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的Zn^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匀浆化+NaOH(0.5mol/L)预处理的菌体(匀浆碱化菌体)的吸附效果最好,Zn^2+的吸附增加率达到39.74%;匀浆化+酸化处理导致菌体的Zn^2+吸附能力下降。匀浆碱化菌体吸附Zn^2+的适宜pH为5~6,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在5min内基本趋于平衡。等温曲线和荧光检测表明,匀浆碱化菌体吸附Zn^2+是一种表面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行为。经吸附-解吸-吸附循环使用4次后,碱化菌体的Zn^2+吸附率仍可达到第一次吸附率的73.24%。  相似文献   

2.
用高锰酸钾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制成改性花生壳吸附材料,并进一步就该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2+、Cd^2+的吸附去除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吸附在18h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Pb^2+和Cd^2+最佳初始pH值分别为4.5和6.5,对Pb^2+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04.75mg·g^-1,对Cd^2+的吸附量最大达到43.11mg·g^-1。对Pb^2+和Cd^2+在该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吸附的干扰使得Cd^2+的吸附量降低88.47%,Pb^2+的吸附量降低20.80%,且Pb^2+的吸附量为Cd^2+的5-6倍,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顺序为Pb^2+〉Cd^2+。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平衡法,研究了菲和Cu2+在黑垆土上的吸附及其交互影响。结果表明,菲和Cu2+在黑垆土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较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菲在黑垆土上的吸附主要通过分配作用,其吸附等温曲线符合线性Henry方程,Cu2+的存在抑制菲在黑垆土上的吸附;而Cu2+在黑垆土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和专性吸附作用,其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菲的存在促进了Cu2+的吸附;对菲和Cu2+来说,pH均是影响黑垆土吸附的主要因素,黑垆土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土壤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加,而对菲的吸附量随着pH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吸附实验及释放实验,研究了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作用。结果表明,Cd^2+在南海湖沉积物上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型又符合Freundlich型,且以Langmuir型为最佳;Cd^2+的吸附对pH值依赖程度较高,随pH值的增高而增强;温度的降低,离子强度和泥沙浓度的增加,均不利于南海湖沉积物对Cd^2+的吸附。在6 h以内,Cd^2+的释放百分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于6 h达到极值,6 h后急剧下降,并在10 h后趋于平稳;Cd^2+的释放百分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弱酸至碱性环境有利于Cd^2+的吸附,酸性环境有利于Cd^2+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有机酸对针铁矿和膨润土吸附Cd2+、Pb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丽  王茹  胡红青  李学垣 《土壤学报》2006,43(1):98-103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有机酸(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针铁矿和膨润土吸附Cd^2+、Pb^2+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0.6mmolL^-1)有机酸促进供试矿物吸附Cd^2+和Pb^2+,随着有机酸浓度增加,吸附逐渐被抑制。高浓度(〉1.0mmolL^-1)有机酸对Pb^2+吸附的抑制作用比对Cd^2+的强。有机酸浓度的变化对针铁矿Cd^2+、Pb^2+吸附率的影响大于对膨润土的。(2)不同Cd^2+浓度下,有机酸对膨润土Cd^2+吸附强度的影响大于针铁矿。加入高浓度Cd^2+(8.0mmolL^-1)时,低浓度有机酸对膨润土吸附Cd^2+的促进作用比加入低浓度Cd^2+(0.4mmolL^-1)时明显,高浓度有机酸对膨润土吸附Cd^2+的抑制作用与低浓度Cd^2+时相近。(3)低浓度有机酸(〈0.6mmolL^-1)时,酒石酸、柠檬酸对针铁矿吸附Cd^2+的促进作用大于乙酸,而它们对膨润土吸附Cd^2+的促进作用相似;在三种有机酸高浓度(〉1.0mmol L^-1)时,针铁矿对Cd^2+的吸附都趋于稳定,而柠檬酸对膨润土吸附Cd^2+的抑制作用比乙酸和酒石酸的明显。不同种类有机酸下,矿物对Pb^2+吸附率大小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利用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和胡敏酸(HA)对所制备的纳米Fe3O4进行巯基修饰和胡敏酸包裹,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上述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上述不同的纳米Fe3O4颗粒在恒温下对水体中金属离子(Pb2+、Cd2+、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功能化前后的纳米Fe3O4纯度较高,平均粒径约为20~30nm,且分布均匀。