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德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20-4922
介绍在Internet环境下采用Web模式开发农业气象信息系统的方法。在广泛搜集气象资料、作物生长指标、作物灾害指标、作物产量数据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并采用Web模式开发具有气象数据维护、作物指标维护、作物产量信息维护、气象信息查询、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功能以及农业气候灾害指标分析、作物减产率分析等功能的农业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甘肃张掖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需水特征及作物系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张掖2007年田间试验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农田水量平衡法,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三种单作种植模式的需水特征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需水量不同,充分灌溉下,春玉米需水量最大,各种植模式需水模比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后期;从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来看,春玉米(0.96)>春小麦(0.84)>马铃薯(0.83),作物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中后期,各种植模式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明显呈现"单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作物系统内Fe、Mn含量变化,为基于轮作模式的土壤-作物系统中Fe、Mn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采用根箱试验方法,设置了小麦-玉米(W-M)、小麦-大豆(W-B)、小麦-花生(W-P)和小麦-甘薯(W-S)4种轮作模式,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处理土壤与作物体内Fe、Mn含量,计算作物地上部Fe、Mn累积量和成熟期Fe、Mn富集系数。结果表明,W-M、W-B模式下小麦和夏季作物地上部Fe、Mn含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而W-P模式小麦地上部分Fe含量则逐渐递减;W-P模式夏季作物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W-S模式小麦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但是夏季作物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在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中Fe、Mn含量均逐渐减少;在0~20、20~50 cm土层深度,W-M模式在2018年10月Fe、Mn含量均最高,在50~80 cm土层深度,W-B、W-S模式在2018年10月Fe、Mn含量较高;不同作物在表层土壤中的Fe富集系数均小于Mn;小麦Fe、Mn富集系数均为W-S模式最高;夏季作物W-M模式Fe富集系数最高,W-B模式Mn富集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壤模式-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富集模型建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针对土壤模式建立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关系模型,旨在消除土壤属性对作物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当作物类型或品种确定后,作物重金属吸收量只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关。提出了农田作物重金属生物富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作物特性-土壤属性"关系理论,定义了土壤模式、土壤模式-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富集模型、土壤模式-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富集模型图谱等概念,确定了土壤模式的划分方法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最近30年来中文期刊发表的土壤镉含量与水稻和小麦镉含量关系作为案例验证了以上方法。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同一部位镉吸收量随土壤镉含量增加而增加,水稻和小麦吸收镉能力顺序为根>茎>叶>籽粒,水稻和小麦籽粒镉吸收量在同一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麦复种模式,介绍了小麦及其复种作物如蔬菜、青食作物、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复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过试验与示范,探索出多种适宜山西中部旱作类型区的多作高效种植模式,即粮经结合型的谷豆覆膜条带模式、(鲜食)玉米套种蔬菜模式;纯经型的甘蓝套种苤蓝模式、覆膜番茄套作萝卜模式;经饲结合型的饲草作物套种大豆、饲草作物套种马铃薯模式、饲草作物套种西葫芦模式。重点介绍了几种成型模式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及关键栽培技术。部分模式表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优势明显,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作物产量研究的“三合结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当今作物产量研究上主要应用理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在分析了作物产量构成、光合性能和源库理论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产量研究三合结构模式,并初步探讨了该模式的层次结构、研究内容和特点。同时还将产量形成有关性状划分成数量与质量两类性状。这一模式的建立拟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作物产量提供了基本框架,使作物产量研究在系统化上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晋西果农间作光竞争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西黄土高原现有主要果农复合模式即富士苹果--大豆(PD)、富士苹果--花生(PH)、富士苹果--玉米(PY)3种配置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对比测定分析3种复合模式中富士苹果与作物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中随着作物植株由低到高(花生<大豆<玉米),作物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增高,而果树的光合有效辐射则随着间作作物植株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果树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和光合有效辐射变化一致,在PY、PH、PD模式中间作作物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作物距果树树干由近及远,作物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光合速率也逐渐增高。说明在果树栽植密度确定条件下,不同作物高度、种植密度决定不同复合模式光竞争状况;PD、PH、PY3种复合模式产投比分别为4.042:1、4.036:1和3.404:1,PD、PH2种间作模式效益要高于单作苹果的效益,可在晋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玉米和不同作物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率的变化特征,揭示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设置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和大豆间作、花生单作、玉米和花生间作5种模式,研究作物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资源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作物总干物质量和产量显著提高,土地当量比大于1,且玉米和大豆间作大于玉米...  相似文献   

10.
