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芍药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史,扬州芍药在历史上颇负盛名.芍药品种丰富,花容绰约,花色艳丽,观赏价值很高,是当下颇受市场欢迎的鲜切花.今年10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中,“扬州大学国家芍药种质资源库”名列其中. 自2007年开始,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针对我国芍药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我国芍药生产对现代科技的需求,致力于芍药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创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牡丹芍药观赏、油用、药用产业备受各地重视,栽培面积不断扩大。2017年初步统计,中国牡丹、芍药栽培总面积已超过300万亩,其中油用牡丹栽培面积超过250万亩。观赏牡丹品种总数约1500个,占世界牡丹品种总量的75%以上;芍药品种总数约300个,占世界芍药品种总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牡丹、芍药栽培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其中观赏牡丹栽培,主要集中在河南洛阳、山东菏泽、重庆垫江等地;油用、药用牡丹栽培,主要  相似文献   

3.
桃李争艳的春光过后,首都各公园中的花中魁首牡丹和芍药将相继开放。说起这两种花,人们首先会想起洛阳,那里的牡丹曾为“天下第一”(欧阳修语);还会想到扬州,那里的芍药曾居“天下冠”(苏轼语)。后来山东菏泽的牡丹、芍药和安徽毫县的芍药栽培面积大,更为壮观。至于北京的牡丹和芍药似乎从来挂不上号,但是,翻检一下明清人关于北京故实的记载,就会发现:几百年前,北京的牡丹和芍药也曾盛极一时,大有赛过洛阳、扬州而与菏泽、毫县并驾齐驱之势! 牡丹和芍药原产于北方,北京栽培的历史已很悠久,自辽、金建都以后日渐蕃盛,到明代达到高峰。明代除城内的宫室官署多有栽培外,城外还有三大名园大量养植。它们是:  相似文献   

4.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木本植物,是我国特产传统名花,具有品种多、花姿美、花朵硕大、色泽艳丽、香味芳馥等特点,极具观赏性,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称誉,其鲜切花亦深受人们喜爱。牡丹适应性较强,分布广泛。目前,我国北起黑龙江的尚志县,西至乌鲁木齐,南到广东、广西,东到浙江及沿海城市都有栽培,但以黄河流域、江淮地区栽培最为适宜。河南洛阳市、山东菏泽市是我国牡丹的主要生产繁育基地及游览观赏中心。牡丹作为珍贵的观赏花卉吸引了众多的引种者,那么,如何才能引种成功并增强其商品性呢?1 科学引种1.1 选地…  相似文献   

5.
芍药鲜切花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很多低海拔地区都扩大了芍药鲜切花的种植面积,所以研究芍药鲜切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提高芍药鲜切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可以提高产量,使花农及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素有“世界园艺之母”的美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礼记》中已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可见菊花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此外,芍药有二千多年历史,牡丹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梅花、蕙兰、桃花、玉兰、水仙、山茶花等,也都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其中花卉种类之多,为世界之首。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木本植物,是我国特产传统名花,具有品种多、花姿美、花朵硕大、色泽艳丽、香味芳馥极具观赏性等特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称誉,其鲜切花亦深受人们的喜爱。牡丹适应性较强,分布广泛,(目前,我国北起黑龙江的肖志县,西至兰州、乌鲁木齐,南到广东、广西,东到浙江及沿海城市),牡丹栽培虽然遍及全国,但以黄河流域,江淮地区栽培最为适宜,河南洛阳市,山东菏泽市是我国牡丹主要生产繁育基地,及游览观赏中心。牡丹作为(国花)珍贵的观赏花卉吸引了众多的引种者,如何才能引种成功并增强其商品性呢?1 科学引种1.1 选…  相似文献   

8.
谚语云:“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但我们在生产栽培中却发现——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关于牡丹与芍药区分始于何时,“木芍药”的归属以及牡丹观赏栽培的起始时间存在争议。本文作者对汉代医简,顾恺之《洛神赋图》以及有关史书资料进行考证后认为:  相似文献   

10.
芍药是春天最后的绽放。初夏时节,桃李凋零,众芳歇息,就连花中之王牡丹也“落尽正凄凉”,而此时芍药则正在欣喜怒放着,因此,宋代大诗人苏轼感叹地吟诵:“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于是芍药就有了“殿春”的别称。 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在我国已经有  相似文献   

11.
芍药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大、型美、色艳、香浓,古人常把牡丹与其并称为“花中二绝”,认为牡丹是花王,芍药是花相。如今,牡丹产业化已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芍药仍“待字闺中”。  相似文献   

