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土 《茶叶通讯》2013,(4):53-53
茶是一盏有气质的水,含蓄内敛,蕴藉深厚,品味独特雅致。 突然想到这句话,不知是否自己想的,或是以前听到别人说了,也说不定是从文章里读到,反正是想到了这句话,且不由得为这句话叫好。茶是有气质的水,但不一定要渴了才喝,因为茶是用来品的,就像人生,并不是走完了一辈子就是人生,只有品味出了自己的价值才是人生。  相似文献   

2.
鲁云 《广东茶业》2013,(4):36-36
夜阑人静,手执一杯香茗,倾听流水美韵的缠绵,品味四季流芳的意蕴,品出人生的精彩,淡泊如茶.闻着淡淡的馨香,静养之心,没有矫饰的浮躁,忘却得失与荣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茶可清心,一丝香甜,一缕心音,一份真情,幽香清醇与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蓦然回首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就是感悟人生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  相似文献   

3.
茶清,品乃高,清在人品,品会茶清。"当你感到生活平淡无味时,沏一壶好茶,茶香浮动,茶味透齿,融发无限温馨回忆,让结茧的心灵软化,再度体会生活中的真意与乐趣",这就是陈家星对茶的境界。安溪历史上第一个非安溪人在人民大会堂正厅里夺得茶王称号且很有佛缘的性情中人,因为爱茶,所以执着。以茶品味人生,以"清品"作为品牌,进而体现了铁观音茶叶的醇厚质地。在阐述中,陈家星所展现出来的对铁观音的认识与见解且是十分的独到。  相似文献   

4.
临沧普洱情     
正自认为是个简单的人,却一不小心喜欢上了不简单的临沧普洱茶。我对临沧普洱茶的钟情,不仅仅是一种突然而至的兴致,而是自小就与茶的一场青梅竹马的意念,不是单纯品味的狂欢,更是几番人生之际甘甜苦涩的情感回旋。于是,生长在茶的  相似文献   

5.
文星 《福建茶叶》2007,(B02):41-41
茶清,品乃高,清在人品,品会茶清。 “当你感到生活平淡无味时,沏一壶好茶,茶香浮动,茶味透齿,融发无限温馨回忆,让结茧的心灵软化,再度体会生活中的真意与乐趣”,这就是陈家星对茶的境界。安溪历史上第一个非安溪人在人民大会堂正厅里夺得茶王称号且很有佛缘的性情中人,因为爱茶,所以执着。以茶品味人生,以“清品”作为品牌,进而体现了铁观音茶叶的醇厚质地。在阐述中,陈家星所展现出来的对铁观音的认识与见解且是十分的独到。  相似文献   

6.
韵味老茶     
<正>饮茶有三种感受:一是解渴,二是享用,三是感受。轻轻地啜一口老茶,品茶犹如品味生活,感受人生,能品味那种舌尖感觉。茶是知己,藏茶、泡茶、品茶、悟茶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钟先生家里喝到一种表面看起来有点"黑不溜秋"的普洱茶后,为其色其味所吸引。原来该茶产自南糯山,钟先生好不容易从茶农手中寻得。藏茶,钟先生家中办了个"老茶博物馆",他因喜欢茶,就要藏茶,朋友家中的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老茶成了宝  相似文献   

7.
正恩新品通告:史记系列铁观音列传系列人茶合一品茶品人生,畅谈列传中人臣事迹,将其灵魂思想与茶叶特性融合一体,品味一泡独特的茶,寻味其故事内涵老子逍遥茶世家系列看诸侯,勋贵兴亡,品荡气回肠之观音韵,感悟人之性情、生活之本质勾践励志茶本纪系列一池观音之水  相似文献   

8.
潘根生 《茶叶》2015,41(1):58-59
品茶时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品茶既要品之味,更要品其魂。细品茗,悟人生,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在品茶中领悟和培植正确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茶与人生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音音 《茶叶》2001,27(4):52-53
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结缘颇深,宋代就曾流传一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语道尽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中国人还在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品味着关于生命的深层感受,领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的泡茶,“饮” 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 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 和“艺术”的根源。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 的精神,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11.
陈进波 《福建茶叶》2016,(6):239-240
茶品与茶性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人有人品,茶有茶品。那么茶品内容到底为何?茶品,就是二十四茶品、茶道。茶品包括人品、清、雅、简、淡等二十个方面的内容,我国文人雅士钟爱饮茶,经过4700多年的沉淀,茶品中的一部分内容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人品德、品味、志向等方面的象征,茶性主要是修身养性,领会茶文化精妙之人,通过一个小小的茶壶也能够体悟到宇宙的奥秘,淡淡的茶汤中也能够品味人生。近些年来,随着茶文化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复兴,各大高校开始将茶文化设置了独立科系,茶文化也因此在大学中得以普及和发展,同时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的性格。本文针对茶品、茶性对体育学生性格的影响进行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人生只若初见,那当然是美的!而有些茶喝过,仿佛故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便再难遇见……12年前,在武昌的卓刀泉公园,曾有过一家茶艺山庄。那是夏天,茶界的一位老先生约我,品一款名"观音王"的茶,那种烟盒式装的。那个下午,在一位茶艺师冲泡下,我和老先生两人,将那款"观音王"喝了整整20多泡。茶的香气、滋味就不说了;而身体的感觉,至今记得是神清气爽、通泰无比。实际上茶是仍然可以冲泡下去的,它韵味十足,只是那时我们都喝不动了。  相似文献   

