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铃薯植株培育过程中病毒侵染马铃薯的概率不断变大,病毒毒液会感染植株的各个部位。经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实验发现,马铃薯一旦被病毒侵染,产量会大受影响。受病毒侵染的马铃薯比未被病毒侵染的马铃薯产量减少20%~50%,有时候甚至80%以上。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改善和创新非常重要。1马铃薯选种和种植土壤要素分析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重要环  相似文献   

2.
黄金山 《现代农业》2008,(11):25-26
马铃薯长期自留种薯种植,受到病毒的侵染积累,破坏了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各种病态。从而造成大幅度的减产。当今世界上解决马铃薯由病毒侵染而退化的最有效途径是用马铃薯茎尖脱毒培育无病毒的脱毒试管苗.通过一系列的繁育生产无病毒的种薯,从而恢复了马铃薯的优良种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为了解决马铃薯退化的问题。1997年与泉州市农科所、省农业厅粮油处、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在德化县建立全省第一个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X病毒再侵染及运转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马铃薯X病毒(PVX) 分别接种于脱毒马铃薯不同大小植株刚展开的心叶上,7 天、17 天及28 天后取样检测植株各部位病毒含量,结果表明,接种7 天后病毒开始运转,17 天后所有被检测的植株匍匐茎或块茎中都发现了病毒,且其含量较高,其次是心叶( 包括生长点) 和接种叶片。病毒含量的高低与接种时植株的大小密切相关,植株越小,匍匐茎、块茎和心叶中病毒含量越高。由此可见,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部位,主要是生长速度快的匍匐茎、块茎和心叶及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PVY/PVX协生作用对病毒浓度及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草品种三生烟 (N .tabacumcv .Samsun)为测试寄主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实验 (TAS ELISA)和电镜观察的方法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Y病毒 (PVY)和马铃薯X病毒 (PVX)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寄主症状和病毒浓度变化的特点、不同条件下复合侵染时病毒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复合侵染对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PVY/PVX在烟草植株内发生了协生作用 ,PVY是协生病毒 ,PVX是被协生病毒。与单独侵染相比 ,PVY和PVX的复合侵染使烟草植株症状明显加重。PVY在复合侵染植株中的浓度与在单独侵染植株中相比 ,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PVX在复合侵染植株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在单独侵染植株中的浓度。这种现象不受PVY株系、处理季节和接种次序的影响。但是 ,不同PVY株系、不同处理季节或不同接种次序对PVY/PVX协生作用中PVX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镜观察表明 ,与不接种病毒或单独侵染的植株相比 ,受复合侵染的烟草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细胞肿胀 ,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受到严重损伤 ,细胞质内有风轮状、薄片状的内含体 ,由于在细胞质中常常有大量纤维状的PVX病毒粒子聚集体存在 ,这意味着PVX浓度的增加可能是在复合侵染的细胞中病毒大量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抗马铃薯X病毒(PVX)的植株,从疑似感染马铃薯X病毒的马铃薯叶片中提取出PVX cp cDNA,将其保守片段插入到RNAi质粒PHellsgate12中以构建编码发夹结构RNA的载体,通过Agroinfiltration的方法在本氏烟植株中瞬时表达.结果表明:病毒侵染10 d后,15株引入该载体的本氏烟植株对PVX均具有抗性,此载体可用于产生对马铃薯X病毒具有高抗性的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6.
