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攀西地区新垦土壤磷固定释放行为的研究表明,新垦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低,经水浸泡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根据对磷的固定特征,把供试土壤分为两类,红壤、重壤质性改土与目标土壤(菜园土、水稻土)相似,为第一类土壤,其固磷率高、释磷率低;而漂灰土、荒地土、旱坡土、砂质新改土为第二类土壤,其固磷率低、释磷率高。供试土壤固磷曲线与三种吸附模型拟合。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的拟合度呈极显著水平,以Fleundlich方程最优,Langmuir方程只有部分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曲靖烟区5种不同土壤类型土样及其对应的烟样为材料,分析了土壤钾素和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钾素含量与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5种土壤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中平均全钾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新积土>红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平均烤烟钾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2)烟叶钾素仅在红壤类型上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仅在红壤、新积土和紫色土类型上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土壤类型下烟叶钾素与土壤钾素相关性不明显。在将土壤钾素含量分组后,在红壤中,烟叶钾含量随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黄壤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不同土壤钾素分组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新积土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土壤全钾含量分组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组中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曲靖烟区5种不同土壤类型土样及其对应的烟样为材料,分析了土壤钾素和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钾素含量与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5种土壤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中平均全钾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新积土红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平均烤烟钾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2)烟叶钾素仅在红壤类型上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仅在红壤、新积土和紫色土类型上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土壤类型下烟叶钾素与土壤钾素相关性不明显。在将土壤钾素含量分组后,在红壤中,烟叶钾含量随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黄壤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不同土壤钾素分组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新积土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土壤全钾含量分组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组中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桂西北棕色石灰土和红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和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桂西北两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棕色石灰土、红壤),在25℃,100%空气湿度条件下培养80 d,测定培养期间土壤释放CO2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含量(MBC),研究桂西北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SOC矿化在培养20 d后达到稳定。80d培养结束后,棕色石灰土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21%,0.94%,0.88 g/kg.h,SOC含量低的土壤分别为0.52%,0.76%,1.21 g/kg.h;红壤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76%,0.22%,5.06 g/kg.h,SOC含量低的土壤分别为1.14%,0.60%,3.29 g/kg.h。在棕色石灰土上,与SOC含量低的土壤相比,SOC含量高的土壤微生物熵大(p<0.05),而土壤呼吸熵小(p<0.05);红壤的情况与之相反。总体上,棕色石灰土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累积释放率、土壤呼吸熵以及DOC/SOC均显著小于红壤;而微生物熵显著大于红壤。从SOC矿化角度反映了棕色石灰土有机碳较红壤稳定,这对维持SOC水平,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结构,增加碳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川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的研究表明,矿物态钾占95%~98%,是土壤钾的主体;非代换态钾和代换态钾仅占0.6%~3.55%和0.49%~1.28%;水溶态钾含量在10.0mg/kg 以下。在施入的钾中,水溶态和代换态钾所占比例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非代换态和矿物态则呈增加趋势。土壤固钾能力决定于土壤中蛭石、伊利石和萦脱石的含量。酸性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明显低于钙质和中性紫色水稻土。在施钾量低时,钙质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弱,但随着施钾量增加而显著增强。根据施钾量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可计算土壤施钾量和评价其肥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土样采集与调查,分析了高产菜园土壤和水稻土的理化性状,阐明了高产菜园土壤和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找出了水稻土种植蔬菜的土壤障碍因素,提出了水稻土种植蔬菜的培肥途径: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适当深耕改土,加快土壤熟化;三是推广平衡施肥;四是重视"稻改菜"后的菜园土壤农田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7.
添加葡萄糖对不同肥力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转化特征以及添加葡萄糖的影响,可为正确认识碳源影响氮素转化的作用机制、并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氮素养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性水稻土,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特征以及添加葡萄糖对氮素转化作用的影响在不同肥力土壤间的差异。【结果】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强度均表现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培养的第一周,高肥力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量和反硝化速率分别是相应中、低肥力土壤的1.9、5.3倍和1.1、2.9倍。添加葡萄糖后土壤氮素矿化量显著降低,但不同肥力土壤降幅不同,高、中、低肥力土壤分别降低了78.8%、109.2%、177.4%,彼此间差异显著。添加葡萄糖对不同肥力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亦不同,低肥力土壤反硝化速率提高了166.2%,中肥力土壤提高了14.4%,而高肥力土壤则没有明显变化。供试红壤性水稻培育试验一周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仅有0.62mg·kg-1,硝化率最高仅为0.33%,添加葡萄糖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及硝化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强度有显著差异,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增强。添加葡萄糖抑制了土壤氮素矿化作用,促进了反硝化作用,但作用效果在不同肥力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在较低肥力土壤上的作用效果大于较高肥力土壤。添加葡萄糖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红壤性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红壤旱地上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分别代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即荒地土(低肥力)、茶园土(中肥力1)、花生地(中肥力2)和菜园土(高肥力),通过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旱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各肥力水平的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菜园土花生地茶园土荒地土,在红壤旱地上,有机培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边缘带主要蔬菜基地土壤的肥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长沙市郊区176个土壤样品的肥力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养分状况良好,有机质、氰素、磷索和钾索含量均很丰富,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一般高产耕地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壤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菜园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要高于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冲积菜园土,但土壤全氮含量不如有机质含量差异大.冲积菜园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高于红菜园土.而有效养分含量两种母质发育的土壤间差异不大.不同蔬菜基地之间部分养分差异明显,同一蔬菜基地也存在养分间的不平衡现象.潭阳洲蔬菜基地的肥力水平比较低,只有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它指标都是本次调查5个蔬菜基地中最低的.(朗)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也比较低,但有机质含量最高.东湖村、陈家渡、杉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以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测保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保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保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SOM)为较丰富水平,平均含量为25.27 g/kg。除县域中西部大部分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外,北部和南部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水稻土不同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潴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石灰土不同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淋溶红色石灰土;山地垂直带不同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暗黄棕壤>黄壤性土>典型黄壤>黄红壤>红壤性土。  相似文献   

11.
