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云南白莺山地区12 种类型古茶树资源共60 份材料进行形态及叶片解剖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聚类图分析这12 类茶树的亲缘关系,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的起源与演化、加快珍稀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 类古茶树可分为2 大类和4 小类,野生型的本山茶与3 个半野生型的黑条子茶、二嘎子茶和大叶本山白芽口茶归为第Ⅰ类,为乔木或小乔木,树型高大,芽叶茸毛无或稀少,叶片大,角质层较厚,栅栏细胞1 层,石细胞多且粗大;其他8 个类型归为第Ⅱ类,其中4 个栽培类型包括勐库大叶茶、勐库小叶茶、白芽子茶和豆蔑茶归为第Ⅱ-a 类,为小乔木或灌木,芽叶茸毛较多,叶片栅栏细胞1~2 层,石细胞少且小;柳叶茶、贺庆茶、藤子茶3 个半野生类型资源归为第Ⅱ-b 类,为灌木,树型开张,芽叶茸毛中等,中叶,具有1~2 层栅栏细胞,石细胞少且小;红芽茶单独成第Ⅱ-c 类,为半野生型灌木,芽叶呈鲜艳紫红色,大叶,石细胞形态和大小多样。  相似文献   

2.
山茶属植物花粉粒生殖细胞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对茶组、油茶组和红山茶组植物共10份材料的花粉粒生殖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中含有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生殖细胞较小,呈长纺锤形,游离在营养细胞中,生殖细胞极轴两端的细胞膜和核膜与营养细胞的细胞膜相连,其中一端的连结处位于花粉粒萌发孔附近。生殖细胞核长3.5~20.0μm,形状有长棒状、较长棒状、短棒状、近楔形和楔形5种类型。笔者探讨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山茶属花粉粒生殖细胞形态的方法,并根据山茶属植物花粉粒生殖细胞核的形状及大小变化,对其演化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制茶化学所属学科的划分问题,长期以来在茶业界有所争论。总的有二种意见;其一是认为制茶化学属于生物化学;其二是认为制茶化学属于物理化学。笔者拟就对科学的整体性、各门学科的关系以及制茶中的实际问题来研究讨论。制茶化学属于那一学科,提出不成熟看法和大家商榷。众所周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等是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定义。它们是化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对它们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它们进行划分。要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与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更新密切相关,而且是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改良的基础。在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种质问的相似和相异性,探讨作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种质问的亲缘和系统分类关系,已经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65份大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茸毛、中肋色、中肋长度、叶球重量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较大的极差,不同的性状在不同的材料之问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状,如茸毛的变异系数达到了77.5%,中肋色的变异系数为53.5%;株高的极差达到60.0cm,叶片长度极差达到了62.0cm;直接影响植株开展度的中肋长度不仅变异系数较高,为40.0%,极差也较高,为49.6cm,同时,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我国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如此多样的资源为我们进行大白菜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对菌种活化、传代、培养、涂片、染色等过程中影响形态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用细菌标本片和影像记录的方式呈现形态变化规律,探究典型大肠杆菌形态的条件,即采用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分别对培养8~24 h的大肠杆菌进行涂片染色,中间每2 h涂1次片,最后在显微镜下统一进行镜检观察。大肠杆菌在培养8~16 h时,形态特征表现明显,呈现短杆状。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菌龄和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名优茶品质,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于1996—2003年在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实验场系统开展了不同名优茶形状对茶叶品质、生化成分及茶叶贮藏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综合论述并提出了"名优茶品质的形态效应"新观点:名优茶品质不仅受茶树品种、生态环境、原料标准、栽培措施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还明显受到加工的名优茶外形的影响。即: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优茶品质间差异较大,其中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热作用时间短的扁形或毛峰形名优茶的制茶工艺更有利于鲜叶原料品质的发挥和名优茶品质的形成。这在国内外首次把产品外形纳入茶叶品质的影响因素范畴,该观点的提出,对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生产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番茄多茸毛基因Ln的遗传模式,按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研究设计,以栽培番茄多茸毛品系LS1369与普通品系强力62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研究群体,研究番茄多茸毛形态突变基因Ln的遗传机理,通过研究分析各世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提出控制多茸毛性状的Ln基因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三锅扁茶机在扁形名茶制作上的应用,笔者曾作了一定的前期探索,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三锅扁茶机各锅槽在扁形名茶制作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并试图利用三锅扁茶机与其它名优茶机械组合制出色绿扁形名茶。笔者作了相关的对比试验,对三锅扁茶机在贵州名茶制作中可行的试验方案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亦成倍增长,节能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制茶过程中能源消耗较多,目前,各地由于煤灶结构上的差异,每百斤干毛茶耗煤量在180~230市斤,如何节约能源,已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战略问题之一了。我们认为:制茶炉灶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源消耗的多少、制茶品质的优劣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我们从1978~1981年进行省煤灶的研究与探讨,初步摸索和总结出较为合理而科学的制茶省煤灶结构,今介绍于后,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形态标记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发现的十余种甘蓝型油菜形态标记性状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其应用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在生产上还没有广泛应用的油菜形态标记性状,多数研究只是停留在试验田。建议将新优良形态标记性状的创造和加强已有形态标记性状利用这两方面作为将来形态标记性状研究重点内容;并探讨了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不去雄直接生产油菜杂交种,机械化制种以及作为观赏油菜栽培等新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酸石榴叶为原料,在分析其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红茶和绿茶工艺加工酸石榴叶茶,研究不同制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石榴叶是一种良好的制茶原料,但是不同的制茶工艺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红茶工艺更能有效钝化酸石榴叶茶中的多酚氧化酶,导致该条件下酸石榴叶茶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鞣花酸、儿茶素、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红茶工艺可显著降低鞣花酸及儿茶素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酸石榴叶制茶中的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P0.05)。通过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看出,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制茶抗氧化性无显著的降低作用,而红茶工艺能显著降低酸石榴叶制茶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花茶窨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勤  王登良 《茶业通报》2002,24(3):31-33
本文从茉莉花吐香机理和茶坯吸香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茉莉花茶窨制理论的研究情况,从传统工艺的研究和新工艺的探讨两个方面对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提出了茉莉花茶窨制理论和技术方面可以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按我国目前的茶区规划,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包括台湾省、海南省、福建省中部、广东省中部和南部、广西省南部、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大部。说明大叶种茶树在我国已开发和待开发的资源,极为丰富。总体来讲,大叶种茶适制性较强,是制红茶、蒸压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制出的红茶香高、味浓、色艳、具有浓、强、鲜的品质风格,可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同类茶相媲美;制出蒸压茶形态端正,模纹清晰,  相似文献   