花椒不同间作模式产量与产值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间作方式能有效提高花椒园的经济效益。对花椒与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燕麦、马铃薯等作物间作模式下花椒及间作作物的产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总产值最高的是花椒与大豆间作模式,其次是花椒与马铃薯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双千五田”立体栽培的类型模式及其书写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双千五田”(即667m^2产量750kg,产值1500元)立体栽培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概括了两种基本类型和30多种主要模式,并对其书写方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类型以“常套--埂套-前套-后套”的书写顺序,模式以“主套作物-常套作物-埂套作物-前套作物-后套作物”的书写顺序,突出了主套作物、常套作物在立体栽培中的产量和效益地位,是对传统的以收获先后书写顺序的改革。类型模式的书写符号,以汉语拼音字  相似文献   

12.
一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扩大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种类。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地理情况和作物种植生产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并与旱作农业技术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了多种模式,如美国的免耕模式、留茬耕作模式、条带垄作模式、少耕模式,加拿大的粮草轮作模式等。二是免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作物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山西省作物生产现状,提出开展山西省作物高产高效综合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节水省肥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棉田高效种植模式及开发、高效经济作物高产关键技术与开发、作物抗逆与环境友好技术研究及开发、农业成果转化扩散模式),并分析了该综合技术研究对山西省农业发展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奇台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由于灌溉区不同,作物灌溉制度和种植模式也不尽相同,为了达到保护性耕作的规范化生产,根据前茬作物和复播作物的灌溉制度,在前茬作物播种前应考虑到复播作物的农艺要求,即畦灌的合理宽度和灌溉量,在此基础上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旱地宽厢宽带粮—经作物套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鸿村 《农技服务》2010,27(2):202-203
通过旱地宽厢宽带粮—经作物套作试验,探索粮食作物产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经济作物产量。结果表明,宽厢宽带种植模式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只要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可以实现粮—经作物产量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作物间套作技术对烟草生产的借鉴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作物间套作技术在烟草生产中的作用,结合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间套作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期望对该技术在烟草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介绍了间套作作物的搭配原则及间套作效果的评价手段,分析并总结了间套作模式的理论基础、成功间套作模式对作物(包括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等)和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提出了烟草间套作种植需要注意烟草不能与蔬菜类和茄科作物进行间套作,烟草与后作的共生期容许阈值在40天左右等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西瓜与番茄生产中将有机肥分别与农家肥、复合肥、尿素按比例配施,通过对西瓜、番茄2种作物全生育期的调查,研究不同配比肥料对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和西瓜生产中,最好的施肥模式均为有机肥+复合肥,该施肥模式下,作物产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果实适口性也较好、成熟期与其他施肥方式相当或略有提前,熟期早可提前上市,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单独施用有机肥处理模式下,2种作物口感最好,但产量偏低、熟期较长,从目前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来看,此施肥模式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有机肥+农家肥模式中,农家肥来自于畜禽粪便,几乎是无成本肥料,这一施肥模式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8.
作物间套作技术对烟草生产的借鉴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作物间套作技术在烟草生产中的作用,结合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间套作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期望对该技术在烟草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介绍了间套作作物的搭配原则及间套作效果的评价手段,分析总结了间套作模式的理论基础、成功间套作模式对作物(包括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等)和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提出了烟草间套作种植需要注意烟草不能与蔬菜类和茄科作物进行间套作,烟草与后作的共生期容许阈值在40天左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通过光温系数的修正,计算了甘肃河西走廊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单作豌豆、小麦间作玉米、豌豆间作玉米等5种作物种植模式的光温潜力.结果表明,大多数单作种植模式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间套作种植可以衍生作物覆盖时间,当前主要的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小麦间作玉米、豌豆间作玉米)更有利于热量资源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相比,水稻健康作物生产模式探索性、 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介绍水稻健康作物生产模式的意义、 创新点、 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推广应用情况,分析该生产模式的前景、 意义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完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