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拉动对虾养殖生产走出困境的重要动力。我国南方高位池养虾模式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然而养殖废水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反过来影响到高位池养殖模式本身。笔者等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介绍了其中关键的工艺流程设计和应用效果,探讨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一步推广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质平衡的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技术,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水净化设施构建技术,精准设计确立水处理系统物理过滤设施体积、生物过滤设施体积、循环量及供氧量等关键参数,并优化系统结构,建立融斜管沉淀设施、流化床生物过滤设施、增氧于一体的设施型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展凡纳滨对虾运行试验,结果表明:p H值7.43~8.03,溶解氧5.32~7.82 mg/L,氨氮值0.06~0.54 mg/L,水质调控良好;系统养殖负荷2.26 kg/m3,饲料系数1.17,成活率81.3%,取得高效养殖生长结果;单茬利润3.34万元,亩均年利润2.67万元(按1年3茬计),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该研究系统主要参数设定值(预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高位池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低换水量的对虾养殖生产方式,该研究构建了一种简易式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试验组利用自行研发的蛋白分离器和新型集污盘去除系统总悬浮颗粒物和老化微藻,对照组不设置蛋白分离器和集污盘,进行对虾养殖和水质调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总氨氮浓度、平均亚硝氮浓度、平均TSS(Total Suspended Solids)浓度、平均副溶血弧菌数量分别为(0.4±0.16)、(0.53±0.23)、(68.33±39.72)mg/L和(140±113.83)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0.96±0.62)、(1.17±0.59)、(147.14±94.18)mg/L和(661.34±473.96)cfu/mL(P<0.05);试验组成活率及单位产量分别为82.62%±5.64%和(3.44±0.85)kg/m3,显著高于对照组18.29%±4.63%和(1.09±0.23)kg/m3(P<0.05)。该研究构建的简易式循环水工厂化系统,设置蛋白分离器流量10 m3/h且不间断运行,养殖前45 d不换水、后55 d利用...  相似文献   

4.
对虾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讨论了一种高效经济保持藻类生长的对虾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技术。并利用此系统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生产试验。养殖用水采用经室外池塘充分氧化后的咸井水(盐度14‰~26‰),放苗密度:500尾/m2,排放水经系统处理后循环使用。并且在试验期间,探索了一种低耗高效运行模式。90 d养殖期,系统溶解氧均值5.1 mg/L,氨氮0.002~0.15 mg/L,pH值7.62~8.29,获良好水生态环境调控效果。系统产量4.6 kg/m2,饲料系数1.14,每生产1 kg虾耗水 1 000 L、耗电2.16 kWh,取得高产量、高效率养殖生产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及应用发展价值,该研究自主设计蛋白分离组合装置、内循环流化床等关键工艺环节水净化装备,构建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的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针对其不同阶段生长特性及水环境需求,提出一种水质调控方法,科学投喂.运行试验120 d,溶解氧浓度5.30~7.14 mg/L,pH值7.23~8.44,...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气浮机在对虾高位池系统中的调控效果,该文利用2口高位池对射流式气浮机对养虾水质和养殖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浮机在对虾养殖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调控效果,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氨氮浓度(0.052±0.012)g/m3比对照组虾池(0.14±0.025)g/m3显著降低了0.088 g/m3、40 d平均亚硝氮浓度(0.0004±0.0001)g/m3比对照组虾池(0.004±0.001)g/m3显著下降了0.0036 g/m3、40 d平均溶解氧质量浓度(7.5465±0.3222)g/m3比对照组虾池(6.5398±0.2843)g/m3显著升高了1.007 g/m3,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弧菌总数(3553±1873)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1858)cfu/mL,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荧光菌(3±1.86)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9±2.14)cfu/mL,试验组虾池在60 d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5.97±0.67)g大于对照组(5.53±0.61)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封闭循环系统对虾合理养殖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2年5月~8月在室内工业化养殖温室内进行了高密度封闭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试验,采用人工配制海水(盐度为4),养殖排放水经过滤、消毒、增氧处理后循环利用,日添加新水量为总循环水量的3%~7%。