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苏省平原沙土区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苏省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面积5329km~2,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盐城滨海平原、通南高沙土平原三个地区。水土流失导致这些地区的河道淤塞,排灌困难,农田日益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了加快河沟破面植被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平原沙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是一个以平原地区为主的省份,有2万多km^2平原沙土区。江苏省一直把平原沙土区作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加以重点治理。针对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砂性土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基本因素,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有效的工程与生物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以延安市为例,剖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指出人类城市化建设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并随之带来多种危害,特别是造成河流泥沙增加、河床淤积抬高,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以致引发洪涝和多种地质灾害等。论文旨在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寻求相应的防治对策,减少城市开发建设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在黄土高源丘陵沟壑密布、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为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水土流失面积达40393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9.07%,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从地理、气象、人为等因素对湖南省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高北低的地理特征,降雨量山地大于平原的气候条件,植被破坏的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从山地到平原,从支流到干流,从生态集雨到灌排结合的治理模式,从而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深圳市水土流失调查资料和产沙观测数据,通过选取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地形、植被、降雨、土壤、城市化人为影响因子等,建立了符合深圳地区的多元回归方程,其中城市化人为影响因子是根据城市水土流失现状提出的,并通过深圳3个水保试验站的调查资料反推求得.通过两组实测资料检验,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较好的反映深圳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  相似文献   

6.
平原地区河道堤防滩地的水土流失,直接淤积河床,影响行洪安全。堤防滩地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新修堤防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对其防治须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人为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片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分平原、丘陵两部分,西部江、浙地区主要是平原河网,浙闽皖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山区存在着崩岗、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近年来,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以及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监测体系,但较之详细掌握流域水土流失状况、为流域治理水土流失决策及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的要求,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为此,本文在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站点、提高监测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南方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土流失已严重影响平原河网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嘉兴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成因,介绍了水土保持强监管工作的成效和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与思考,以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合河北省实际,阐述了水土流失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影响,指出水土流失是山区生态农业的基础,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其基本形式,是下游平原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并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湖北省水土流失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和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是湖北省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江汉平原及周边丘陵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洞庭湖丘陵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则是湖北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的地区。湖北省水土流失强度最高的县(市)多位于江汉平原与周边山地的过渡地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说明湖北省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区域分异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活动强度的差异也对水土流失分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平原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损失和水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发现平原区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且由于平原面积大,地貌类型多,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平原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从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的角度出发,本文重点介绍平原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各种类型水土流失的措施。对于保护平原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吉林省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并根据全省自然条件和社经情况及水土流失特点,划分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即山区、丘陵区、漫川漫岗区、风沙坨甸区。笔者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效;根据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为:一是以现有坡耕地为整治重点;二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三是水土流失治理必须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解决好治理区群众的吃粮、用钱和燃料问题;四是理顺管理体制,搭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平台;五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和治理水平;六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七是做好水土保持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投入;八是加大执法力度,控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东北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地资源不断流失和退化问题,总结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防治经验,对保护黑土资源和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典型黑土区具有代表性的通双小流域近50a水土流失治理实践和数据,探讨和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结构及其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流域从坡顶到沟道的三道防线立体防护体系的原理和效益:岗顶第一道防线减少溅蚀,削弱并拦截上坡来水来沙,涵养水源,改善土壤质量;坡耕地第二道防线截短坡长,减缓径流流速和侵蚀动能;坡底第三道防线主要采用植物跌水固沟保土,抑制侵蚀发展,恢复土地资源。该三道防线是适合典型漫川漫岗水力侵蚀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模式体系。通过水土流失治理,通双小流域森林覆盖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小流域由强侵蚀区改善为微侵蚀区,侵蚀模数由6 600t/(km2.a)降低为300t/(km2.a),且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粮食产量由1979年的1 200kg/hm2增加至1995年的3 465kg/hm2,年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1 100元上升至2005年的2 700元。最后对黑土区和黄土区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典型黑土漫川漫岗水力侵蚀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样板。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太湖县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对人民生活及经济活动的影响,总结了10余年来水保工作情况,揭示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水土保持与脱贫致富工作进行了安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中山市境内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划分工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保护宝贵的水土资源,为政府依法行政、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区域内土壤抗蚀性弱,母岩易风化,降水多,强度大且年内分布不均,水热条件充裕等自然特点,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较强等社会经济特点,基于GIS,RS技术开展研究。[结果]通过划分水土保持分区,明确了需界定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平原河网区范围,也探明了研究区地形地貌、降雨、土壤、植被及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敏感因子,合理选取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了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指标体系,划分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结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主要有小榄镇、黄圃镇等9个镇区,土地面积约666.92km2,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37.39%。易发区划分成果完善了中山市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同时也可为编制地市级水土保持规划或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内蒙古区间是自治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开展水土保持,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农林牧副等各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达小康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介绍了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并分析了这些外界条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造成的严重程度,从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几种不同侵蚀强度在山东省所占面积、比例.对全省划分为3种主要侵蚀类型,即;山丘区水力侵蚀;平原风沙区的风蚀、水蚀;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的水蚀.最后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造成的原因.使人们对山东省的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健康发展,在深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生物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用的基础上,按照黄土高原河谷平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鄂尔多斯高原区和土石山区5个类型区,提出以植被建设和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思路和治理对策,同时指出了采取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北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江是广东省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包括韶关、清远两市所辖的12个县(市),面积2.94万km2。本文首先论述了北江流域的水、土资源及其在社经生态结构中的地位,阐明了水土流失与生态平衡的动向,回顾本区水土流失的历史,反映当前水土流失现状;随后对水土流失诱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紫色页岩地区水土流失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最后总结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效,在缓洪拦沙方面初步改善了山区河水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减少了汛期水量,同时增加了枯水期的流量,河流输沙量减少,变河床淤塞为下切,河床下降;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