13.
茶与咖啡的品饮及制作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味的一种生活文化。然而这两者之间除了具有相似性外,还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介绍了茶与咖啡的起源、品饮、制作。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20,(6)
正5月23日,2020品品香·花香白茶全国品鉴会,全国各地线上线下茶友,共品一杯花香白茶,畅享冰糖甜兰花香,传递温馨浪漫的春天气息!今年的品鉴盛会,是为响应5月全民饮茶月及521日首个"国际茶日"特别举办!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宣传中国的茶文化,让更多人喝到中国茶、品味到福鼎白茶,延续国际茶日的品饮活动,这场  相似文献   

15.
品茶悟人生     
"品"茶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相信每一位爱茶之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就常常独自品茶,边品边思,遐想甚多,我想着茶树、茶芽、茶的生长地……以及陈年六堡茶一杯。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去过云南普洱茶产地调研茶产业,喝过不少普洱茶,耳闻目睹后,对于普洱茶的喜忧情况更是常怀于心。我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在全民阅读月活动里抓紧阅读《普洱春秋》新书后,我对作者陈文吨先生刮目相看了这部精美典雅的图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首先是以茶人文化自信,站在了普洱茶文化高度,来审视云南普洱茶品类,以文化自觉、文化传情的理念,消除了广大爱茶人对于普洱茶品在市场上的误导,照编著者陈文吨的  相似文献   

17.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化实施路径。以“老漂族”群体为例,在已完成社会融入系列社会支持小组项目基础上,为其设计“茶里人生”支持小组活动,让“老漂族”了解茶与养生、茶与礼仪、茶与节日、茶与美食、茶游戏等,全程在“茶”味里回顾人生,达到在“健康老龄化”熏陶下成功助力“老漂族”群体积极老龄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茶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巨根  陈淑霞 《茶叶》2002,28(3):166-167
茶,拥有一个沉淀了五千年的梦,汲露而生,饮泉而化.多少的文人墨客为它沉醉,但能够真正品味其真谛的却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因为它积淀了太多的内容,使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人们只能怀着一种很难说清的情绪看它美丽地伸展、盘旋、沉淀,美丽得像一个久远的梦.作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当然也不能算是真正懂茶的人,只是以自己的些许感受来谈谈茶与人生.  相似文献   

19.
茶圣陆羽隐居过的顾诸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北四十五里。据史书记载,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漫游东南,结庐顾诸,观茶色紫而形似笋茶。也许是有好茶就有好水的缘故,顾诸山上的金沙泉与紫笋茶相媲美,名闻遐迩,源远流长。我有一位朋友,就住在顾诸山附件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欢迎你来作客,请你到陆羽茶庄品尝金沙泉水冲泡的紫笋香茶,那才叫地地道道的贡泉、贡茶呢!”我从大丰经无锡、环太湖、过长兴,于当日下午傍晚时抵达这位朋友家。晚间,他为我接风洗尘……翌晨,细雨霏霏,春意融融,远处起伏的山峦影影绰绰,近处摇曳的翠叶墨绿欲…  相似文献   

20.
唐君红 《福建茶叶》2016,(12):363-364
中国人喜茶爱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对此吟诗作赋,于茶香之中品味人生,养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美学思想。茶与禅宗结缘,一碗茶汤蕴含了芸芸众生三千世界,一芽一叶的形而下平添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禅宗的美学思想又深深影响着茶文化。禅宗美学思想推崇世俗中修禅,俗世享乐中参禅悟道。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深受禅宗美学思想影响,虽然终其一生不喜佛禅但也不佞佛,并对后人加诸于佛本身的虚妄之词予以斥责。但袁枚正是在对禅宗美学的领悟过程,形成了独有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