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油脂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减少甲烷排放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功能,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抗生素药物的天然饲料添加剂。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讨各种来源的油脂对瘤胃发酵和瘤胃甲烷排放的影响。该文综述了油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甲烷排放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今后油脂在反刍动物健康养殖应用上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发耐药菌的产生,对动物和人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开发新的天然饲料添加剂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讨论了植物及植物提取物(单宁、挥发油等)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消化,特别是对瘤胃发酵作用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必需营养素.奶牛日粮中含有适当比例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其健康、高产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有关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分析了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内环境及终产物的调控作用;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中性洗涤纤维有效性的研究方法等,为科学配制奶牛日粮,实现高效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赖氨酸(RPL)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泌乳量(对照组为255.3 d,试验组为254.6 d)、泌乳天数(对照组为255.3 d,试验组为254.6 d)和胎次(对照组为2.7,试验组为2.9)相近的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85头)和试验组(7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40 g/(d·头)RPL,预试期为2周,试验期为6周。每天记录产奶量、每周采集奶样并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试验末期使用口腔法采集瘤胃液,尾根静脉采集血样,并收集新鲜尿样;在奶牛分娩时记录犊牛出生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L提高了第2、3、5周的乳脂率和乳中总固体含量(P<0.05),增加了乳脂产量(P<0.01),以及第2、3周的乳尿素氮含量(P<0.05);试验结束时RPL组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比值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添加RPL降低了尿中尿素氮含量(P<0.05),对血液生化指标无影响;添加RPL对犊牛出生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乔治亚大学Cooke选取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进行8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饲喂全棉籽(WCS),(全棉籽油中含较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FFA)),检测全棉籽对奶牛摄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处理组包括游离脂肪酸含量正常的棉籽(6.8%,对照),2种高游离脂肪酸棉籽HFFAl(24.1%)或HFFA2(22.3%),  相似文献   

6.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及对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蛋氨酸或赖氨酸通常被认为是合成奶牛乳蛋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反刍动物来说,补充游离氨基酸效果不佳,对氨基酸加以保护可以弥补一缺陷。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的类似物、衍生物或聚合物,另一类是包被氨基酸。不同的保护方法,其抵抗微生物降解的能力和肠道内的可利用性不一,同一包被氨基酸在不同的日粮类型中其稳定性也有差异,其中以对pH不敏感的多聚合物包被氨基酸效果较好。饲喂保护氨基酸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增加乳蛋白含量,对菌体蛋白的合成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青贮苜蓿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相近的泌乳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饲喂玉米-苜蓿干草型常规日粮,试验组用青贮苜蓿替代苜蓿干草,其他成分不变,试验共计3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总产奶量(TMP)、平均日产奶量(ADMP)显著提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料奶比(F/M)显著降低(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pH、氨态氮(AN)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挥发性脂肪酸(VFA)、丁酸(BA)显著提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分别显著提高2.8%、7.4%(P <0.05)。结论 :在奶牛日粮中用青贮苜蓿替代苜蓿干草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71-1576
选用48头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泌乳中后期奶牛进行配对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复合益生菌0g/d)、试验1组(复合益生菌10g/d)、试验2组(复合益生菌20g/d)和试验3组(复合益生菌30g/d),试验期60d,其中预饲期7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P<0.05);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瘤胃中NH_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1,2,3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每天分别获益2.28,4.80和4.09元。以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参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指标,以每头奶牛日喂20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浓缩料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泌乳早期、生产性能一致的60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各组奶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0%、15%和20%的浓缩饲料,同时在整个8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自由采食水稻秸秆。结果:20%蛋白质组奶牛的干物质和水稻秸秆摄入量及4%脂肪校正乳和乳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同时20%蛋白质奶牛泌乳量、乳脂肪产量也显著高于10%和15%蛋白质组(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5%蛋白质组(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乳尿素氮含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随着浓缩料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氮摄入量、尿氮和总氮排泄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氮含量、粪氮排泄量和氮平衡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奶牛组氮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降低25.92%和30.76%(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瘤胃氨氮浓度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蛋白质组奶牛瘤胃丁酸浓度分别显著提高28.44%和26.86%(P<0.05)。结论: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的浓缩料提高了泌乳早期奶牛的采食量、泌乳量及乳脂肪和乳蛋白产量,但增加了氮排泄量,对微生物氮的合成无负面影响。[关键词]粗蛋白质|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1.
