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APD技术及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AP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以其快速、简便、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品种(系)分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分化研究;亲缘关系鉴定;杂种优势预测;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标记辅助选择等领域。本文综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畜禽种中的应用研究,并就RAPD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应用RAPD技术对七种驼蹄瓣属植物及其近缘种霸王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16个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其中99条表现出多态性,占79.2%,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利用UPGMA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RAPD分析的亲缘关系聚类基本上与经典分类相一致,表明RAPD技术适用于驼蹄瓣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RAPD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对此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在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基因定位、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系)的鉴定及其亲缘关系的分析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RAPD技术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其指纹图谱特征。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程序简便等优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此文综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其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该技术在牧草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研究、品种及杂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它在牧草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该技术在牧草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研究、品种及杂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它在牧草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7.
RAPD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APD即随机扩增多态 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RAPD标记是由美国科学家 Williams和 Welsh等人 (1990 )利用PCR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RAPD技术因其简便快捷、多态检出率高、所需 DNA量少和不需杂交等优点 ,很快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 ,并在遗传分析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1  RAPD的原理RAPD技术建立在 PCR技术的基础上 ,它利用一系列 (通常数百个 )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单连 (一般为 10碱基聚合体 )为引物 ,对所研究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如果引物与模板 DNA某一片段具有互补的核苷酸…  相似文献   

8.
RAPD技术在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昱 《四川草原》2003,(6):27-29
综述了RAPD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RAPD标记的缺点及其完善方法,最后预测了RAPD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RAPD技术自1990年创立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重复性差,多态性低和成本较高等缺点始终是应用中较大的制约因素。近年来,RAPD技术在模板DNA获得方面有一定进展,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检测手段提高了结果的多态性和可重复性。本文综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并探讨了RAPD技术存在的问题、完善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是一种分子遗传技术,国内外运用此技术进行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一定意义的进展.从家禽RAPD技术的一般原理、简要步骤、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阐明RAPD技术在家禽的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RAPD技术自1990年创立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重复性差,多态性低和成本较高等缺点始终是应用中较大的制约因素.近年来,RAPD技术在模板DNA获得方面有一定进展,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检测手段提高了结果的多态性和可重复性.本文综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并探讨了RAPD技术在猪育种上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完善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RAPD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RAPD标记的缺点及其完善方法,最后预测了RAPD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造哲  云锦凤  尹俊 《草业科学》2005,22(10):31-35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物胃肠道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从传统及现代分子生物学两方面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研究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技术及其应用进展,主要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16S r DNA序列分析技术、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单链构象多肽性(PCR-SSCP)、末段限制性长度多态性(T-RFLP)]、ERIC-PCR技术、RAPD技术等,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并分析RAPD、SSR、AFLP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柑橘属植物分类与进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了过去十余年中分子技术在柑橘属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阐述了柑橘属植物的原生种类及数目、原生种类间进化关系、柑橘属种间进化和分类关系的情况,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DNA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小卫星与微卫星指纹技术,RAPD,AFLP,DNA芯片生物技术等的原理,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分子结构上研究了不同来源大约克夏猪群的遗传纯度。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 (系列及其杂种 )大约克夏的平均带纹相似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反映了这些不同来源大约克夏猪群间的遗传结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分子遗传标记与家畜育种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子遗传标记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并广泛用于家畜群体遗传变异分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定位、标记-QTL连锁分析、杂种优势预测、个体亲缘鉴定、遗传距离分析等,本文拟就RFLP、RAPD、VNTR和mtDNA等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及其在家畜育种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紫花地丁的分子鉴定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RAPD技术对传统药用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及其7个近缘种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6个随机引物在8个种39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63个位点,其中161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占98.7%;在扩增产物中有7条特异性扩增条带可用于紫花地丁的鉴定。根据RAPD结果计算的各种间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22 7-0.424 4,斑叶堇菜与细距堇菜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22 7),而与紫花地丁遗传距离最近的是早开堇菜,为0.147 1。在所研究的类群中,维西堇菜与裂叶堇菜的遗传距离最大(0.424 4)。根据遗传距离所作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紫花地丁等8种植物的形态分化相一致,此外,同一种的不同个体总是先聚在一起,反映了种内不同个体在遗传组成上相对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RAPD在种内是相对稳定的,能快速、准确地应用于紫花地丁的分子鉴定及其与近缘类群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