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两系杂交小麦Ⅱ优 1 8进行播期、播量、施肥量试验表明 ,Ⅱ优 1 8在鄂东地区适宜播期为 1 1月 5日左右 ,播种量以 60~ 75kg/hm2 ,施氮量以 1 2 0kg/hm2 为宜 ;在鄂东沿江平原和丘陵山区两个不同生态条件地区小面积示范结果表明 ,该组合在丘陵山地种植较好 ,平原地区棉林套播分蘖发生迟 ,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2015年对10个两系杂交晚籼稻品种在武义地区进行单季机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优1000、深两优884、湘两优2号、隆两优华占、Y两优900、Y两优143、广两优矮93和Y两优5867等8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两优培九,生育期均短于对照,平均增产2626~0885 t·hm-2。  相似文献   

3.
20 0 2~ 2 0 0 3年度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单产达 2 10 0~ 2 3 96.6kg/hm2 的产量结构为角果数 3 496.3万~ 5 5 49.0万个 /hm2 ,角粒数 2 0粒以上 ,千粒重 4g以上 ,植株高度 186.9~ 192 .6cm ,一次分枝数 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4.
对信阳 5 0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信阳进行培两优组合制种育性转换的最佳时期为 7月 1 2~ 2 0日 ,育性转换最敏感的初始期为 7月 1 4日 ,其低温风险 5 0年一遇 ,风险频率约 2 %。  相似文献   

5.
杂交中稻Ⅱ优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0年 ,研究了杂交中稻Ⅱ优 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Ⅱ优 7号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库大源足 ,Ⅱ优 7号产量为 90 0 0kg/hm2 以上的库源特征为 :齐穗期叶面积指数 6 5~ 7 0 ,成熟期叶面积指数 3 4~ 4 0 ,成熟期干物重 1875 0kg/hm2 左右 ,颖花 375 0 0万朵 /hm2 左右 ,齐穗期叶粒比 1 7cm2 /粒。Ⅱ优 7号的主要高产农艺措施是 :移栽叶龄 3~ 4叶 ,栽 2 4~ 2 7万穴 /hm2 ,施纯N 16 5~ 180kg/hm2 。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越南杂交水稻栽培面积在 4 8万hm2 ,占越南北方地区水稻面积的 2 0 5 % ,为大面积发展杂交水稻 ,并且达到自给供种的目的 ,越南各省进行了制种生产试验。据统计 ,2 0 0 1年越南各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为 14 5 0hm2 ,其中博优 90 3组合达 110 0hm2 ,Ⅱ优 6 3、Ⅱ优 838各为 10 0hm2 。制种产量为1 6~ 2 2t hm2 ,高产田也仅达 2 8t hm2 。两系杂交稻培杂山青制种面积为 10 0hm2 ,制种产量 1 5t hm2左右。越南杂交水稻制种产量较低的原因在哪里 ?笔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对此作了初步探索。1 光温条件对杂交…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其栽培特性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两系方法以培矮 6 4S作母本 ,9311作父本 ,培育的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 ,作一季中稻栽培 ,在掌握栽培特性和肥水良好的条件下 ,大面积实收产量达 9.5~ 11.0t·ha-1,且不易倒伏。米质达国标优质米级 ,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高产群体指标为每公顷栽插 2 2 .5~ 2 7.0万穴。单株栽插 ,基本苗 75~ 12 0万个·ha-1,最高茎蘖数345 .0~ 375 .0万个·ha-1,有效穗 2 2 5 .0~ 2 5 5 .0万穗·ha-1,每穗总颖花 2 0 0个左右 ,结实率 83%~ 88% ,千粒重 2 6~2 7g。栽培技术为适时早播 ,早施分蘖肥 ,达到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基面肥、分蘖肥与后期施氮量各占总施氮量的70 %和 30 % ,每公顷总用纯氮量 2 2 5~ 2 5 5kg。宜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后期切忌早断水 ,应切实防治稻曲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动力髁螺钉 (DCS)结合早期应用下肢功能锻炼仪 (CPM)相结合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 1997~ 1999年单纯采用DCS治疗股髁间骨折 2 1例 (Ⅰ组 ) ,自 2 0 0 0~ 2 0 0 1年用DCS结合早期CPM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2 1例 (Ⅱ组 )。采用X线检查及Kolmert肢体功能评定标准判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 10个月内均骨性愈合 ,无 1例发生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定 :Ⅰ组优 4 2 8% (9例 ) ,良 33 3% (7例 ) ,可 2 3 9% (5例 ) ,差 0 ;Ⅱ组优 5 7 1%(12例 ) ,良 2 8 6 % (6例 ) ,可 14 3% (3例 ) ,差 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CS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术后应强调早期CPM功能锻炼 ,以改善膝关节功能 ,防止膝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9.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相似文献   

10.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5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赣两优5号"是用"66S"与"03C-9"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油菜组合,其种子芥酸含量为0.51%,硫甙含量为26.2μmol/g,含油量达42.5%。在2009~2011年度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赣两优5号的平均产量为2090.8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43%。介绍了赣两优5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