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1,自引:5,他引:91  
以籼香糯、中籼水晶米、籼型杂交稻汕优63、中粳徐州80-7和晚粳822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气候控温试验对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主要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受结实期日平均温度影响很大,温度影响可使5个性状的变异分别达到24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4级、3.4个百分点。但不同品种的同一品质性状对结实期温度反应的敏感程度有一定差异。结实期温度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既存在品种类型间差异,又因不同温度区段而异,特别是直链淀粉含量与温度的关系。结实期25~27℃日均温度区段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27℃以上高温的影响很小。结实期较低温度对多数品质性状的提高是有利的,如有利于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米率降低、中和低含量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糯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以及稻米糊化温度的降低,但较低温度不利于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东北粳稻稻米品质遗传育种研究,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东北粳稻细胞质进行籼粳类型鉴定,再以4份籼质粳核超高产粳稻与4份粳质粳核粳稻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种植,分析籼型细胞质背景下杂交后代F1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筛选到4份超高产粳稻沈农265、沈农9741、辽粳454、沈农9816的细胞质为籼型;杂交后代F1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稻米品质方差分析表明,与粳质粳核材料相比,籼质粳核材料稻米蛋白质含量低,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值高。综上所述,相同核遗传背景下,籼质粳核基因互作可能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和口感。  相似文献   

3.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胚乳的淀粉特性分为粳(不粘)和糯(粘)两类。关于谷子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Taira和Miyahara(1983)曾有报道。他指出31份粳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21.9~32.3%,平均27.8%;23份糯型品种分两组,即(a)21份品种的变幅  相似文献   

4.
黑糯米药用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黑糯是我国古老的名贵珍品,具滋补作用,有“药米”之称。作者从6个省征集了黑灿糯稻品种6个(云南黑米、湖南紫米、矮血糯、龙晴4号、东兰墨米、汉中黑糯),黑粳糯品种1个(贵州黑糯),红灿粘品种2个(红米1164、籼粘6848),对照为普通粳糯、籼糯、粳稻和籼稻。分析了黑糯米中药用有效成分,以进一步发掘利用我国丰富的黑糯资源。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变异特性及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8 390份稻米样品按籼型常规稻、籼型杂交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进行分类,并对其品质性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稻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略高于杂交稻。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长宽比的变异系数较小,垩白米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变异系数较大。(2)粳稻的品质优于籼稻。垩白、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籼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垩白和整精米率是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3)籼型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除垩白外,其他品质性状达到优质米一、二级标准的比率均较高。(4)籼型常规稻的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呈两极分布,籼型常规稻中米质较优和较差的样品比例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稻米中淀粉的种类、含量及分子结构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密切。本研究以粳稻品种沈农265与籼稻品种沪恢99杂交后的F10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探究籼粳遗传背景对淀粉特性的影响,定位调控淀粉特性的QTL,探究淀粉合成酶基因型的差异,同时分析了淀粉特性、Fi与稻米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AAC、Fb3含量偏粳型>中间型>偏籼型,Fa偏籼型>偏粳型、中间型,RS含量偏粳型、中间型>偏籼型。定位实验鉴定出3个AAC的QTL,分布在第1、4、7染色体上,贡献率为11.58%~15.55%;3个Fa的QTL,位于第4、6、7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92%~8.18%;6个Fb3的QTL,位于第1、3、4、5、6染色体上,贡献率为0.96%~22.23%;3个控制抗性淀粉的QTL,贡献率为6.39%~12.68%。三个重要淀粉合成酶基因型SBE3、SSⅢa、UGP1,其中SBE3、UGP1基因型淀粉特性类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SSIIIa基因型中间型AAC含量显著高于偏籼型和偏粳型株系,Fa含量显著低于偏籼型和偏粳型株系,Fb3含量中间型>偏籼型>偏粳型。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机插稻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型超级稻宁粳3号和常规粳稻镇稻1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两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增加施氮量使两品种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和常规粳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相似文献   

8.
2000年四川省开展了优质稻谷品质品种检验 ,共检验样品65份 ,其中籼稻谷59份、粳稻谷4份、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各1份。65个样品中 ,有5个特殊品种 (即 :盐源县红谷、南充红宝石、德昌香稻、泸县清屯502等 ) ,其余60个样品中检验指标全部符合优质稻谷质量标准的有7份 ,样品合格率为11.7% ,基本符合质量标准的样品有24份 (有直链淀粉或粒型两项参数不合格 ) ,占40%。各项检验指标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别为 :异品种粒、黄粒米、色泽气味、谷外糙米及杂质5个项次的合格率均为100% ,其余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 :出糙率9…  相似文献   

