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杂志》 2 0 0 1年第 9期《谈“西蜂盛、中蜂衰、西蜂进、中蜂退”原因》一文谈到浦东蜂友因盗蜂原因 40群中蜂几乎全军覆没。我养的是中蜂 ,也有这样的感触 :在并无人为干扰情况下时常发现到处巡视并伺机作盗的蜜蜂 ,且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斗 ;蜜源尾期 ,巢内贮蜜虽丰 ,取  相似文献   

2.
李家柱 《蜜蜂杂志》2012,32(10):4-4
拙文儆蜂胶的神奇功能》在《蜜蜂杂志》2012年第1期发表后,收到多位蜂友的来信,询问蜂胶液的制取和服用方法。笔者现将自己的做法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1蜂胶液的制取  相似文献   

3.
宋福仁 《蜜蜂杂志》2012,32(6):40-40
养蜂人不但要把蜜蜂养好,而且还要知道蜂产品的功效。笔者开始养蜜蜂的时候,并不知道蜂产品有多大作用,养蜂以后开始订《蜜蜂杂志》、《养蜂科技》等刊物,逐渐了解到了蜂产品的用途。2004年,我收集了2 kg蜂胶,当时蜂胶没人用,我在《蜜蜂杂志》上看到蜂胶有降血压作用,开始叫老伴服用蜂  相似文献   

4.
<正>《蜜蜂杂志》2015年第5期刊登了湖北黄梅县施根吉先生《大别山中蜂抗逆性几大特征》一文,广西飞鸿、邹萍兰蜂友亦发表了对中蜂的相关论述和补充。笔者现对江西省赣州市范围内的"赣南中蜂"作简单论述,与业界同行交流。1群势赣南中蜂群势各县有所不同,因为群势受饲养者管理水平、气候、蜜源等因素的制约。本节所指的群势,  相似文献   

5.
致中蜂蜂友     
正各位中蜂蜂友:你们好!2016年第8期的《蜜蜂杂志》将我2013年写给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教授夫妇寻求治巢虫药"苏云金杆菌"的一封信刊登于"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栏目中,引起很大反响。很多蜂友打电话给我询问,第一个是湖南怀化的蜂友,接着是江西的、湖南常德石门县的、河南开封的、湖北的、湖南绥宁县草寨的,我都没有很好的答复。一是本人  相似文献   

6.
正蜂友们在一起交谈,认为中蜂濒临灭绝的原因是:群势小产量低,怕病怕盗蜂爱逃跑。我养蜂超过50年,实验观察研究蜂群超过30年,现在将中蜂改良为活框继箱饲养,《蜜蜂杂志》曾报道水飞蓟一个花期群产蜂蜜115 kg。2014年至今来我家看蜂交流经验的蜂友很多:有时一天之内来过三汽车,还有附近骑车来的蜂友。我们一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蜜蜂杂志》编辑同志:你们好!从蜂业杂志上反复读到"中蜂烂子"的问题,严重阻碍蜂业发展。2009年3~6月份,我地临川腾桥、青泥、荣山等地蜂农,蜂群普遍出现了大面积烂子的现象。荣山镇黄蜂友常年养有百多群中蜂,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蜜蜂是缺蜜,还是进行奖励饲喂,用糖液喂蜂,都是养蜂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喂了蜂,又要防盗蜂,确实是令人头痛。笔者在《蜜蜂杂志》2012年第12期《谈桂南中蜂的发展模式》一文中谈到:"采完龙眼蜜后定地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夏期如果缺蜜,要用1∶1的白糖液喂蜂,若用饲喂器盛糖液则要在夜晚喂,以防止盗蜂。如果用食品塑料袋装糖液喂,则白天也可以"。这引起一些蜂友的采纳和反响,现笔者就此问题再作详细解读。用1∶1清水和白糖放在锅里加热溶解,等待糖  相似文献   

9.
分隔子脾防治小螨办法好─—兼答部分蜂友来信《我是这样看待和运用养蜂书刊的》一文在《蜜蜂杂志》1996年第5期刊出后,收到不少蜂友来信,询问“群内分隔子脾防治小螨”一法。他们大多是养蜂新手或过去未订阅《蜜蜂杂志》的初学养蜂者,从来信中还可看出,目前小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养蜂》2005年第8期刊登了黑龙江密山市胡光明老师傅写的《我对中草药防治蜂病的看法和体会》一文,文章说:中草药防治蜂病普遍效果要比合成抗生素好,从此蜂场也没有因病害而遭受损失,蜜蜂健康,生产力提高,每年单产都远远超过附近蜂场。”这真是为蜂友们排忧解难。文章又说:第一,不管多严重的病群,只要还有育虫能力,我基本上有把握很快治好,复壮;第二,中草药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效果丝毫不亚于土霉素,对防治蜜蜂真菌病和病毒性疾病的效果都远远超过抗“生素类蜂药。”其中介绍了两种特效药“百毒清”和桐加皮”。养中蜂长期被两大难题所困…  相似文献   

11.
我是 2 0 0 2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的 ,由原来对养蜂一窍不通 ,到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 ,是《蜜蜂杂志》帮了我的大忙。《蜜蜂杂志》内容丰富 ,刊登的文章通俗易懂 ,是养蜂人学习交流的极好园地。2年来 ,我认真学习《蜜蜂杂志》中的养蜂技术 ,借鉴各地蜂友们成功的养蜂经验 ,由原来的 3群蜂发展到了现在的 60群蜂。今年我饲养的蜂无一群患病 ,蜂螨危害也降到最低点。尤其在今年山东雨水较多的情况下 ,蜂群基本上没有螨害。蜂蜜、蜂蜡、蜂胶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由于我对养蜂事业的爱好 ,养蜂技术不断提高 ,在我的家乡已小有名气 ,邻村的…  相似文献   

