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德围场地区土壤水分扩散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了承德围场地区的土壤水分扩散率,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水分扩散率在1.0×10-2~1.6×10 cm2/min变化,尤以第2层即耕作层土壤水分扩散率最大,第3层最小。扩散率与含水量符合经验公式D()θ=aebθ,呈指数函数变化,经统计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容重、孔隙大小、孔隙类型及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扩散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设施土壤水分扩散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变化,更好地实现设施土壤水肥管理以及有效地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采用水平土柱法及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设施土壤0~60 cm土层水分扩散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土壤的水分扩散率变化于002~378 cm2/min.水分扩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设施土壤在20 cm相似文献
3.
4.
通过试验研究了承德围场地区的土壤水分扩散率,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水分扩散率在 1.0×10-2~1.6×10cm2/min变化,尤以第2层即耕作层土壤水分扩散率最大,第3层最小。扩散率与含水量符合经验公式 ,呈指数函数变化,经统计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容重、孔隙大小及孔隙类型及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扩散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平入渗的湿润锋运移位置及累积入渗量与温度的关系,认为湿润锋运移位置和累积入渗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湿润锋运移位置和累积入渗量与温度成幂函数关系;并建立考虑温度影响的湿润锋运移模型和累积入渗量模型,经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3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实测资料,初步总结出宁夏扬黄灌区春小麦蒸散规律,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求出了潜在蒸散量、叶面指数与实际蒸散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本灌区的节水灌溉制度与灌水方法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绿州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适宜指标是节水高产栽培的基础。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水分生理因子的相关性,认为0~60cm 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层次,并与叶水势、蒸腾强度和气孔阻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产量高于12000kg/hm 2 和水分生产率大于12.45kg/m m .hm 2 时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经示范印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土壤容重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采用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研究不同容重对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应于同一入渗时间,容重越大,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深度均越低;相对于基准入渗量和基准湿润锋,容重越大,其减渗率μ和减锋率η均随之越大;稳定入渗率有随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同容重的累积入渗量和时间的平方根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拟合的系数M随容重增加而降低,并与容重较好的呈幂函数关系;湿润锋深度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容重的增加,入渗的系数A降低,而指数B差异较小,系数A与容重之间较好的符合乘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从入渗特性推求容重与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关系提供定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提高深埋地下滴灌在作物生长初期的水分供应能力,降低其深层渗漏风险。【方法】设置无阻水板、下衬7.8 cm阻水板及9.4 cm阻水板的点源地下滴灌土槽试验,测定下衬阻水板宽度对地下滴灌土壤湿润锋运移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下衬阻水板不影响地下滴灌土壤湿润锋形状,仍近似于扁椭圆形,但改变了地下滴灌土壤湿润模式;下衬阻水板对地下滴灌土壤水分水平方向运移距离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土壤水分垂直向上运移距离,减小了土壤水分垂直向下运移距离,使得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整体向上层迁移,阻水板越宽,土壤湿润体向上层迁移的越明显。下衬阻水板可以调整土壤湿润体内的土壤水分分布,随着下衬阻水板宽度的增大,浅层(0~1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大,而深层(5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减小。【结论】下衬阻水板可以促进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及水分向上层土壤集中,有利于保障作物生长初期的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研究进行概述和分析。目前研究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开始从实验测量向以基本参数为基础的数学模拟过渡,实验和计算手段不断更新,考虑的因素更加完全;但是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用于田间水分动力学模拟仍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石津灌区储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及灌水适宜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水分能态角度,研究储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探求适宜储水灌溉定额阈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大于200 mm时,2 m以下土层出现水分深层渗漏,灌水定额300、2502、00 mm时,深层渗漏量分别达到587.63、236.32、152.05 m3/hm2;灌水定额75~150 mm,2 m以下土层无水分渗漏。因此,储水灌溉灌水定额阈值范围控制在750~1 500 m3/hm2,可以把灌溉水储存于深层土体内,以供作物生长期使用;储水灌溉模式在石津灌区可有效解决灌区来水与灌溉用水的错位矛盾,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研究水头多重调控下微润管出流与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不同水头调控模式下微润灌入渗试验,设置调增(0→1 m(水头由0 m调节到1 m,以下类推)、0→2 m、1→2 m)和调减水头(1→0 m、2→0 m、2→1 m),研究微润管出流、湿润体及含水率变化规律;将微润管假定为多孔介质重黏土,利用HYDRUS 2D模型对水头多重调控下微润管出流和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模拟,据此分析了多重变水头情景下微润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水头调节显著改变累积入渗量、入渗率与时间关系曲线,累积入渗量曲线呈折线型,曲线斜率随着调增或调减而有规律增减;水头调节导致入渗率发生骤增或骤降,稳定入渗率与水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调增水头时湿润锋内含水率骤升,正向反馈显著;水头调减后管周含水率微弱下降后逐渐回升。将微润管模拟为质地黏重的多孔介质,基于HYDRUS 2D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微润管出流及水分运移,优度较好(决定系数R2≥0.90,纳什效率系数(NSE)大于等于0.70,相对标准偏差(RSR)趋近于0)。构建了多重水头调控模式(0→1→2 m、0→2→1 m、1→0→2 m、1→2→... 相似文献
19.
20.
生物炭对黑土区土壤水分扩散与溶质弥散持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扩散和溶质弥散的持续效应,于2016—2019年在1.5°、3°、5°的径流小区开展了生物炭持续效应试验,分析了单次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Boltzmann变换参数ξ、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D(θ)、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的持续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单次添加生物炭后的4年内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且各指标变化率均随坡度增大、施炭年限延长而减小;坡度、年份、是否施用生物炭3个因素中,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影响程度最大的均为是否施用生物炭;施用生物炭增大了ξ,且ξ随坡度增加、施炭后年限延长逐年减小。2016—2019年D(θ)与Dsh(θ)均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土壤含水率小于等于042cm3/cm3时,生物炭抑制土壤水分扩散;当土壤含水率大于0.42cm3/cm3时,生物炭促进土壤水分扩散。当土壤含水率小于等于0.36cm3/cm3时,生物炭抑制土壤中NaCl溶液的弥散;当土壤含水率大于0.36cm3/cm3时,生物炭可以促进土壤中NaCl溶液的弥散。试验区θ处于0.20~0.35cm3/cm3,故施用生物炭对水分扩散、NaCl溶液弥散均具有抑制效果,且生物炭对水分扩散和溶液弥散抑制效果均随坡度增加、施炭后年限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