9.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的亚种属性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2007年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s)F8的92个株系和F9的142个株系为试材,分别以程氏指数(ChI)和籼粳特异SSR标记(Dj)为群体形态分化与遗传分化的指标,同时测定11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群体稻米品质性状类型间差异及籼粳属性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世代RILs群体形态分化均表现为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籼型和粳型株系数接近,遗传分化则均表现为明显偏粳的连续分布;根据ChI将RILs群体划分为籼型和粳型,除F9粒宽外两世代品质性状类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根据Dj将RILs群体划分为偏粳型和粳型,两世代粳型糙米率、整精米率、粒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偏粳型,长宽比极显著低于偏粳型;两世代RILs群体ChI与所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Dj与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粒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形态分化与北方粳稻品质性状没有直接关系,而遗传分化中粳稻血缘比例增加可能通过粒形间接改善碾磨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15d(前期)、15-30d(中期)和30d-成熟(后期)分别进行20℃、17℃和14℃的低温处理。【结果】花后低温显著影响供试品种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使甬优品种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花后前期低温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最大,而花后中、后期低温对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最大,且甬优17号比甬优538对低温更敏感。花后低温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低温处理影响因品种类型、品质指标及处理时段而异。【结论】生产中应基于品种特性综合考虑稻米各品质指标,在结实期采取相应的米质调优栽培措施,充分发挥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品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2个典型籼粳稻杂交重组自交系F8群体(中优早8号×丰锦,计158株系;七山占×秋光,计142株系)为试材,利用程氏指数法鉴别其籼粳属性,同时测定稻米食味品质及淀粉RVA特征值,分析籼粳杂交后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籼粳亚种性状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群体程氏指数、口感、综合评分及RVA谱特征值均呈连续分布,大部分株系介于双亲值之间;2)程氏指数与口感、综合评分及各RVA谱特征值的相关不显著或相关系数较小,依据程氏指数划分的类型间口感、综合评分及RVA谱特征值无明显差异,说明籼粳分化对稻米食味品质无直接影响;3)随着口感改善和综合评分的提高,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降低、回复值升高,其他RVA谱特征值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徐宗俦 《作物研究》1993,7(3):42-43
特种优质稻米的选育、推广,以及大面积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较大幅度提高水稻种植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满足城乡人民对优质稻米日益增长的需求。 1986~1992年,我们对选育和引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特种优质稻米品种(系)进行了连续性的正规的不同面积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研究结果显示出,特种优质稻米(包括籼、粳、糯)均有其共同之处:理化品质优,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精,食味品质佳,价格可较普通稻米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6对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3籼3粳)研究了基因对成熟胚培养力的影响。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高于籼粳类型造成的差异;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的绿苗分化率与上述两种性状呈相反趋势,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直链淀粉的含量与愈伤组织诱导率、生长速率、绿苗分化率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wx 基因不仅控制直链淀粉含量,而且还具有提 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速率、降低绿苗分化率的多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桂芝 《作物研究》1990,4(4):12-18
湖南稻种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遗传性状的多样性表现。湖南稻种可分籼与粳,粘与糯,早中晚季稻,水稻与陆稻及一般栽培品种等5大类。原有地方稻种资源1万余份,目前尚存5000余份,还有新育成品种与野生稻资源。湖南历史上是以籼型中稻品种为主。这些地方品种与幸存的野生稻资源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对于研究稻种起源、演变及改良新品种等都是重要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5.
几个籼粳交组合稻米品质性状遗传表达的鉴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2个籼稻品种和3个粳稻品种配成籼粳交组合,研究了4个稻米品质(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表达。粒长和粒宽遗传表达完全受二倍体母体基因型决定,而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表达同时受二倍体母体基因型和三倍体胚乳基因型控制,胚乳基因型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SSR标记分析了304份我国20世纪50-90年代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结构及不同时期籼粳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可明显分为籼、粳两类,籼稻的亚遗传结构比粳稻更为复杂,但晚籼和早粳类型的遗传背景略为单一。早、中、晚各季节类型与遗传结构的分型结果符合度较低。利用12个籼粳分化特异的SSR位点分析各品种的籼粳组分,发现20世纪90年代晚籼类型的粳型组分明显增加,而其他类型不同时期间籼粳组分的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常规稻品种的遗传结构以及籼粳交育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产量和稻谷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激 《杂交水稻》2008,23(2):1-4
以2001—2002年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38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水稻和常规稻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稻谷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籼稻平均产量为7.720 t/hm^2,比常规籼稻高11.72%,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平均产量为8.991 t/hm^2,比常规粳稻高6.91%,达显著水平。籼、粳杂交稻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稻,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籼、粳杂交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杂交籼稻还应加强胶稠度的改良;垩白度、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为籼、粳常规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常规籼稻还应注重直链淀粉含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要稻米的粒型及其品质特性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利用近3年全国各地的籼、粳稻稻谷样品5331份(其中籼稻谷3810份,粳稻谷1521份)的米质数据,对我国目前稻米的粒型及其相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的粒长主要有长粒和中粒两种,粒形则以中粒形为主,细粒形为辅;绝大多数粳稻品种的米粒属短、粗类型。籼稻的粒长、粒形均与其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粳稻的粒长、粒形与其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弱,且其性质也与籼稻的不尽相同。不同粒长组的平均整精米率也不同,其高低顺序是极短、短、中、长、极长,其中粳稻的极短粒与短粒两个类型间的整精米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整精米率与中粒的差异极显著;籼稻米各粒长组间整精米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各类稻米的品质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粳稻米总体的品质优于籼稻米,有近半数粳稻品种的米质达到了优质米标准,而籼稻仅有1/4达到优质米标准;籼稻米中,极长粒形及长粒形品种中达优质米标准的比率高于中粒形及短粒形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具有较低直链淀粉含量(5%~12%)的优良食味软米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不同软米品种间稻米品质表现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软米理化品质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选取了江苏地区具有显著品质差异的4个软米品种、2个糯稻品种和2个常规品种(均为粳稻品种)为对象,对其稻米理化品质和淀粉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软米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9108携带Wxmp等位基因,而软米品种香软玉和武香粳113携带跟2个常规粳稻品种相同的Wxb等位基因。品质分析表明,香软玉和武香粳113稻米较另两个软米品种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更低,籽粒胚乳透明度更差;4个软米类稻米胚乳淀粉粒内部存在明显的孔隙,并且稻米胚乳越不透明,孔隙越明显;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食味表现更佳,这可能与低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具有更低的冷胶黏度、较大的崩解值和较小的消减值有关。淀粉精细结构测定表明,与常规粳稻米相比,软米的直链淀粉组分占比较低,而支链淀粉短链组分占比较高。【结论】目前江苏地区软米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和理化品质特性的差异,这为新型软米品种的培育和优异基因的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