日粮中添加玉米油对肉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杂种牛 ,按 3× 3拉丁方试验设计 ,饲以添加 0 %、4 %和 8%玉米油的稻草和精料混合料 ( 2 1 )日粮。在饲喂后 2、4、6、8h采集瘤胃液样品 ,分别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 ,添加 4 %和 8%玉米油对瘤胃液pH值、NH3-N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添加玉米油 4 %对瘤胃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但添加 8%玉米油使瘤胃总VFA和乙酸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5)。添加 8%以下的玉米油对丙酸、丁酸浓度没有影响 (P >0 .0 5) ,结果使乙酸 /丙酸比值从 3.75分别下降到 3.2 6和 3.1 4 (P <0 .0 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3×4两因素设计,在饲粮中分别设置低、中、高三个蛋白质水平和0、3%、6%和9%的过瘤胃脂肪含量,共形成12组饲粮。蛋白质水平/过瘤胃脂肪分别为:低/0(1组)、低/3%(2组)、低/6%(3组)、低/9%(4组)、中/0(5组)、中/3%(6组)、中/6%(7组)、中/9%(8组)、高/0(9组)、高/3%(10组)、高/6%(11组)、高/9%(12组)。通过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人工瘤胃,对12组饲粮进行消化降解,测定过瘤胃脂肪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不同蛋白质和过瘤胃脂肪水平对瘤胃pH无影响;第12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极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1),显著高于5、6、7和10组(P<0.05),8和11组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5);11组的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1),显著高于2和5组(P<0.05),3、4、10和12组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5);12组的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组(P<0.01),显著高于5和7组(P<0.05);2、3、10、11和12组总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和7组(P<0.01),显著高于5和9组(P<0.05),1、4、8组总酸浓度显著高于6和7组(P<0.05);11组乙酸/丙酸值极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1),显著高于4、6、7和9组(P<0.05),3、5和10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过瘤胃脂肪最佳添加量为中蛋白质水平下的6%。  相似文献   

13.
瘤胃持续模拟装置测定低质粗饲料发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瘤胃模拟技术研究不同喂料方式及不同粗饲料对发酵罐内pH值,氨氮(NH3-N)浓度,总氮(TN)浓度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选用25g喂料量,分别以稻草,羊草和麦秸为被测日粮,比较52μm尼龙袋法,散放法和250μm尼龙袋法3种喂料方式对发酵罐内粗饲料发酵规律的影响。结果pH值散放法最高,24小时为7.28~7.50,250μm尼龙袋法最低,为7.05~7.15。24小时VFA浓度是散放法最低,分别为稻草组28.09mmol/L,羊草组30.04mmol/L,麦秸组27.01mmol/L,250μm尼龙袋法最高,分别为稻草组31.06mmol/L,羊草组32.27mmol/L,麦秸组30.00mmol/L。结果表明3种喂料方式中250μm尼龙袋法效果最佳,3种低质粗饲料中羊草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4.