经86 d养殖,对虾体重从(0.3±0.04)g/尾增加到(10.40±2.04)g/尾,平均产量为5.85 kg/m3,饵料系数为1.76,成活率为67%,该封闭循环养殖系统设计合理,每m3水体放养约1029尾对虾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研究解决池塘养殖污染、水资源浪费和水产品安全等问题,针对传统淡水鱼类池塘养殖特点,设计了一种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系统由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和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5︰3︰30,系统中池塘呈串联结构排列,池塘对角方向建设有水层交换过水设施,系统利用1级动力提升形成循环水流。在池塘养殖密度0.20~0.82 kg/m3和系统水体日交换量10%~15%的情况下,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水体中的铵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分别低于1.89、0.20、1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其中以模式Ⅰ与模式Ⅱ分别调控水质的1号与3号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分别为7.92与7.96,DO分别为6.43与6.37mg·L^-1,TAN分别为0.517与0.558mg·L^-1,NO2-N分别为0.396与0.318mg·L^-1,异养菌总数6863与19cfu·mL^-1,弧菌数分别为13456与25cfu·mL^-1。两池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18和1.02kg·m^-3。两试验池氮收支估算结果为:投入饲料氮分别占氮总输入94.6%与95.3%,水层与虾苗含氮共占5.4%与4.7%;水层氮(含排污水)占氮总输出50.7%与58.3%,其近似于通常泥底养虾塘水层与底泥含氮之和占氮总输出的比例,其次是收获对虾占氮总输出31.9%与25.3%,池水渗漏等损失输出氮量占氮总输出17.4%与16.4%。  相似文献   

10.
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净化能力不足和排污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该系统由20%水面的吃食性鱼类养殖区和80%水面的滤杂食性鱼类养殖区构成,配置过水堰、螺旋桨式和水车式推流装置、集污和吸污装置等养殖系统设施和装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螺旋桨式推流装置提水动力效率为340 m~3/(k W·h),流量为204 m~3/h,空载噪音为60 d B;水车式推流装置提水动力效率为360 m~3/(k W·h),流量为180 m~3/h,空载噪音为67 d B;过水堰过水的总流量约为331 m~3/h,利用水循环装备实现水体流动可实现水体日交换量7 900 m~3,达到养殖池塘水体的50%左右。利用推流装置搅动水体,可实现水体大范围的对流,交替暴晒水体,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试验池塘中下层溶解氧水平比对照塘高出59.5%,试验池塘叶绿素a浓度比对照塘低,说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浮游植物过渡繁殖。该养殖系统可为池塘健康养殖系统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影响涝池水体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以期能为涝池水体水环境保护和水质状况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涝池的功能、容量、面积和结构等方面出发,选取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涝池,对涝池水体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进行测定,同时对水质样本点各污染物指标进行参数检验,并应用单因子指数等方法对其综合评定。[结果]①点源污染型涝池在不同采样点位置水体污染物浓度差异显著(p0.05),各涝池总氮、总磷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4.70~78.13 mg/L,0.03~4.27 mg/L;氨氮平均浓度范围为0.36~39.18 mg/L;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范围为33.0~1 067.40 mg/L;溶解氧平均浓度范围为1.5~7.3 mg/L;pH值大小平均值范围为7.85~8.64;②大部分涝池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Ⅴ类,污染物主要以氮类污染物指标为主;③调查区涝池水质污染程度排序为:点源污染+有措施面源污染+无措施点源污染+无措施。[结论]布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池底防渗措施对于改善涝池水环境状态较为重要。此外辅以内源水体的相关修复及管护工作,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结构质量及保水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长江上游人工林与天然林下代表性剖面的土壤结构分析看出,人工林较天然林土壤的结构状况要差。选择12项指标对不同林地土壤结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结构质量远不如天然林土壤。测定和计算人工林、天然林土壤的持水量和侵蚀率,也看出前者比后者的保水抗蚀性差。其原因主要与林下土壤结构质量有关。长江上游地区人工林分布面积大,现暴露出的很多问题,与其土壤结构质量低下有紧密的关系。建议加强林下土壤结构质量的保护和培育研究。  相似文献   

13.