不同纳米型Fe3O4颗粒对溶液中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等温线均可以用Langmuir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裸露的纳米Fe3O4颗粒对Pb2+最大吸附量(b)达到172.4mg·g-1,经过胡敏酸包裹后的纳米Fe3O4颗粒对Cd2+、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加了75.8%和231.5%;对不同金属离子而言,裸露的和巯基修饰的纳米Fe3O4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强弱为Pb2+〉Cd2+〉Cu2+,而经胡敏酸包裹后的顺序则为Pb2+〉Cu2+〉Cd2+;与裸露的和巯基修饰的纳米Fe3O4相比,经HA包裹的纳米Fe3O4对Cd2+和Cu2+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参数,而对Pb2+的吸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酸性紫色土对硼的等温吸附-解吸和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硼的等温吸附符合Frendlich方程,根据方程的K值(0.441),供试土壤对硼的吸附较弱。锌与硼复合,对土壤硼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影响均不大,但吸附强度下降。钙则大大地提高了土壤对硼的吸附量和吸附常数,使土壤硼平均吸附量提高191.9%,并使平均解吸率下降6.4%。土壤吸附硼的动力学以Elovich方程(Ct=a+blnt)描述最佳,反映土壤对硼吸附速率大小的方程参数b值以B+Ca〉B+Ca+Zn〉B+Zn〉B,钙对硼的吸附速率影响比锌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田丹  赵文  魏杰  王媛  张鹏 《农业环境保护》2011,(12):2548-2553
通过吸附时间、藻细胞密度和重金属浓度等参数条件的变化,研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海水中Pb2+、Cd2+和Hg2+的吸附。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Cd2+和Hg2+的吸附率分别在2~4d内快速升高后趋于平衡,而吸附量在第1d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变小。藻细胞密度为1×106cell·mL-1时,吸附量最大,当藻细胞密度达到4×106cell·mL-1时,吸附率增幅减小并趋于平衡。随着Pb2+、Cd2+和Hg2+浓度升高,吸附率呈逐渐变小趋势,吸附量却增加。蛋白核小球藻吸附Pb2+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而吸附Cd2+和Hg2+符合Dubimim-Radushkevich等温线方程。蛋白核小球藻对Pb2+、Cd2+和Hg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4、37.7mg·L-1和5.61μg·L-1,吸附能力顺序为Cd2+〉Pb2+〉Hg2+。  相似文献   

9.
以两性表面修饰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8)修饰的塿土土样为研究对象,在Cd2+单一条件和与苯酚共存的复合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对吸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20℃和40℃温度下单一、复合两种处理的条件下,不同修饰比例BS-18修饰土样的各速度参数均大于未修饰土样,且总体上均随着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修饰可以显著加快塿土土样对Cd2+的吸附速度;吸附反应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2个阶段,总反应平均速度Vt由快速吸附反应速度Vf和慢速吸附反应速度Vs共同决定;温度升高,单一处理Cd2+的总反应平均速度基本不变,复合处理则下降;加入苯酚可以加快Cd2+的总反应平均速度,40℃时则表现为抑制效应。Cd2+吸附速度的描述以双常数方程动力学模型为最佳模型,模型参数A、B值可以用来描述吸附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以活性污泥中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EPS投加量及温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热力学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EPS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为:温度35℃,pH4.2,m(EPS):m(Pb2+)=2.5:1,在此条件下Pb2+实际去除率达到89.16%。EPS对Pb2+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但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拟合,3种不同温度下(20、30、40℃)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分别为0.9229、1.0129、1.1191mg·mg-1。EPS对Pb2+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并在240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0.45mg·mg-1。  相似文献   

11.