14.
在红碎茶生产中,如何多生产碎茶,减少头、片、末茶,是提高红碎茶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较粗老的低级茶青,毛茶碎茶率更低。为了提高茶头、茶末的价值,提高低级茶青的碎茶率,本人在生产单位工作时,曾作过将茶头、茶末作添加剂在初制中再利用的试验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利用桔柑生产废花研制生产桔柑花茶,对桔柑花的窨茶记载及功效进行了收集,并对汉中本地桔柑窨茶花源花季、早花日期、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和利用研究,进一步对桔柑花蕾育开、不同开度花窨茶效果及采花方法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桔柑花季,在无公害栽培桔园,人工采摘刚开桔花,用来窨制桔柑花茶效果最好。项目2014年通过市科技局成果评审,2015年获汉中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2017年6月获国家方法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6.
张雪波  杜先锋 《茶业通报》2006,28(3):131-133
浙江宝纳制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茶叶出口专业企业。该公司通过建立和推荐HACCP管理体系,提升了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增强了顾客对公司产品安全的信任,并逐步扩大了产品的国际市场。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宝纳制茶有限公司HACCP良好的执行情况的研究,探讨了该实施模式在国内茶叶企业推行的可行性,给相关茶叶企业一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沈荣生 《茶业通报》1989,11(2):38-40
解块筛分是红碎茶初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其作用是将揉切后的茶胚团块解散、筛分出不同规格体形的颗粒,并使茶胚散热透气,降低叶温。目的是为红碎茶品质的形成服务,获得浓、强、鲜的颗粒茶。它与成茶品质和鲜叶经济价值的发挥密切相关。人们对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研究较多,然而对红碎茶的解块筛分也不应该忽视。陈椽教授曾指出:揉捻必须解块筛分。揉捻离开不了解块筛分。笔者在此分析探讨影响红碎茶解块筛分的因子,提出改善解块筛分效果的办法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选育适制六堡茶优良茶树品种的速度,笔者从六堡茶品质特点及其形成机理着手,探索、分析、研究广西历史上制作六堡茶茶树品种与六堡茶品质相关性较大的遗传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茶树品种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为28.77%~34.94%、氨基酸含量为2.83%~3.83%、水浸出物含量为42.65%~46.83%,叶片厚224.6~404.7μm,叶片海绵组织厚130.7~201.0μm;茶树外部形态多为小乔木型大叶种或灌木型中叶种。由此可见,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要求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叶片厚度及海绵组织厚度较大,一般以小乔木型大叶种为好。该结果为尝试用遗传标记指标参数来进一步选择适制六堡茶优良品种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快选育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对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31个棉花品种(系)的棉大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还研究了叶片茸毛密度性状与棉大卷螟发生为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与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抗虫的常规棉百株卷叶螟数、百株卷叶数、卷叶株率分别是转基因抗虫棉的11.1,7.2和4.6倍;品种(系)间叶片茸毛密度差异明显,对棉大卷叶螟来说,光叶与叶片密生茸毛都是一种形态抗性。  相似文献   

20.
棉花叶片茸毛和色素腺数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观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茸毛数量和色素腺密度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抗棉盲蝽棉花品种选育和制定棉盲蝽防治技术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茸毛、色素腺点在不同生长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棉花叶面、叶背和叶片茸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