芒果热水处理和人工催熟对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标准中禁止采用芒果催熟措施,而我国近年来仍大量使用芒果催熟措施。模拟试验发现,成熟度为60%~90%的芒果经人工催熟后,在4~8 d内可达到软熟,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两项指标与成熟度之间有较大差异,其口感与其外观、成熟度之间也有较大差异,而芒果的外观颜色、果肉硬度与其成熟度之间却无明显差异。热水处理芒果可获得均匀一致的果皮与果肉颜色和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与pH值,保持了较高的芒果品质。人工催熟芒果明显降低了芒果品质,而未处理果由于在后熟期间受芒果病虫害的侵蚀,难于达到较高的品质,因此,建议应加强推广芒果采后热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对罗非鱼塘中水质和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罗非鱼池塘养殖过程中投以光合细菌后,对池塘水质及水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通过2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投放光合细菌的池塘中,光合细菌种群由少到多不断地增长,并且形成优势种群;(2)投放光合细菌后,对降低水中COD、氨氮,提高亚硝酸态氮等有一定的效果;(3)但是对水中溶氧、pH值、硝酸态氮等的变化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涝池近年来出现的水体富营养化现状,明确涝池污染特征和水质现状,为涝池水体净化研究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陕西省咸阳市14个具有代表性的涝池,从涝池的面积、深度、蓄水状况、主体功能等方面出发,测定其水体PH,DO,TN,NH4+-N,NO3--N,TP,PO43--P的浓度,应用标准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分析涝池水质状况。[结果] ①调查区域的涝池水体污染与涝池管护缺失导致的外源污染严重和乡村居民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关。②大部分涝池水质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无法满足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的用水标准,其中,磷类营养盐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结论] 涝池水体污染具有农村生活污水的典型特点,应根据水体污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乡村环境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冠层的水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秦岭火地塘天然林林区大气降水和林内雨pH值等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天然林冠层对酸性降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使其酸性降低并趋于中性,而起关键作用的是林木的叶。林冠层对降水中NO3^-有一定的净化作用。降水通过林冠层后。NH4^+、K、PO4^3-、Na、Mg、Fe含量增加.其中K含量增加非常显著;其次.林冠层还对NH4^+、Na、Ca、Mg有调节作用。林内雨中,K、Na、Ca、Mg含量在林木落叶期较高。林冠层对Cd、Pb、Mn、Zn均有吸附作用,对Cd的吸附能力平均在0.8μg/L左右。其中对Pb、Zn吸附作用不但非常强.而且还有调节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对东平湖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水利枢纽 ,其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对整个工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水土流失是产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东平湖为例 ,分析了东平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对水质产生的影响 ,探讨了有效防治湖泊水污染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静乐水文站水沙变化看汾河上游水保综合治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上游实施了近20年的水保综合治理,1988~2005年静乐水文站以上流域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面积601.62km2,其中完成基本农田建设8990.82hm2、植被建设51370.91hm2。对汾河上游综合治理前后静乐水文站50年(1956~2005年)来不同时段的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及含沙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总体上偏丰;70、80年代总体上偏枯;进入90年代降水量、径流量较70、80年代均有明显的增加,但输沙量没有增加;2000年以来降水量变化虽不大,但径流量、输沙量均大幅度地减少。汾河上游实施水保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宁夏干旱少雨,天然降水是可利用的重要水资源。介绍了宁夏小流域治理中利用水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即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坚持就地拦蓄、流而不失"两个基本论点",贯彻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两个基本战术",应用工程、植物、耕作"三类治理措施"建立坡面接纳、坡面拦蓄、沟道拦蓄工程的"三道基本防线",实现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两个调节"和产流与用水、产流量与拦蓄量"两个平衡",解决好水土流失与干旱、降雨强度大与土壤入渗能力有限、降雨时间与作物需水不同步、分散产流与集中用水的"四个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