蔬菜保护地连作土壤肥力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文利  马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87-4988
为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采集了蔬菜保护地土壤及其邻近的露地土壤、露地菜园土壤及耕地土壤,共计60个样品,分别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菜园土壤的资源特点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多种类型母土上发育的菜园土壤的发生发育特征以及与起源土壤的关系,探讨了菜园土壤的养分富集、肥力演变和污染退化特点。研究表明,菜园土壤随着植菜历史的延长,有机质及各养分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以速效磷强烈富集和有机质大量积累为最典型的特征。土壤中Zn、Cu、Pb的全量含量和有效态含量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根据我国菜园土壤资源特点和目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管理和持续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林地和荒地采集96份土壤样品,并对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pH值依次为:荒地>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林地>荒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偏低,尤其是耕地;全磷含量水平很低,全磷含量低于1.0 g/kg的土壤分别占耕地、林地和荒地的95.23%、95.83%和100%;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林地和荒地有效磷含量较低;荒地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林地和耕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钾。[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江陵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江陵县1982年和2004年2次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了耕地养分状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主要是增施化学氮肥导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土壤钾素含量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缺乏外,有效铜、铁、锰等含量多处于适宜水平。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了20年来广东省新会地区土壤全钾和有效磷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土壤由于20年来的耕作施肥使得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钾在研究区域的南部变化最明显,与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为咸田有很大关系;耕地土壤全钾和有效磷的空间分布都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变程的变化与土壤养分在土壤中化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金权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22-15224,15230
[目的]探讨紫色土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程度.[方法]以果园、菜地和麦-玉-苕3种典型的种植模式为例,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的差异,并且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土壤有机质在同一种植方式上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同一土层厚度上均表现出果园>麦-玉-苕>菜地的规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效铜、锌、铁、锰含量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以有效锌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变化幅度最大;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表现出果园>菜园>麦-玉-苕的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为培肥地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5,5(6):59-64
为了控制条锈病为害,减少农药污染、防治成本和菌源传出数量,确保本地、邻近麦区与中国东部主产麦区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田间系统监测和普查、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主栽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步淘汰。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实现品种合理布局和多抗源品种集团当家,能有效降低条锈病发生为害。首次探明了小麦间作不同作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为14.84%~62.89%,推行药剂拌种、健身栽培,可推迟并减轻条锈病发生为害,降低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探明了条锈病最佳防治方案为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各施药1次;探明了几种新药剂防治条锈病效果和25%丙环唑防治条锈病的适宜用量(600~650 m L/hm2)。首次提出了本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策略。搞好防治示范片和应急防控,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并带动大面积防控落实。1999年以来,全市小麦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虽高达81.25%,但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小麦产量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特大发生的2002年除外),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1591 t。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指导科学施肥,比较分析了杭州市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和丘陵山地等4个农业地貌区间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CEC等主要肥力指标状况。结果表明,杭州市耕地土壤酸化以丘陵山地和河谷平原区最为明显;滨海平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保肥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地区;除水网平原区外,其它地区速效钾普遍偏低;因施肥水平的差异各农业地貌内土壤有效磷都有较大的变化。总体上,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以水网平原区为最高。文中提出了各农业地貌区的施肥对策:在滨海平原应重视基础地力的提升,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水网平原区内应重视测土施肥工作,根据土壤养分实际状况针对性地施用肥料;丘陵山地和河谷平原区,需重视石灰的施用,对土壤酸度进行核正,适当增加钾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以沅江市为例,研究洞庭湖平原区土壤肥力的演变趋势,将该次调查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对应地块土壤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呈上升趋势,速效K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变化不尽一致;土壤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是土壤有机质、B素、P素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来改良和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