年继续在望江、怀宁县试验种植20亩多个新品种的“高蛋白饲料稻”,为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