Gibbs free binding energy and adsorption energy between cations and charged soil particl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ons and soil particles. The distribution of Gibbs free adsorption energies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Wien effect measurements in dilute soil suspensions. In the current study, energy relationships between heavy metal ions and particles of Hapli-Udic Argosol (Alfisol) and Ferri-Udic Argosol were inferred from Wien effect measurements in dilute suspensions of homoionic soil particles (〈 2 μm) of the two soils, which were saturated with ions of five heavy metals, in deionized water. The mean Gibbs free binding energies of the heavy metal ions with Hapli-Udic Argosol and Ferri-Udic Argosol particles diminished in the order of Pb^2+ 〉 Cd^2+ 〉 Cu^2+ 〉 Zn^2+ 〉 Cr^3+, where the range of binding energies for Hapli-Udic Argosol (7.25-9.32 kJ mol^-1) was similar to that for Ferri-Udic Argosol (7.43-9.35 kJ mol^-1). The electrical field-dependent mean Gibbs fre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these heavy metal ions for Hapli-Udic Argosol and for Ferri-Udic Argosol descended in the order: Cu^2+ 〉 Cd2^+ 〉 Pb^2+ 〉 Zn^2+ 〉 Cr^3+, and Cd^2+ 〉 Cu^2+ 〉 Pb^2+ 〉 Zn^2+ 〉 Cr^3+, respectively. The mean Gibbs fre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Cu^2+, Zn^2+, Cd^2+, Pb^2+, and Cr^3+ at a field strength of 200 kV cm^-1, for example, were in the range of 0.8-3.2 kJ mo1^-1 for the two soils.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盐酸酸化法来去除4种不同利用方式黄棕壤的活性有机碳(AOC),得到相对稳定的有机碳土壤,用于研究去除活性有机碳前后对Cu2+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去除有机碳前后,对Cu2+吸附量与平衡液浓度的关系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其拟合都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去除AOC后,黄棕壤各层次对Cu2+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降低,是原土Cu2+最大吸附量的10%~30%。盐酸酸化法对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黄棕壤有机碳的去除率为30%~75%,对Cu2+吸附的减少率为54%~86%。去除活性有机碳前后,有机碳含量与对Cu2+的吸附量都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有机碳的去除率与对Cu2+吸附的减少率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徐明岗  季国亮 《土壤学报》2005,42(2):225-231
研究了3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典型恒电荷土壤在不同pH和不同浓度下单纯及共存体系中Cu2 和Zn2 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土壤对Cu2 或Zn2 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大,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Cu2 、Zn2 浓度一定时,pH升高使Cu2 、Zn2 吸附量增大,但当pH >5时,Cu2 、Zn2 吸附量随pH变化甚微,出现一个接近最大吸附量的“平台”。当添加Cu2 、Zn2 浓度相同,但二种离子的总浓度不同时,平衡液的Cu2 /Zn2 浓度比均小于1,说明两类土壤对Cu2 的吸附选择性大于Zn2 ,且这种趋势不因pH和离子浓度而改变。当Cu2 、Zn2 共存时,使可变电荷土壤的Zn2 吸附量减小约70 % ,是恒电荷土壤降低量的约1.5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一个Cu2 或Zn2 时所释放H 的平均数,明显大于恒电荷土壤者,说明可变电荷土壤对Cu2 及Zn2 的吸附中专性吸附的比例较恒电荷土壤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斜发沸石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对中低浓度含NH4+-N废水的吸附性能,包括沸石的几种活化方法比较、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和沸石的再生效率。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对NH4+-N的快速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其表达式为q=0.0764Ce(/1+0.0328C)e。几种活化方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加热蒸汽活化效果明显,其饱和吸附量较天然沸石提高26.24。汽提的再生方法可以让饱和沸石得以部分再生,一次再生的效率为80.98,二次再生的效率为65.37。动态吸附试验在停留时间30min,水力负荷1.2m.3m-.2h-1,进水浓度为3.5~4mg.L-1的工况下,水土比为25,处理出水满足地表水IV类标准(NH3-N≤0.5mg.L-1),继续运行到水土比为96时吸附能力被穿透。同时比较了水力负荷为1.2、1.8m3.m-.2h-1和不同滤床填料深度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一系列实验证明,利用斜发沸石净化低浓度含NH4+-N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磷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采用交叉型Langmuir模型描述了磷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并分析测定了等温吸附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基本相似,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2个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磷在岱海和乌梁素海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R2=0.990),模型中的k、Qm、EPC0、NAP等参数较好地反映了2个湖泊沉积物在成因、粒度及矿物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吸附磷的形态再分布揭示颗粒物所吸附的水相磷主要分布于Ex-P,且Or-P是沉积物中重要的潜在生物有效性磷源,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以粉煤灰(Fly ash,FA)为原料,通过负载壳聚糖和钙离子制备一种新型吸附剂(Ca/CTS/FA)用于酸性大红3R(Acid scarlet 3R,AS 3R)染料的吸附去除,考察了最佳吸附条件和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复合吸附剂的再生。