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研究比较了根据表型和配合力选择亲本的方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在马铃薯田间抗叶片晚疫痫育种中经常采用。研究是在契尔尼戈夫马铃薯原种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试验田进行的。1984年用对叶片晚疫病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和杂种进行杂交。这些品种和杂种有:易感病的(1~3级) 相似文献
3.
4.
5.
<正> 第一节危害概况及其病原菌马铃薯细菌性青枯病近年来在我国蔓延很快,自70年代中期以来严重发生,是我国马铃薯二季作地区特别是南方二季作地区马铃薯的主要细菌病害,以四川、湖南发生最重。近年来,此病已逐步向我国北方发展,除北方二季作区的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地区外,北方一季作区的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包 相似文献
6.
7.
8.
<正> 第一节我国马铃薯淀粉生产和加工概况近一二十年来,欧美各国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尤其是美国在食品方面的加工,70年代已占马铃薯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马铃薯的加工和综合利用,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马铃薯生产区正在发展各项马铃薯的加工事业,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我国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生产,必将有 相似文献
9.
10.
对母本抗PLRV、父本免疫PVX、PVY按Line×tester (12× 3)设计获得的 36个家系 ,通过 1998~ 2 0 0 0年大田暴露试验 ,进行PLRV感染率、平均单栋结薯数量和重量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PLRV感染率的遗传力为 71 6 8% ,特殊配合力负值最高为 - 6 85 ,母本一般配合力负值最高为 - 14 87,父本一般配合负值最高为 - 3 13,选择一般配合力负值较高母本和特殊配合力负值较高的组合是获得高抗PLRV后代的前提 ;单株结薯数量的遗传力为 5 0 4 8% ,组合特殊配合力最高为 2 1,母本一般配合力最高为 2 8,父本一般配合力最高为 0 3,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在一般配合力高的和差的亲本组合中出现频率较高 ,父本在块茎数量的遗传中起重要作用。单株结薯重量的遗传力为 75 19% ,特殊配合力最高为 0 5 8,母本一般配合力最高为 0 4 2 ,而父本最高为0 33,产量的亲本选配应以一般配合力为主 相似文献
11.
在布宜诺斯义利斯省的巴尔卡塞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年年发生。每年的发病时间和程度稍有不同,但通常是在12月开始。所以马铃薯生产者在11月上旬喷药以控制病害。大多数可用的杀菌剂是作为传统的保护剂,通过地面工具喷洒到叶面,应用的内吸性杀菌剂(酰基丙氨酸类)集中破坏在马铃薯叶片上形成的病灶。药物在植物 相似文献
12.
应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6个对晚疫病抗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感病品种的马铃薯叶片中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与其抗晚疫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有较高的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因此认为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马铃薯抗晚疫病有关。另外,接种后各指标测定结果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无病原菌浸染时期,表明病原菌浸染后诱导马铃薯体内与抗晚疫病有关的防御酶活性升高。本研究从防御酶活性变化方面阐明马铃薯抗病的生理基础,为马铃薯抗病生理选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抗晚疫病和病毒病转基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Harpin蛋白基因表达诱导抗性、Osmotin蛋白诱导抗性、病原诱导葡萄糖氧化酶(GO)基因表达生成H2O2获得抗性途径对抗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转基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复制酶基因介导抗病性、用核酶切割介导抗病性、病毒基因调控序列介导抗性途径对马铃薯病毒病抗性转基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马铃薯病毒对不同品种抗晚疫病性的影响李军(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1前言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在病原体的生理小种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抗所有的生理小种。然而,各种因素如光、矿质营养、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都能... 相似文献
16.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块茎和茎叶。多年来,中国多个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晚疫病害,极大影响了中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此,寻求行之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控,但是各项防控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些防控措施的优缺点及最近发展进行综述分析认为,化学防治成效快,但成本高、污染环境,不科学施用容易导致药剂失效;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绿色无污染、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其有效性也会随外界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及病原菌的演化而改变;农业防控措施尤其是抗性品种的选育和使用,仍然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手段,但其对晚疫病的防控效果也会随病原菌的不断演化而丧失。建议在进化(达尔文)植物病理学的框架下,根据致病疫霉菌的致病性和马铃薯抗病性的互作特点,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实现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马铃薯晚疫病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传播 1.1病原菌的基本特征特性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疫霉属(Phytophthora),而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的侵染所致.病原菌在形态上分为菌丝、孢囊梗、孢子囊、游动孢子等.马铃薯叶背面的白色霉轮就是从气孔长出来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白色,无隔膜.孢子囊卵圆形,呈乳头突起,它是病菌的繁殖器官,条件适宜时,每个孢子囊能产生6~12个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