TMR制作粒度对肉牛增重与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粒度全混合日粮(TMR)对肉牛增重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一代、体重为(305.6±5.6)kg的公牛70头,随机分为2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44 d。日粮为不同搅拌时间的TMR,使用宾州筛进行粒度分布测定。对照组TMR搅拌时间为30 min,平均粒度为7.1 mm;试验组TMR搅拌时间为40 min,平均粒度为6.1 mm。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1层(>19 mm)比例下降了6.3个百分点,第2层(>8 mm)和底层(≤1.18 mm)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P<0.01);结合剩料粒度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虽然延长搅拌时间后没有提高TMR总采食量,但提高了肉牛对TMR中粒度大于8 mm长纤维饲料的进食量,并提高了肉牛育肥全期平均日增重(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了12.7%(P=0.01);对TMR及宾州筛各层样品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测试结果表明,延长TMR搅拌时间对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发酵产气量与产气速率、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生成量无影响;但随着筛分粒度的下降,总VFA生成量升高(P=0.02),其中乙酸比例下降而丁酸比例升高(P<0.05)。综上所述,通过延长搅拌时间降低TMR粒度虽未能提高采食量,但可促进肉牛生长继而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并有利于维持瘤胃微生物的正常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会产生大量甲烷(CH_4),对环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瘤胃CH_4的产生会导致日粮能量的浪费,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因此,如何控制瘤胃发酵CH_4生成已成为国内外反刍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热点科学与技术问题。以硝基乙烷、硝基乙醇、硝基丙醇等为代表的硝基化合物正在以其高效、持续、低剂量等优势在抑制瘤胃发酵CH_4生成研究方面备受青睐。本文重点围绕硝基化合物抑制瘤胃发酵CH_4生成机理及其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莫能霉素,对奶牛瘤胃内发酵、日粮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试验选取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奶牛,设计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三组,MⅠ组为基础日粮;MⅡ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1.5mg/kg DM莫能霉素;MⅢ组基础日粮添加46.5 mg/kg DM莫能霉素。[结果]莫能霉素添加组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瘤胃内乙酸发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31.5 mg/kg DM莫能霉素后丙酸发酵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DM、CP和NDF在瘤胃内有效降解率随莫能霉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组奶牛血液中的尿素氮,血浆中血糖及乳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可以提高牛瘤胃中的pH值,降低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丙酸摩尔比例,降低丙酸、乙酸比值,但减缓了粗蛋白的降解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中尿素氮和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荆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酶活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饲喂不同剂量复合益生菌,分为对照组(0 cfu/d)、低剂量组(0.6×1011 cfu/d)与高剂量组(1.2×1011 cfu/d),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8 d.结...  相似文献   

18.
选用6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体况及产乳量随机分成A、B两组(n=30)。A组牛为对照组,饲喂含有奶牛原有青贮饲料的全混合日粮(TMR);B组为试验组,在A组饲喂全混合日粮的基础上,每吨另添加0.5kgThepax(宝利肥)。结果表明,Thepax(宝利肥)对纤毛虫种类、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其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两组乳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明显差异,但Thepax(宝利肥)组可以显著提高产乳量(P〈0.05);添加Thepax(宝利肥)后,B组乳脂肪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干物质率、脂肪蛋白比的值分别比A组提高2.56%、1.26%、1.30%、0.26%、1.50%。  相似文献   

19.
脲酶抑制剂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 12只瘘管公羊研究氢醌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始重为区组 ,随机将动物分成 4个处理组 ,即在全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 0、2 0、4 0和 80mg/kg氢醌 (干物质基础 )。在采食后 0、2、4、6和 8小时采集瘤胃液样本立即测定瘤胃液的氨浓度和pH值 ,随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和尿素氮含量。不同采样点的瘤胃液pH值不受添加氢醌的影响。在采食后 2小时 ,喂含有氢醌日粮的各试验组瘤胃氨的浓度比对照组低近一半 (P <0 .0 5 )。在 0、6、8小时各处理组NH3 的浓度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在采食后 4小时 ,除 80mg/kg组外 ,各试验组氨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不显著(P >0 .0 5 )。随着氢醌添加水平的增加 ,对尿素水解的抑制作用增强 ,结果导致尿素在瘤胃中积累的增加 ,这和氨的浓度在不同时间点随氢醌添加水平增加而相应减少的变化趋势是相对应的。日粮中添加 2 0 ,4 0和 80mg/kg氢醌的各处理组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总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 2 5 %、4 0 %和 2 6 % ,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