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疫病。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有四个基本特征,即病原体存在于易感动物饲养环境内、有传染性、有流行性、还有季节性、地区性、周期性。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疫病从个体感染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如何防控动物传染病需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自繁自养农户特别是规模养殖场饲养家畜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畜禽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技术或措施。通过消毒可将畜禽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减少到最低或无害的程度,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杜绝或减少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动物若发生传染病,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这三个方面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消毒是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给养禽业带来极大危害,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动物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保障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未来动物传染病防控的水平。在对我国当前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动物传染病新形势下引发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动物传染病出现的新特点,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传染病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改革动物传染病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方面,就动物传染病教学改革的方法及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在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发现新基因、基因芯片绘制图谱及病原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动物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如何科学系统地对动物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专业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高级技术性人才主要输出单位的高职院校,如何使学生在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独立完成农场、牧场等地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更是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实现"以赛促学"是一种实践和创新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实施必要性、动物传染病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及效果分析以及进一步做好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要求4个方面,介绍了动物传染病课程案例教学法,以期为改进和提高动物传染病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在动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该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效果不理想。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畜牧兽医人才,笔者从学生生源、教学师资和实验课程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程的因素,以期为动物传染病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动物传染病是兽医、兽医兽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也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动物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以使畜禽大批死亡.对畜产品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病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国内外社会对动物传染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未来兽医人才队伍中的职业素质,基于动物传染病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传染病新规律、新技术、临床实践经验等问题,从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案例模板、试验基地以及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动物传染病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新型创新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动物传染病是危害养殖业生产最严重的疾病,认识动物传染病,积极做好防疫工作,对发展养殖业生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通过多年来对江城县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提出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于婷婷  韩飞  周孟良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18-319,32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大信息量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其在食品研究及检测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基因芯片的概念原理及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详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ASF)的致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自然宿主包括猪和软蜱,人和其他动物不会感染该病毒,但可能携带病原体散播疾病。确诊感染ASFV的阳性病例必须按照国家关于一、二类重大动物传染病的相关规定予以劣汰、无害化处置及"四不一处理(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贩运)",兽医和养殖户私自对ASFV阳性感染病猪进行医治、销售、贩运等都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本文笔者浅谈非洲猪瘟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生物芯片,是以预先设计好的方式将大量的生物信息密码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基因芯片的原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技术之一.简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定义、原理、分类、基因芯片的制作流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研究中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徐振彪  宋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67-4868
基因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具有检测效果灵敏、快速、高效的特点,已经在生命科学的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高产、优质、高抗性、早熟等新基因筛选,杂交机理研究,优良杂种后代选育以及基因突变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基因芯片在农业研究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丹  吕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83-7684
根据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水生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目标,分析和设置了水生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完善该课程建设的思路,即科学合理的授课方式、多媒体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多方面多层次教学平台的互动、引导学生兴趣、关注学科研究热点和加强教学反馈与互动,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灾,洪灾过后,水源、空气等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也为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今年春天,将是动物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发期,这更提示我们一定要做好今春的动物传染病防疫工作,从"养、防、检、治"四个基本环节施行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当前动物疾病流行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岗位,提出了评价动物传染病教材质量好坏的标准,对当前不同版本的动物传染病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此类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动物传染病教材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基因芯片的技术原理及在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是常见的生物芯片之一。综述了基因芯片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动植物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