结果表明:水体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振荡频率均对吸附有影响。在不同温度下,Ca/CTS/FA对AS 3R的吸附动力学均能用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精确描述(R2=1.00)。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数据分别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Dubinin-Radushkevich(D-R)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同时也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D-R模型;由D-R方程获得的平均吸附能、表观活化能及热力学研究均表明该吸附过程由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氢键作用共同控制。热力学参数中吸附自由能变为负值、焓变为正值说明该吸附是吸热性质的自发过程。Ca/CTS/FA复合吸附剂能用0.01 mol·L-1 NaOH溶液再生,至少可循环使用8次以上,再生率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砖红壤和黄棕壤Zn^2+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黄棕壤和砖红壤在不同浓度,不同pH下的总吸附Zn^2+及不同浓度下的专性吸附Zn^2+和交换吸附Zn^2+,结果表明,2种土壤3种吸附Zn^2+浓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Zn^2+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呈S形,Zn^2+分配系数的对数与pH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吸附一个Zn^2+所释放H^+的平均数,砖红壤(1.28)大于黄棕壤(1.06),但黄棕壤总吸附Z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水田和旱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并讨论了吸附-解吸参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pH的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对磷的吸持能力表现为中性土壤〉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中性有利于土壤吸附磷;水稻土对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和最大缓冲容量(MBC)高于紫色土,而临界平衡磷浓度(EPC0)和解吸率(b)低于紫色土。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参数还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Qm和MBC与有机质含量、无定形铁(Fe-o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6);吸附常数(K)与有机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n=6);EPC0与土壤pH、CaCO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n=6);b与Fe-ox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n=6)。  相似文献   

19.
运用沉水植物修复低浓度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廉价和清洁的技术。采用摇床振荡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鲜样对重金属镉和铜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结果影响较大,黑藻对镉和铜的吸附,最适宜的pH值分别为7.0和5.0。在选用的3个拓展Langmuir模型中,模型A拟合效果最好,模型B大大低估了黑藻对重金属镉和铜的吸附能力,模型C则略偏高,表明沉水植物黑藻对重金属镉和铜的吸附与离子所带电荷关系不大,且没有产生吸附剂-重金属-H+的复合式吸附产物(BMH)。运用模型A的回归参数,绘制的三维吸附网格图清晰阐明了不同H+浓度下,黑藻对重金属镉和铜的吸附曲面特征。拓展Langmuir模型A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表明:24mg·L-1≤C0≤72mg·L-1时,78%的镉吸附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控制在22%以内,90%的铜吸附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控制在10%以内。研究不同pH条件下黑藻对镉和铜的生物吸附特征,将有助于对沉水植物修复低浓度重金属污染技术的理解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对分离自陕西、甘肃金属尾矿废弃地寄主为刺槐、鸡眼草、草木樨等23种豆科植物的188株根瘤菌进行了7种重金属的抗性分析、最大抗性水平(MRL)的确定和抗性菌株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之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菌株表现出对Hg^2+、Cd^2+、Cr^6+(〈0.5 mmol·L^-1)敏感,而对Pb^2+(〈2.5 mmol·L^-1)不敏感。在液体培养基中,CCNWSX0403和CCNWSX0360可耐受4.0 mmol·L^-1 Zn^2+,分别可耐受2.4 mmol·L^-1 和2.8 mmol·L^-1 Cu^2+,CCNWGS0139可耐受0.4 mmol·L^-1 Hg^2+,CCNWSX0003可耐受2.4 mmol·L^-1 Ni^2+,CCNWGS0284和CCNWGS0142可耐受4.8 mmol·L^-1 Pb^2+。9株抗性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表明:CCNWGS0122和CCNWSX0003分别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4株对Pb^2+、Hg^2+耐受性较强的菌株CCNWSX0386、CCNWGS0139、CCNWGS0284和CCNWGS0142均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3株菌CCNWGS0309、CCNWSX0403和CCNWSX0360对Cu^2+、Zn^2+耐受性较好。总体上Agrobacterium对Hg^2+和Pb^2+的耐受性较好,Bradyrhizobium比Rhizob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