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几种。1微灌技术的优缺点 微灌包括滴灌、渗灌和微喷灌等,它是一种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对于水分的需要,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滴头、渗孔和微喷头),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或土壤表面,是一种局部灌水方式。与喷灌、管道输水灌溉和地面灌溉相比,它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低压滴灌条件下提高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压滴灌是一种高效节能型灌水技术,采用低压滴灌不仅可以减少灌溉系统建设成本,而且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因此低压滴灌将是今后滴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在灌水器工作压力小于5 m的低压条件下,采用现有的滴灌设备将会由于水力环境的变化引起毛管输水量和滴灌管(带)的有效铺设长度减小,降低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度和灌水质量等问题,为了不以牺牲灌水质量换取成本降低,通过分析低压滴灌的工作特点,提出了改进和提高低压滴灌灌水均匀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微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均匀度系数是衡量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微灌灌水均匀度智能测试方式,此法可对微灌系统的均匀度进行快速测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设施节水灌溉 (1)管灌技术。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2)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  相似文献   

5.
雨水集蓄工程是指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储存和进行节水灌溉的一套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是实现雨水高效利用的最终措施,而微灌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灌溉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可以实现局部灌溉。微灌通常分为微喷和滴灌。微灌的主要优点是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均匀度高,增产优质,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小水源。其主要缺点是灌水器过水断面小,容易引起堵塞,因此对水质要求严格。一、雨水集蓄灌溉工程的特点1、水量较少,只能采取局部灌溉方式。2、一般一口集雨池作为一个灌水系统…  相似文献   

6.
自压软管微灌技术是一种较实用的节水节能的灌溉技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得到了迅速推广.在分析单向供水下毛管的水力性能和灌水均匀度的基础上,给出了双向供水下毛管灌水均匀度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同等条件下毛管采用双向供水的灌水均匀度比单向供水高,在典型坡度i=-0.1%、0%、0.1%的条件下,毛管采用双向铺设灌水均匀度比较稳定,一般可铺设60 m,最长可铺设70 m.  相似文献   

7.
自压软管微灌技术是一种较实用的节水节能的灌溉技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得到了迅速推广。在分析单向供水下毛管的水力性能和灌水均匀度的基础上,给出了双向供水下毛管灌水均匀度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同等条件下毛管采用双向供水的灌水均匀度比单向供水高,在典型坡度i=-0.1%、0%、0.1%的条件下,毛管采用双向铺设灌水均匀度比较稳定,一般可铺设60 m,最长可铺设70 m。  相似文献   

