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22只山羊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内毒素血症模型组(内毒素LPS1800EU/kg)、内毒素血症氨基胍组(AG25mg/kg)、大剂量内毒素血症模型组(内毒素LPS5400EU/kg)和大剂量内毒素血症氨基胍组。肉眼观察动物精神状态和粪便的变化;用体温计检测直肠体温;用听诊器记录呼吸频率。结果表明:实验后1~9h,大、小剂量的内毒素(LPS)均使山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腹泻、食欲废绝。体温显著升高(P〈0.05),24h后体温恢复正常(P〉0.05);但氨基胍对内毒素血症时体温的变化无调理作用(P〉0.05)。小剂量LPS和氨基胍对呼吸频率无影响(P〉0.05);大剂量LPS却显著增加了山羊呼吸频率(P〈0.05),同时氨基胍也显著阻止了呼吸频率的升高(P〈0.05)。揭示体温、呼吸与内毒素剂量存在依赖关系;小剂量的氨基胍(25mg/kg)对内毒素血症时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但可明显减少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内毒素(LPS)血症时NO在机体病理损伤中的作用,将22只山羊随机分为5组,即内毒素血症模型组(LPS 1800EU/kg)、内毒素血症氨基胍(AG)组(AG25mg/kg)、大剂量内毒素血症模型组(LPS5400EU/kg)和大剂量内毒素血症AG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处理后第1、4、8和24h采集血液,检测血浆中NO水平、环磷酸腺苷活性及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表明,山羊内毒素处理后一氨化氮合酶活性增强、NO含量增加、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提示,内毒素血症时,过量的NO在机体病理损伤中起中介作用,给予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AG能缓解内毒素血症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山羊肝功能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月龄山羊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生理盐水,NS),内毒素血症组(脂多糖LPS 1 mg/kg),内毒素血症褪黑素组(褪黑素MT 1 mg/kg),褪黑素组.在注射后0.5、1、2、3、4、5、6 h采血,测定不同组别及不同时间段血清中ALT、AST、ALP、CP、TP、ALB值.结果:LPS组血清中的ALT、AST、ALP活性明显高于NS组;LPS+MT组ALT、AST、ALP酶活性也有所升高,但至6 h时基本恢复到NS组的水平,而MT组中的各项指标与NS组差异不显著(P>0.05).LPS组血清CP、TP、ALB值明显低于NS组;LPS+MT组与NS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MT可减缓内毒素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山羊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48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内毒素组(LPS组,1mg/kg)、褪黑素组(MT组,1mg/kg)和褪黑素保护组(MT+LPS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3和6h各宰杀6只羊,取肝组织,提取肝线粒体,检测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山羊肝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SOD、GSH-Px、GR和CAT活性降低,T-AoC活力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而褪黑素保护组肝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普遍回升,MDA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褪黑素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山羊因脂质过氧化造成的肝线粒体损伤,保护肝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血症山羊血流变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活性物质在山羊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12只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内毒素诱发山羊微循环障碍,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发病后3、6、12、24h,分别测定两组山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3种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结果表明,内毒素发病山羊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血浆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α)及心钠素(ANP)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同时点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但TXB2/6-keto-PGF1α比值失衡。提示血液流变学和3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学肪其相互影响,是参与山羊内毒性微循环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NO和巯基在山羊内毒素血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将4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褪黑素保护组、褪黑素组。每组12只,分别在处理后3、6 h各宰杀6只提取心肌线粒体,检测心肌线粒体中的MDA的含量,总巯基(T-SH)的含量,蛋白巯基(PB-SH)的含量,非蛋白巯基(NP-SH)的含量,以及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分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山羊心肌线粒体中总巯基(T-SH)的含量,蛋白巯基(PB-SH)的含量,非蛋白巯基(NP-SH)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分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而褪黑素治疗组则情况明显好转。