脱毒马铃薯Y病毒再侵染及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马铃薯Y病毒 (PVY)分别接种于不同株龄的脱毒马铃薯刚展开的心叶上 ,14天及 2 8天后取样检测植株各部位病毒含量 ,结果表明 ,接种后 14天病毒均运转到匍匐茎或块茎中 ,且其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其次是心叶 (包括生长点 )和接种叶片。病毒含量的高低与接种时植株的株龄大小密切相关 ,株龄越小 ,匍匐茎、块茎和心叶中病毒含量越高。由此可见 ,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部位 ,主要是生长速度快的匍匐茎、块茎和心叶及生长点。病毒在植株体内的增殖和运转与季节有关 ,春季接种病毒的各部位的病毒含量均比秋季接种的高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由病毒是引起。这时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当病毒侵染进入植株体内后,该病毒会逐代传递并积累,最终导致种性退化而大幅度减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将已侵染到块茎中的病毒脱除,使之恢复原有品种的生长特性。这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茎尖培养技术获得无病毒马铃薯植株,克服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已成为马铃薯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无病毒植株在扩繁后进行试管苗移栽生产原原种是脱毒马铃薯微繁技术中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 Linn.)学名畴香石竹,是世界名贵切花品种之一,传统生产上康乃馨主要依靠侧芽扦插来扩大繁殖,在这种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侵染,造成种源不断退化.要解决这一难题,只有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除感染的病毒,以恢复品种特性,提高切花的产量和质量.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早在1952年莫勒尔通过培养大丽花茎尖获得无病毒植株,1955年又用马铃薯为材料培养出无病毒植株,目前至少已有30种植物通过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黑胫病等.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复合侵染的马铃薯花叶病病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在浙江宁波发现感病马铃薯植株具有马铃薯花叶病的典型症状,即植株矮化,叶片花叶、皱缩。透射电镜负染色发现,其叶片中含有长度约600~900和400 nm的线状病毒粒子。超薄切片发现,病毒主要集中在叶肉细胞,产生的内含体包括病毒样粒子聚集体、串珠-片层内含体和柱状内含体。串珠-片层内含体代表马铃薯X属特征,柱状内含体代表马铃薯Y属特征,表明可能存在复合侵染,并且2种不同病毒引起的内含体被发现于同一细胞。使用马铃薯Y属病毒通用引物以及针对马铃薯X病毒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明确其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种类目前已知感染马铃薯的病毒约有18种,类病毒1种,类菌原体2种。有9种是专门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其中国内已发现7种。其余侵染马铃薯的9种病毒是来自其他寄  相似文献   

13.
王静 《黑龙江农业》2002,(11):42-42
一、种薯退化的原因 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病毒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由于病毒的侵入破坏了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致使有的植株长势衰退、株型变矮、叶面皱缩,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嵌斑,甚至叶脉坏死,整个复叶脱落。由于制造养分的器官被病毒干扰和破坏,植株生长失常,造成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及其非介体昆虫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世界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虫害,为探究PVY是否影响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的生理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马铃薯块茎蛾在PVY侵染和健康对照植株上的生长表现,并对无病虫害、PVY侵染、模拟虫害处理(用马铃薯块茎蛾口腔分泌物涂抹),以及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的植株叶片进行了植物激素测定和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感染PVY后对马铃薯块茎蛾的抗性显著提高;PVY侵染可抑制模拟虫害造成的脱落酸含量上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拟虫害和PVY侵染处理分别诱导产生3 998个和104个差异表达基因,而两者协同处理可诱导产生9 178个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这2种胁迫共存对马铃薯产生了极大的生理影响。与模拟虫害处理相比,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诱导产生743个差异表达基因,而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转移酶活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苯丙素生物合成等通路中,而脱落酸合成通路中众多基因表达下调,与该植物激素变化情况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马铃薯应对PVY侵染、马铃薯块茎蛾模拟虫...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的退化,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引起马铃薯退化的内因是病毒,高温则是诱导病毒发生、引起马铃薯退化的外因.已知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许多种,当马铃薯感染病毒后,表现有花叶类型、卷叶类型和束顶类型,有的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有的表现为叶片卷曲坏死,有的表现为植株顶部叶片变色、卷缩,块茎表现为变小、龟裂、变尖,内部网状坏死,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不能作种,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失去种用价值.马铃薯是性喜冷凉的作物,河南、安徽及山东等省一般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在马铃薯生态区划上属于中原春、秋二作区,是历史上马铃薯退化最严重和就地留种最困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可导致种性退化降低品质而大幅度减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采用生物技术脱掉侵染马铃薯体内的病毒,使之恢复原有品种的特性,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比脱毒前增产30%~50%,甚至成倍增产。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系无性繁殖作物, 易受病毒的重复侵染而造成植株体内病毒积累,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快速有效的脱毒方法可以获得无毒苗、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热处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化学处理等4种脱毒方法.另外还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的检测技术,如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A病毒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A病毒病是由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的病毒病.马铃薯感染上该病后可造成减产40%以上,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病毒病之一.由于至少有7种蚜虫以非持久性的方式传播该病病毒,而这些蚜虫在我国又比较常见,因此该病毒流行的可能性很大,具有较大风险.该病毒病病原不定期可与马铃薯Y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如PVY、YVX等复合侵染,对马铃薯、烟草等造成更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一、脱毒马铃薯的优点马铃薯退化是由病毒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引起的,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30余种,危害最严重的有5~6种,还有类病毒1种,在我国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7种。马铃薯品种生产过程中容易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上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已经退化的薯块作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