8.
2种滴灌带灌水均匀度对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究滴灌带进水压力和铺设长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方法】以内嵌式滴灌带和薄壁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4种滴灌带铺设长度和4种进水压力交互作用下的灌水均匀度。【结果】内嵌式滴灌带的灌水均匀度较薄壁式滴灌带表现更好,且更适合于较长距离铺设使用。建立了2种滴灌带灌水均匀度与滴灌带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数学回归模型,并利用回归方程寻优发现内嵌式滴灌带滴灌均匀度达到0.95以上的优化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组合为:铺设长度60.02~109.94 m,进水压力0.09~0.2 MPa;薄壁式滴灌带的优化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组合为:铺设长度60.05~92.67 m,进水压力0.05~0.2 MPa。【结论】在设计田间滴灌系统时2种滴灌带的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应在上述范围内选取,以保证灌水均匀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华中科技大学痕量灌溉研究中心与北京普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明的痕灌节水技术,在新疆哈密28 hm2(420亩)的示范基地使用验证,该技术解决了滴灌等微灌技术低流量下灌水器容易堵塞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0.
《湖北农机化》2008,(2):40-40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气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低压条件下滴灌带灌水均匀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压滴灌系统中使用较多的6种国产单翼迷宫和内镶片式滴灌带,在低压条件下进行了滴灌带铺设长度、压力水头、地形坡度3个因素对滴灌带灌水均匀系数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0坡低压条件下,在试验的滴灌带铺设长度范围内(60~120 m),滴灌带长度较短时,影响滴灌带均匀系数的主要因素为制造偏差,随着滴灌带长度的增加,滴灌带流量大小成为影响滴灌带灌水均匀系数的主要因素,而制造偏差变为次要因素;随着滴灌带进口压力的增大,各规格滴灌带均匀系数也有所增加,当滴灌带铺设长度较大时,滴灌带的规格类型对滴灌带的灌水均匀系数存在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还表明,当滴灌带铺设坡度从逆坡-1%到顺坡1%变化时,灌水均匀系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低压条件下逆坡对滴灌带灌水均匀系数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蓄流灌方式的低水头灌溉均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流灌区的自然低水头微灌技术,既节水又节能,但因自然水头低导致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差.由此,基于新提出的蓄流灌溉技术理论和灌溉模式,以蓄流灌溉关键技术设备蓄流灌水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有灌溉用水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对其水头损失计算、灌溉均匀控制原理与解决的技术途径、蓄流灌溉田间布设与灌溉均匀管理控制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技术研究和试验表明,蓄流灌溉方式是解决和处理自然低水头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差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为自流灌区自然低水头条件下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微润灌与滴灌对黄芪草地冠层气温与地温以及对干草与药用根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滴灌后黄芪冠层气温和地温均低于微润灌黄芪,并且这种情况通常持续3~5d。(2)生长季内,微润灌黄芪冠层≥10℃和土壤≥5℃活动积温较滴灌黄芪分别高90日度和147日度。(3)微润灌黄芪与滴灌黄芪相比,高度生长差异不显著,但微润灌黄芪生长期提前于而枯萎期延后于滴灌黄芪,即微润灌黄芪整个生长期较滴灌黄芪长。(4)微润灌黄芪干草产量高于滴灌黄芪50%以上,药用根产量高于滴灌黄芪60%。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节水喷微灌装备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喷灌装备还存在大型喷灌机单井水量不足、中小型喷灌机智能化程度不高、整机效率低、工况适应性较差、系列化程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微灌灌水器不同水质下的抗堵性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微灌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决策的精准算法、实用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对"十三五"以来在中国喷微灌装备研发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中小型喷灌装备、滴...  相似文献   

15.
滴灌用水动活塞叠片式自动过滤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滴灌过滤装置自动化、节能和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攻克了高效过滤、自动反冲洗和连续出水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开发了水力驱动活塞反冲洗装置、螺旋盘、凹槽式叠片组合结构,成功研制了水动活塞叠片式过滤装置,并已批量生产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自动过滤、清洗和排污功能,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过滤洁净率大于95%,可替代进口产品。该装置的成功研制与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滴灌系统自动化和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棉花地下滴灌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以及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地下滴灌(SDI)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目前,SDI在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已有较大面积应用,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也得到应用,我国地下滴灌的研究刚刚起步。分别从地下滴灌的设计、安装、管理和经济效益角度,介绍了地下滴灌在澳大利亚棉花上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滴灌带的布置方式、设计耗水强度、过滤器选择和出苗问题以及地下滴灌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滴灌节水效应、滴灌灌溉制度及耗水规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调控4个方面,归纳总结滴灌技术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为因地制宜推广葡萄滴灌节水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状土滴灌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水分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结束48 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率变化很小,湿润峰几乎不再扩展;再分布后湿润体体积与灌水量间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不在地表而在地表以下10 cm左右深度处;建立了预测湿润体特征值和湿润体体积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滴灌灌水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南疆沙区漫灌改滴灌成龄红枣株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南疆沙区成龄红枣漫灌改滴灌高效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第一师的沙区骏枣为试验材料,考虑滴灌方式和灌水量两个因素,设置6个不同的灌水处理和一个漫灌对照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改滴灌后根部点源灌水、均匀面源灌水红枣全观测期耗水量均呈单峰曲线趋势变化,耗水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均匀面源灌水比根部点源灌水的耗水量低。根部点源灌水方式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匀面源灌水方式下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小幅度减小。在合理灌水量范围内,根区点源灌溉方式相比均匀面源灌溉方式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