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豆是营养价值较高,用途广的经济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大豆生产正在迅速恢复和发展,对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育种工作者既要注意大豆产量的高低也要重视品质的优劣。为此,我们于1981年对征集到的夏大豆品种资源412份进行了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的分析,以便能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起源于中国,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现阶段的大豆育种除了采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和鉴定技术,更要因地制宜地去挖掘大豆资源的遗传潜力。根据目前国内外大豆的生产现状和育种需要,结合江苏省夏大豆市场上的调查,为实现夏大豆育种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突破改良作出了几点设想,为优良大豆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种资源抗菌核病鉴定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东北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也是大豆出口重要商品基地。自进入80年代,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日趋严重,发病率由1983年的5%左右上升到19...  相似文献   

4.
5.
大豆品种资源抗菌核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 ̄1991年对365个在豆品种进行了抗菌核病性鉴定,鉴定结果为:抗病品种24个,中抗品种15个,中感品种91个,感病品种87个,高感品种137个。  相似文献   

6.
廖林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89,8(2):191-195
本试验测定了6个大豆品种接种发病株和对照株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质重,差异显著性检验(t)表明均达到显著(P<0.05)、极显著(P<0.01)差异。秋天,跟踪测定二者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检验结果同样达到显著、极显著差异。这表明:植株的生理特性和农艺性状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生理特性的变化必然导致农艺性状的变化,从而引起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产品种特性,为夏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于2007~ 2010年,对冀豆17等6个具有高产潜力夏大豆品种以及各级区域试验的57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高产夏大豆品种应具备如下生育特性:(1)植株高大(R=0.551 6*)、有效荚数多(R =0.739 7*)、荚粒数多(R=0.318 9);(2)开花量大(单株130朵以上),成荚率高(52%以上),后期落荚少(落荚率40%以下);(3)主根、侧根较长(分别达到20 cm、15 cm以上),基部节间短(基部6节总长25 cm以下),植株重心低(40 cm以下);(4)茎秆干重较高、干物质转移较多(平均4.29 g);(5)鼓粒后期(始粒30 d以后)籽粒重持续增加,不降低.同时提出夏大豆品种生育模式:播种~出苗5d,出苗~开花29 ~ 33 d,开花~始粒29~33 d,始粒~成熟32~36 d,全生育期95 ~106 d.这种生育期结构模式,既能满足当地两熟制大豆生态条件,也能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充分发育,有利于夏播品种的高产.  相似文献   

8.
1987—1989年在神农架及三峡地区进行大豆品种资源考察,搜集栽培大豆地方品种516份。本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垂直分布上限达海拔1950m。这批资源具有蛋白质含量较高、进化程度不一致、早熟性较好、植株性状变幅大、适应性强等特点。发现了一些具有高蛋白、极大粒、早熟矮秆、多荚、多分枝、丰产等特性的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9.
10.
北方夏大豆品种高产基因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一般产量和较高产量两组品种(系)群体的高产基因型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性状特征随群体产量水平水同而异。对于中低产大豆品种(系)群体主要特征是:单株结荚数多、茎重大、植株高、分枝多,这些性状和株粒重的优化回归方程为:产量=-16.875+0.80株荚数+0.61株茎重+0.41株高+0.24分枝,四性状对株粒重的总决定系数为90.49;对于高产大豆品种群  相似文献   

11.
孙永吉  刘宗麟 《大豆科学》1989,8(2):185-189
从1982—1985年共鉴定品种(系)1253份,总结了适合大量材料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抗细菌斑点病的抗源材料丰富,高抗材料322份,抗病材料247份,其余为中等以上感病材料。对于田间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的可靠性易受年度间气候差异的影响,提出设立感病标杆品种和苗期1—2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植株发病与子叶发病不呈正相关,所以在选择抗源做杂交亲本时,应选择植株与子叶均抗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大豆品种边际效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凤娟  杨庆凯 《大豆科学》1997,16(2):181-184
在31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系)试验的4行区中间2行,分别取第1、2、3、4株,调查其产量构成性状并进行单株测产和考种,分析了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大小的排列为分枝数〉产量构成性状(单株荚数、粒数)、产量〉茎杆重〉百粒重〉粒茎比。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边际效应大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品种间边际效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现有栽培类型大豆品种资源已鉴定与评价的715份材料为对象,在IBM-PC/XT计算机上用DBASE-Ⅲ·PLUS软件研究建立了大豆资源数据库应用系统。同时用BASIC语言编制10个农业应用软件。系统由一个主控模块,5个二级模块,24个三级模块和31个四级模块构成。 一、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国大豆专家顾问组和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组织的考察组一行20余人,由王国勋、王钧、戴瓯和、马善伦、武瑞芗带队,1984年8月24日至9月8日考察了黄淮地区的菏泽、徐州、阜阳、周口、驻马店等地的9个县的大豆品种选育、利  相似文献   

16.
与正常叶型大豆叶不同的几种大豆叶类型,有多复叶型(多叶柄)、多叶型和多单叶型3种.其中多单叶型大豆叶为罕见类型,首次报道.其特点在单叶节部位上长出3片叶、4片叶、5片叶和6片叶等不同于其它大豆叶的类型.经两年的观察,多单叶型大豆植株后代表现出正常型植株占55.92%;多单叶植株占44.08%;群体内各类型所占百分率多少次序为正常型>3叶型>4叶型>5叶型>6叶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叶荚粒垂直分布规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研究对亚有限和无限类型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叶、荚、粒重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自然状态叶片分布主要位于群体上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叶、荚、粒重垂直分布比例以上中层节位为主,无限结荚习性以中下层为主,分枝力较强的无限类型中层荚粒比较大。密度对叶、荚、粒分布作用明显,同层次源库对应关系显著。根据不同类型品种叶、荚、粒垂直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栽培管理措施,注意发挥主导层次生产潜能,充分发掘品种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大豆地方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品种,我们进行了夏大豆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的研究,并对地方品种中系统选育的效果进行探讨,为选育大豆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接种灰斑病菌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前,抗感灰斑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并无明显差别;接种后,抗病与感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量大于抗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