结果表明,由于NO过量生成而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在山羊内毒素血症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褪黑素可有效拮抗脂质过氧化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血症是造成临床危重病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至今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独特,瘤胃内存在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共生群系。在许多反刍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瘤胃酸中毒、乳房炎、蹄叶炎、急性肠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杆菌病等均可继发严重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是参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代谢对山羊的诸多经济性状(如羊肉品质、山羊绒)有重要影响。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系统生物学方法被广泛用来研究生物体内代谢机制。为了阐明山羊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机制,本文通过构建代谢网络解析山羊氨基酸代谢机制,并通过网络分析发现关键代谢基因。研究首先使用山羊氨基酸代谢基因重新构建山羊氨基酸代谢网络,其次采用Cytoscape软件对该网络进行可视化,并利用R语言中的igraph程序包对氨基酸代谢网络的聚类系数、接近中心度、网络直径及密度等网络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山羊氨基酸代谢网络直径为13,密度为0.03,说明该代谢网络的拓扑结构表现出直径较大、密度较小、整个氨基酸代谢网络较复杂等特征。在该代谢网络中,发现10个相互没有联系的子网络模块,根据子网络的基因个数由多到少及其各自的主要功能将它们分别定义为谷胱甘肽转移酶模块、甲基转移酶模块、硒复合代谢模块、赖氨酸降解模块等。山羊氨基酸代谢网络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的生理功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山羊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此外,本文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确定13个对维持整个山羊氨基酸代谢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48只健康山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内毒素(LPS)组(B组)、内毒素+褪黑素(LPS+MT)组(C组)、褪黑素(MT)组(D组),在处理后第3 h和6 h提取肝细胞线粒体,采用Clark氧电极技术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P/O)、氧化磷酸化效率(OPR)的变化,探讨了MT对LPS诱导的山羊内毒素血症机体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毒素组山羊在第3 h和6 h的RCR、P/O、O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褪黑素后,即内毒素+褪黑素组第3 h的肝细胞线粒体RCR、P/O、OPR明显升高(P〈0.05);褪黑素组第3 h的R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褪黑素组第3 h的P/O、OP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山羊内毒素血症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褪黑素对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以内毒素诱发山羊微循环障碍为模型,同步测定发病山羊血浆内皮素(ET) 、一氧化氮(NO) 、血栓素(TXA2) 、前列环素(PGI2) 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注射内毒素后3h、6h 、12h 、24h 后山羊血浆ET、NO、TXB2 、6ketoPGF1 ∝的含量,与对照组及发病前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1) 。ET 含量变化在发病后6h 达峰值,于12h、24h 时点呈现回落。NO 产物含量在发病后12h 达峰值。发病山羊血浆TXB2 水平逐渐增高,而6ketoPGF1 ∝水平逐渐下降,两者比值失衡。提示,内毒素诱导山羊微循环障碍的发病过程中,NO、ET、TXA2 、PGI2 可能是参与休克发生发展的重要休克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盐酸处理蚕卵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徐世清 《蚕业科学》1994,20(4):214-219
盐酸处理家蚕滞育性蚕卵后,蚕卵RNA和DNA的含量在处理后10小时内未测出变化;以摄入RNA的3H—尿嘧啶量表示的蚕卵RNA合成能力在处理后24小时有微弱上升。处理后40小时内,蚕卵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一直稳定于92—98mg/g·卵;处理蚕卵的蛋白质SDS—PAGE图谱与对照未浸酸蚕卵相同,处理卵有一条区带的蛋白质含量比未浸酸卵显著减少,盐酸处理后5小时内,蚕卵酯酶A及酯酶A4的活性有显著地提高,而未浸酸蚕卵仍处低活性状态。说明盐酸处理在激活蚕卵的遗传情报系统大量合成新物质之前,已对蚕卵内存在的某些活性物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营养学中氨基酸平衡的度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聚类分析理论,提出了失衡度(IBD)这一新的化学指数,借以定量地研究蛋白质营养中的氨基酸平衡问题。当样品中氨基酸完全平衡时,IBD取值为零;而当其氨基酸平衡最差时。IBD取值为1。IBD的氨基酸增量模型为非对称最大值式;且IBD与变异系数(CV)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IBD这一指数,可以对各种单一饲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加以分类列等;通过计算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混合物的IBD,可以从理论上预测它们之间是否互补,以及何时发生最佳互补关系。若引申IBD的概念框架,还可以用来研究其它养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有助于实现计算机配方过程的自动鉴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生物配比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氨基酸生物配比的特征和理论方法的研究,以展示生物体蛋白质构成的分子群体遗传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蛋白质均由特定的氨基酸配比构成,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一物种的不同组织中,这种配比表面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鸡饲料氨基酸利用率测定存在的问题及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物学效价评定方法学的角度对鸡饲料氨基酸利用率测定手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80年代以来国内外发表的具有可比性的常用鸡饲料的必需氨基酸的真利用率测值进行了归纳整理,可供读者在引用借鉴饲料氨基酸利用率文献资料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3头同时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双筒 T 形瘘管的成年阉公山羊,在精料型饲粮(以风干物质计,混合精料:青干草=50:50)的条件下,以二辛基磺琥珀酸钠(DSS)去除瘤胃纤毛虫后,瘤胃总脱氢酶活力(TDHA)比未处理前(对照期)增高约一倍(P<0.01),瘤胃 NH_3—N、TVFA 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下降。