12.
芍药设施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同时也是栽培历史最久的花卉之一。芍药品种丰富,花色花型各异,但其花期相对较为集中。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观赏植物资源,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利用设施栽培技术,达到延长芍药的观赏时期,扩大它的种植和应用范围的目的。而芍药设施栽培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病害的综合防治。设施栽培因受设施条件的限制,通风及光照一般不如自然环境,所以会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设施栽培中常见的芍药病害种类并不像自然栽植的那样多,但危害程度却更加严重。本文将芍药设施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灰霉病…  相似文献   

13.
芍药     
芍药在中国有很悠久的栽培历史。《诗经·郑风·溱洧》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之句,意思是男女相聚,又说又笑,互相赠以芍药。后来人们在男女交往中,常相赠芍药以为结情之约,或表惜别之情,芍药因此得名“将离草”。 天下芍药,以扬州为最,故芍药又名“扬花”。《渔隐丛话》一书记载:宋代蔡繁卿任扬州太守时,每年都要举办万花会,展出的花有千万余枝。这些花都搜罗自民间,“既残诸园,又吏因缘为奸,民大病之”。后采苏东坡任扬州太守,问起民间疾苦,都说万花会是第一大害。苏东坡废除了万花会,不再举办。从此,芍药不受摧残,在扬州繁盛起来,称冠天下。当时,光朱氏花园南北二圃就种植芍药五六万株;禅智寺有个很大的芍药园,设有芍药厅,汇聚了一州绝品。  相似文献   

14.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宿根草本植物,中国的传统名花,与牡丹同属、齐名,称为姊妹花。其栽培历史比牡丹还早,距今已有4000年的观赏栽培历史。如今,芍药已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带、花境、盆栽、切花及药用栽培等。随着芍药应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芍药盆花和切花应用的普及,芍药反季节开花技术也已成为芍药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芍药为我国传统名花,各地园林中多有栽培,花期在5月中、下旬。要想使芍药开好花,除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外,疏(?)和花朵支撑也很重要。据观察,芍药于2月下旬发芽。  相似文献   

16.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应用始见于隋唐,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芍药为具肉质根的宿根花卉,耐旱性强、适应性广,花色缤纷艳丽,可用作花境、花坛及自然式栽植,若与山石相配则更具特色。芍药除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外,在国际市场上的盆栽和鲜切花栽培供应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据荷兰花卉市场统计,在其他传统鲜切花面临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芍药切花近年来的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花卉产业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7.
<正>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悠久的栽培历史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品种,花色、花型很是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山东烟台,一位普通花友陈延海,凭着对芍药的喜爱和执着,10多年来一直搜集传统芍药品种,并建立了自己的名品芍药园。陈延海生长在胶东半岛,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家家户户门旁院内都会种上几棵芍药。每当芍药花开时,街巷里飘  相似文献   

18.
牡丹一般用以地栽,盆栽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曾尝试盆栽牡丹,取得了成功,现将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技术总结归纳如下。 选好盆土 牡丹是肉质根,忌粘性土壤,故盆栽牡丹的栽培土一定要选择排水良好且较肥沃的沙质壤土,可用腐叶土4份,田园土4份,细河沙2份,经喷药消毒后配制成栽培土。 适时上盆 我国花谚自古就有“七芍药,八牡丹”(阴历),“秋分移牡丹”的说法,所以牡丹上盆 时间一般应在9月中旬至 10月中旬,过早过晚均不 利于栽培。  相似文献   

19.
北京最大的牡丹芍药繁育基地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北京市最大的牡丹芍药精品繁育基地在顺义区“三高”农业示范区建成,从而填补了首都规模繁育牡丹芍药的空白。 北京自古就有规模栽植牡丹芍药的传统。明、清时期,既有“数百亩一圃”的惠安伯园牡丹,又有“牡丹芍药栽如稻麻”的十里草桥牡丹芍药;既有“足称花海”的清华园牡丹,又有“千顷牡丹红”的梁园牡丹。  相似文献   

20.
信息     
<产业快讯>中国牡丹芍药产业研发基地落户北京本刊讯中国牡丹、芍药产业研发基地建设项目日前在北京市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破土动工,占地300亩,投资300万元,计划年内竣工。该项目将按照国际标准,引种牡丹、芍药栽培品种700余个,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等工作,并将进行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示范栽培与技术推广,为今后大规模开发提供配套的设施。该项目由北京市大东流苗圃和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承担,旨在通过对牡丹、芍药品种资源的收集、研发、示范,选育名特优新品种,加快牡丹、芍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提高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