12.
杨发松 《蜜蜂杂志》2011,31(9):25-25
根据中、西蜂性状的对比不难发现,中、西蜂的一些优劣性状是可以互补的。例如:西蜂的清巢性强,很少有巢虫危害,它和中蜂容易遭受巢虫危害的性状能够互补;中蜂易烂子,把中蜂出现烂子的脾放入西蜂蜂群中,西蜂会很快把它清除干净,而西蜂蜂群不会受到感染。烂子与不烂子可以互补。笔者在《蜜蜂杂志》上看到有蜂友进行中西蜂混养的报道,于是试着用西蜂来帮助中蜂清除巢虫,帮助中蜂控制烂子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蜜蜂杂志》2003年11期16页刊登了《中意蜂合并饲养利弊谈》一文,我拜读了多遍,深有同感。几十年来,在我地教育界,我也算是位养蜂爱好者。退休后,我走上了中、意蜂同场饲养之路,采取定地饲养为主,短途转地饲养为辅的方式追花夺蜜。“以蜂为友,颐养天年”,陶冶情操,是我养蜂的真实目的。1中蜂群改意蜂群,我成功了!2003年早春,我有一强群中蜂,发现有1只未受精的处女王。无奈之下,我把中蜂群里的雄蜂脾抽出化蜡,加一意蜂封盖成熟子脾。日后观察,中意蜂和睦相处,平安无事。又过数日,抽出出尽的意蜂空脾,再加1张虫、卵、蛹混合的意蜂子脾,让其哺…  相似文献   

14.
李家勤 《蜜蜂杂志》2020,40(12):7-7
拙文《今年早春这群中蜂有点“怪”》在2019年第7期上见刊后,承蒙《蜜蜂杂志》社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不仅在宝贵的版面上大篇幅刊登分析怪象的原因,指导我改进饲养的方法,还把蜂友们的信函文稿等转寄给我,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不少蜂友积极撰稿和写信努力帮我消除疑惑把蜂养好,在此一并向杂志社诸位老师和广大蜂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09,(11):30-31
读了《蜜蜂杂志》2008年第9期刊登74岁方耀斗老先生的《就尤洪坤蜂友的中蜂饲养试验谈用组合蜂箱养中蜂的使用实用价值》,第11期尤洪坤蜂友的《欢呼!中蜂组合蜂箱》二文后,我为之兴奋,为之高兴。我认为,这是2篇好文章。好在提出了一套中蜂活框饲养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封银 《蜜蜂杂志》2015,35(3):30
<正>《蜜蜂杂志》2014年第9期刊登了《〈蜜蜂杂志〉帮大忙》一文后,广西谷湘华等蜂友因没有薛超雄老师的联系方式便给我来信,询问如何用食品塑料袋装糖液在白天喂蜂。在此,借《蜜蜂杂志》一角谈谈我是怎样用食品塑料袋装糖液在白天饲喂蜜蜂的,就不一一回信答复了。1食品塑料袋的选用目前市售的食品塑料袋种类繁多,薄厚不一、规格不一,我读了薛老师的文章后,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选择了一种点断式保鲜袋。其规格有30 cm×40  相似文献   

17.
张绪林蜂友《老蜂桶新养法》一文发表于2006年《蜜蜂杂志》第8期第31页。对于张绪林蜂友的这些评论,我深有同感。张绪林蜂友为适应中蜂特性的需要,在大容量  相似文献   

18.
<正>因为喜欢蜜蜂,我退休后选择了养蜂。开始养蜂时对蜜蜂王国一无所知。为了养好蜂,我就从书店买回《养蜂手册》、《科学养蜂问答》等8本养蜂书籍。2000-2003年每年订阅《蜜蜂杂志》、《中国养蜂》、《养蜂科技》等3种刊物。2003年后每年订阅《蜜蜂杂志》、《中国蜂业》至今。十几年来从书店买来和邮购的《神奇蜂胶疗法》、《蜂产品与健康》、《蜂产品与蜂疗专号》(第3集、第4集、第5集)等书籍和杂志。养蜂前几年,对养蜂书籍的喜爱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提  相似文献   

19.
郭居义 《蜜蜂杂志》2007,27(1):46-46
<蜜蜂杂志>2006第二期刊登了我写的<用冬凌草防蜂病>一文,2006年3月在湖北省麻城市一公司的蜂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上,我把冬凌草治蜂病的方法介绍给了到会的蜂友.我从2月份开始到湖北春繁,2006年8月12日才回家,一到家门口,就看到大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电话、手机号码,号码后都写着"回家后请回个电话";屋里的桌子上还放了42封信(也不知是否有丢失的).来信我一封一封地阅读,蜂友们在信中主要表达了想进一步了解冬凌草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养蜂情况,我非常能理解蜂友的心情,今特借<蜜蜂杂志>一角回复蜂友.  相似文献   

20.
肖光铨 《蜜蜂杂志》2009,29(12):19-21
我是一个业余养蜂爱好者。1961年8月进入蜂场后便师从吴永中老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受益匪浅。我的青春岁月是在与蜜蜂朝夕相伴中度过的,痴蜂、爱蜂之情难以割舍;1972年底转行到商业部门后,爱蜂之情丝毫未减,尤其对中蜂情有独钟,业余养中蜂至今,曾繁殖到12群,经历过“中囊病”和“烂子”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