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WASP模型的东辽河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数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根据东辽河的水流特性、水文、污染源的调查资料及水质实测资料,选用USEPA研发并推荐使用的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的最新版本WASP7.3,定量描述排入河流中污染物的数量与河水水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和掌握东辽河2009年主要污染物(氨氮)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WASP7.3模型在东辽河流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从年内变化特征看,在枯水期各段氨氮浓度最大,其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最小;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在第8、9和第10段(辽源市下游)氨氮超标严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向河流的排放和降水量的减少是东辽河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改善东辽河水环境质量及保护流域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水环境容量以90%设计枯水流量为计算条件,存在水文计算条件单一、水环境容量不易管控等缺点。考虑河道流量与入河污染物影响下的水环境容量逐月变化,提出了基于水文过程与污染源变化条件下的动态水环境容量与入河污染管控计算方法。以山西潇河流域晋中段为例,计算了研究流域两水功能区的逐月水环境容量及其余量,运用MIKE11模型计算了逐月允许的动态入河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1)2019年水功能区A的COD和氨氮水环境容量阈值分别为138.37~216.54 t和6.38~14.19 t,7-10月水环境容量较大;水功能区B的COD和氨氮水环境容量阈值分别为417.67~821.05 t和9.32~29.49 t,5-8月份水环境容量较小。(2)在满足水功能区目标水质的基础上,2019年水功能区A允许的入河负荷均大于现状入河量,汛期COD和氨氮容量余量较多;水功能区B在1月、2月应削减氨氮0.003、0.086 t;削减COD 0.05、0.143 t,4-7月份允许的污染负荷大于实际入河量,余量较多。计算的动态水环境容量能够客观反映变化水文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其余量实际,给出了满足河道水质目标前提下的入河污染物允许阈值,为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曹娥江上游支流水环境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东部地区典型河流-曹娥江的污染现状,选其上游支流长昭水库至南津桥河段进行了水环境容量研究,根据该河段的水流特性和水文、污染源的调查资料及水质实测资料,应用数学模型,分段研究了该河段各月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该河段局部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容量所剩无几。本项目的研究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资料,为曹娥江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栗飞 《农业工程》2016,6(3):74-75
东辽河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是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维持居民生活的重要河流之一。但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东辽河流域的水资源出现供应紧张、污染严重和水环境恶化的现象。阐述了东辽河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水文、水质、污染源等因素,对影响秦淮河流域七桥瓮断面水质的污染源区域划分了控制单元。建立研究的影响区域水环境数学模型,并根据最不利水文条件(典型枯水年)和边界水质,建立了考核断面水质与概化排口污染源响应关系,通过响应关系从而计算出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时各个概化排口所允许的排污量,从而得到本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结论表明:为了保证国家考核断面七桥瓮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在近期(2017-2019年)七桥瓮污染物控制单元内COD水环境容量为24 536 t/a,氨氮水环境容量为2 132 t/a,总磷水环境容量为173.7 t/a,需要调水30 m~3/s;在远期(2020年以后)七桥瓮污染物控制单元内COD水环境容量为24 536 t/a,氨氮水环境容量为609 t/a,总磷水环境容量为49.6 t/a,无需调水。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某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及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绵阳市某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河流水质现状的分析,根据2005年现场实测的数据,采用建立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来测算和分析该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该河流水环境容量COD为2 081.55t/a,NH3-N为203.9 t/a,所排放的COD量、NH3-N量没有超过该流域容量,出水水质达到水质保护目标Ⅲ类标准.该项目的研究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资料,为该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容量是控制水污染物总量的理论基础。针对珊溪库区七类主要污染来源按流域计算污染物入河量,应用流域水动力、水质MIKE模型估算库区各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满足水质目标的污染物减排量,为珊溪库区水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河源头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选择辽河源头区典型一泉涌小流域为研究区,应用AnnAGNPS模型对泉涌小流域的上游(泉涌河道)及下游(会中河)3-10月的水体进行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通过对氨氮、总磷污染物的实地监测及模型模拟估算,运行结果显示AnnAGNPS模型对氨氮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误差控制在15%以内;对总磷的模拟结果误差较大.氨氮、总磷模拟的最小模拟偏差为1.37%,最大模拟偏差为36.36%.模拟数据表明AnnAGNPS模型在泉涌小流域基本可行,也为该模型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合理使用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辽河流域农村饮用水问题是我国农村饮水问题典型之一。辽河流域水资源量严重短缺,季节性变化大,农村饮用水供水量得不到保障;农村饮水水质污染问题严重,高氟水、高铁水、高砷水、低碘水、苦咸水、污染水(硝氮、总硬度、氨氮等超标)等普遍存在;供水设施落后、多数无净化设施。本文在分析辽河流域农村饮用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源头控制污染物、采取适宜的水处理技术、完善供水设施,为改善农村饮水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为:氨氮(NH_3-N)312.85 t/a,总磷(TP)274.91 t/a,氟化物(F~-)311.82 t/a,主要为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排放且具明显空间分布特征。