DSS 期与对照期比较,进入十二指肠食糜的总氮浓度升高(P<0.05),微生物氮则保持恒定,非微生物氮和非氨氮(NAN)均增加(P<0.05),表明在精料型饲粮条件下,去除瘤胃纤毛虫,降低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增加了到达十二指肠内的真蛋白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42日龄健康五龙鹅,研究了饲粮中不同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对其育成期生产性能及血浆尿酸和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试验采用3×3二因子有重复设计,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0.33%、0.43%和0.53%,赖氨酸水平为0.7%、0.8%和0.9%。结果表明:①不同蛋氨酸水平对体增重和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以0.33%水平时的体增重最大,料重比最低;不同赖氨酸水平对体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以0.7%水平体增重较高,料重比较低;不同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对饲料消耗影响均不显著(P>0.05)。蛋氨酸与赖氨酸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体增重和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②不同蛋氨酸水平对血浆尿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蛋氨酸水平为0.53%时血浆尿酸含量最高,为0.33%时含量最低;不同蛋氨酸水平对血浆蛋氨酸、赖氨酸、总必需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对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浆尿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当赖氨酸水平为0.7%时血浆尿酸含量最低;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浆蛋氨酸、赖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对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蛋氨酸与赖氨酸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浆尿酸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游离氨  相似文献   

18.
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公鸡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Sibbald“TME”方法,比较了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公鸡对饲料氨基酸的消化率。试验测定了10种饲料的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公鸡的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未去盲肠鸡对10种饲料的氨基酸表观和真消化率均高于去盲肠鸡。轻度受热鱼粉、重度受热鱼粉、脱毒棉籽饼、未脱毒棉籽饼和豆饼的表观氨基酸消化率在去盲肠鸡和未去盲肠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未受热鱼粉和芝麻饼的表观氨基酸消化率在去盲肠鸡和未去盲肠鸡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轻度受热鱼粉、重度受热鱼粉、豆饼的真氨基酸消化率在去盲肠鸡和未去盲肠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未受热鱼粉、脱毒棉籽饼、未脱毒棉籽饼和芝麻粕的真氨基酸消化率在去盲肠鸡和未去盲肠鸡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去盲肠鸡内源氨基酸排出量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鸡(P>0.05)。微生物对未消化食糜中的肽类、氨基酸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只假定健康奶山羊进行了玉米中毒的研究,现仅将血液学研究报道于后:一次经瘤胃瘘管给予40、60、80g/kgwt王米粉,分别可致奶山羊中毒、出现严重症状和病亡;内毒素及乳酸中毒是本病的本质,中后期尚有氨的作用;pH下降,乳酸增加,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减少,内毒素检测及血浆鱼精蛋白副凝集试验阳性,是本病在血液学方向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成分为变量估测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玉米、小麦、高粱、豆饼(粕)、菜籽饼(粕)、花生饼(粕)、国产鱼粉、小麦麸、米糠、米糠饼、米糠粕、苜蓿草粉、大豆、黑大豆、蚕豆、豌豆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与必需氨基酸的多元回归方程和粗蛋白与必需氨基酸之间的一元回归方程。一元回归方程估测误差(RSD)略高于多元回归方裎估测误差,但相关程度两者基本一致。方差分析表明,玉米、小麦、花生饼(粕)、国产鱼粉、小麦麸、米糠、苜蓿草粉、黑大豆、大豆、蚕豆、豌豆的常规成分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大麦、高粱、米糠饼(粕)和菜籽饼(粕)常规成分与苯丙氨酸、组氧酸、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存在显著扣关关系(P<0.05),与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豆饼(粕)常规成分与必需氨基酸不存在相关关系。利用朱参加计算的玉米和小麦麸样品数据资料比较了粗蛋白与必需氨基酸之间的一元回归方程估测值、按粗蛋白递增比例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表明用回归方程估测较按粗蛋白质递增比例推算,更接近于实际测定值,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应用于生产以估测某些必需氨基酸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