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抗油脂氧化及对方便面抗氧化保鲜的试验研究,和对茶多酚的抗氧化特性及优选抗氧化工艺、增效剂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色拉油和方便面抗氧化效果明显,柠檬酸对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有协同增效作用。食品因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只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色拉油及方便面的加工工艺、质量、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茶多酚的添加量以5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抗油脂氧化及对方便面抗氧化保鲜的试验研究,和对茶多酚的抗氧化特性及优选抗氧化工艺、增效剂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色拉油和方便面抗氧化效果明显,柠檬酸对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有协同增效作用,食品因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只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色拉油及方便面的加工工艺、质量、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茶多酚的添加量以5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壳聚糖基复合茶多酚衍生物涂膜保鲜技术,为食用菌产后安全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壳聚糖为基体、以茶多酚为功能性添加剂制取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基复合涂膜剂对平菇进行涂膜保鲜,然后比较其对平菇颜色、形态、硬度和气味的影响。[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复合涂膜剂的保鲜效果,得到最佳配方组合:壳聚糖质量∶茶多酚质量为5∶1。[结论]茶多酚能显著提高壳聚糖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且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但是茶多酚浓度过高并不利于平菇保鲜。  相似文献   

4.
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61-17063
[目的]研究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超临界CO2(SCFCO2)萃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予以优化,对所得粗品茶多酚精制后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萃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为:CO2压力25MPa、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SCFCO2可将绿茶中47.50%的茶多酚提取出来;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CFCO2萃取的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和较强的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具有突出的还原能力(与VC基本相当)和抑制猪油氧化的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相当于或优于VC且明显高于乙酸维生素E。[结论]该研究提取的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盐水鸭辐照保鲜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出发,研究盐水鸭γ辐照的工艺条件和抗氧化剂选择.结果表明:在初始污染菌数量低于1.0×105 CFU/g情况下,盐水鸭γ辐照的工艺剂量为3.8 ~5.32 kGy,辐照时间3~4h,常温下可保质60d;常温和冷藏辐照对产品的卫生指标和感官特性影响不显著;维生素C、茶多酚、螺旋藻和壳聚糖等抗氧化剂浸泡处理可降低辐照产生的脂肪氧化反应,其中以维生素C对过氧化值、茶多酚对TBA的降低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商洛绿茶茶多酚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从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和总还原力方面分别检测了商洛绿茶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50%、浸提时间30 min;商洛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商洛绿茶茶多酚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从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和总还原力方面分别检测了商洛绿茶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50%、浸提时间30 min;商洛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金太阳杏果实,分析茶多酚处理对金太阳杏贮藏过程中几个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0.1%和0.2%茶多酚处理能明显减缓杏果实贮藏期POD、CAT活性的降低,0.4%茶多酚处理对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的减缓作用不太明显,而0.6%茶多酚处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POD、CAT活性的降低;茶多酚处理对杏果实贮藏期S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由此认为,较低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对杏果实在贮藏期抗氧化酶系统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有利于杏果实的贮藏;而较高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对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的减缓作用不明显,反而加速了部分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从而加速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了解茶多酚与其他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抗氧化作用,通过体外清除自由基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研究茶多酚与维生素C/E复合物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在茶多酚较低浓度(50、100 mg/L)时,维生素C/E没有显著增强茶多酚清除各种自由基的能力,而在茶多酚较高浓度(200~400 mg/L)时,维生素C/E增强了茶多酚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维生素C/E显著提高了高浓度茶多酚的FRAP值,这也说明高浓度茶多酚与维生素C/E在总抗氧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硅胶柱层析法从富硒绿茶和普通绿茶中纯化茶多酚,采用AAPH和DPPH 2种抗氧化体系研究富硒绿茶和普通绿茶中茶多酚、水提物以及普通绿茶中茶多酚、水提物中添加Na2 SeO3的加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富硒绿茶中茶多酚及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普通绿茶中茶多酚及水提物,且显著高于普通绿茶中茶多酚及水提物与亚硒酸钠之间简单的加合.