控制单元Ⅰ的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未超载;控制单元Ⅱ和Ⅲ的TP、F~-和NH_3-N浓度均显著下降,前者水环境容量均超载,后者TP为过载状态;控制单元Ⅳ主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升降趋势,但TP和F~-出现超载,TP严重超载为枯竭状态;控制单元Ⅴ的TP和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均为超载状态,亟待实施NH_3-N、TP和F~-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精准削减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北京市密云水库及其上下游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不同河段、不同批次水样品的分析测定和生态环境调查,对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及库区水质符合Ⅰ类、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满足饮用水源地要求,但个别观测点水质指标受环境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密云水库下游,水质基本处于Ⅲ~Ⅴ类,水质指标更多受河道环境治理因素的影响.密云水库下游地区一些点位的指标,如溶解氧、氨氮和总磷较好,可见经过处理的中水作为景观用水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从污染治理、环境监管措施等方面为密云水库水源地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水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更加科学的评价流域水环境,基于水足迹理论,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流域灰水足迹核算评价方法,解决了以往流域灰水足迹评价中污染核算不全面、参数选取原则不统一的问题.以大连市复州河流域为例,从工业、居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四个污染源分析了2018年流域灰水足迹量值与空间特征,同时进行流域水环境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尼洋河沿程水质状况,分析丰水期干流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科学合理的说明尼洋河流域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方法】基于2018年丰水期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尼洋河干流上10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同时依据干流各个监测断面的水体指标检测结果,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断面所在河流分为3组,监测断面分组结果与尼洋河流域上、中、下游分布基本一致。【结果】第1组水体以有机污染为主,TP与TN的质量浓度较高,水体污染程度较轻,污染源单一;第2组水体受有机污染与重金属多个指标的污染,水体水质较第1组差,污染来源相对复杂;第3组水体水质污染最为严重且污染指标最多。【结论】分析结果与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尼洋河干流水质随河流方向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尼洋河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基于2018年汛期(7-9月)和枯水期(1-3月)水体的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尼洋河汛期与枯水期水体指标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尼洋河水体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同时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风险。总体上,研究区汛期水体水质优于枯水期,汛期和枯水期提取的主成分及各监测断面的综合得分排序存在差异,说明汛期降雨及支流对尼洋河干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且水体指标浓度值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尼洋河水体质量在时空分布上总体呈现为下游水体水质最优,中游水体污染严重,上游水体水质优于中游劣于下游。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东营市广利河水系布设的18个监测断面,利用COD、DO、BOD5和氨氮4项指标对广利河、溢洪河和东营河的水质沿程变化情况,分析了河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并针对东营市的自然地理、土壤植被、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生产等现状,提出利用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可防治河流水环境污染,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经济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4-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氨氮作为主要水质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南流江水质评价,分析了四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进行了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秩相关系数评价方法显示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苏北平原河网水文地理特性,建立了污染负荷控制的计算模型,对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涉及区域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并结合排污量计算出河道污染物削减量或剩余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污染负荷控制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沿线主要河段的水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要求,但也应注意到点源污染相对较集中,这会造成支流某些纳污河段容易出现水质超标,而利用清水通道加大调水量可以改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卫河水系新乡段历年不同水期和不同河段的水质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卫河水系1963—2018年的水质指标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卫河干流8个水质站和共产主义渠干流3个水质站不同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不同。总体上,干流1980年以前综合污染指数较低,1990—2009年综合污染指数变高,2010年后综合污染指数降低,但仍高于1980年以前。支流7个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不同,并随年代变化而变化。水系中水库的综合污染指数最低。西孟姜女河和东孟姜女河主要受点源排污影响,综合污染指数最高。【结论】干流1990—2009年污染变严重,2010年后污染减轻。干流水质污染程度受不同水期的影响。水系中,水库的水质最好,西孟姜女河和东孟姜女河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汉中市农村居民生活水污染物在全国范围内的赋存特征及其对环境的污染负荷,测算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系数,通过实地采样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采用排污系数法核算了汉中市地区居民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受地理地貌、人均日用水量、经济状况、年龄组成和日用餐次数等因素的影响,汉中市不同区域居民的生活水污染物的排放系数有所不同;村处理设施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效果显著,但对动植物油的去除效率不明显。调研可为陕西省首次进行的农村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健全我国生活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