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国外方便面行业近10年的发展状况,包括全球方便面行业总量变迁、全球十大方便面产量国的年产量变迁,日本方便面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方便面产品产量等现状,并着重探讨了国外方便面行业发展的趋势,指出了国际方便面行业正向着更方便、更高品质和高档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安全性,产品开发更加具有针对性,更注重消费者需求,生产技术日臻完美,新产品推出速度不断加快。从国际方便面行业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了行业发展特点,以期为我国方便面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天然保鲜物料在食品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品变质主要是由氧化和微生物作用引起的,目前使用的化学合成添加剂,其毒性和对人体的潜在危险,已引起严重关注,研究和开发天然的保鲜防腐物料已成为必然趋势,从辛香物料中提取保鲜组分,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是目前最有希望的开发天然保鲜添加剂的途径,本文初步分析了食品的变质过程和天然保鲜组分的特性,并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与淀粉对挂面和方便面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淀粉、小麦活性面筋粉和标准面粉为原料 ,通过控制各原料比例的方法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观察与分析了不同淀粉与蛋白质含量的混合粉在制作面条和方便面过程中微观结构、加工特性及食用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面条和方便面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相对而言 ,蛋白质的作用大于淀粉。只有蛋白质和淀粉间比例及其在面粉中含量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时 ,才能制成高品质的挂面和方便面。蛋白质经吸水或变性后形成的网络结构是使面团具有可塑性、熟面条具有弹性和部分韧性、方便面具有良好复水性的主要原因 ;也是束缚淀粉颗粒 ,防止其从面条中失落的主要因素。淀粉通过缓解面筋强度、添补蛋白质网络空隙等途径 ,有增大面团和面带延伸性、改善面带表面光滑性、增加面条白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速食方便食品的生产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速食方便米粉和即食面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技术关键,供食品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高温食物不能立即食用的缺陷,基于热管技术,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够使高温食物快速冷却的热管防烫筷子,主要由微型热管、防滑螺纹和隔热握柄等组成.以食物冷却速度为指标,测试了使用热管防烫筷子搅拌冷却高温食物(90 ℃)的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食物降低相同的温度,使用热管防烫筷子能够明显缩短冷却时间,相比同材质金属筷,使用热管防烫筷子冷却高温水、油菜、龙须面和方便面的速度分别提高28.8%,29.0%,28.7%和28.5%,相比竹筷,冷却速度分别提高36.7%,37.6%,35.2%和35.4%.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淀粉改善方便面的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利用淀粉改善方便面品质的工艺。为了改善方便面的品质,进行了添加淀粉的筛选试验和淀粉与其他添加剂的配合实验。结果表明,添加15%的马铃薯淀粉,0.3%的复合增稠剂,5%的谷朊粉和1%的乳化剂,可以大大改善方便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麦麸膳食纤维面条烹煮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麦麸膳食纤维于面粉中,分析其对面条烹煮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6%的80目筛的麦麸膳食纤维,0.25%的海藻酸钠,制作的麦麸膳食纤维面条具有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70%的乙醇提取中华稻蝗黄酮,并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鳌合亚铁离子和还原力、总抗氧化的反应体系,检测了中华稻蝗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所测浓度范围内,水相残留物的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最好;IC50值,羟基自由基(25.16±0.64) μ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35.06±0.86) μg/ml、DPPH为(19.56±1.24) μg/ml、脂质过氧化(43.75±0.94) μg/ml,且均强于BHT. 其它几种萃取物与BHT相当,因此,稻蝗黄酮类组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韩沫  郝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64-14966,14975
[目的]为克服合成抗氧化剂的潜在毒性,从枣果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并探讨枣多酚的生理功效。[方法]以我国金丝小枣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灵敏的体外试验,对枣果多酚物质清除NO2-、DPPH.、.OH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研究发现,枣果不同发育时期,枣皮、枣肉和枣核不同部位多酚物质对NO2-、DPPH.、.OH的清除能力存在差异。[结论]事实证明,枣果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并参照有关资料,结合实验室的实际,对方便面过氧化值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中遇到的部分细节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