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在氮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纯无机化肥处理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10.83%,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增加11.81%~26.97%,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小麦产量比不施肥的增产幅度为35.91%~46.58%,比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5.85%~14.16%,其中以有机肥氮替代60%无机肥氮(60%O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8 434 kg/hm2,40%OM处理次之.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36.13%),40%OM和60%O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高达46.64%、47.88%,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为70.31、59.70 kg/hm2,低于常规施肥处理(126.18kg/hm2).说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以40%和60%有机肥氮替代无机肥氮不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化肥是河南省砂姜黑土区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陇中半干旱区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陇中半干旱区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对冬小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和豌豆的吸氮量,以及复合群体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在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复合群体的氮素利用率在施用常规化肥减量30%的处理及施用常规化肥减量15%的处理下比施用常规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2.99%和4.65%。在相同的常规化肥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冬小麦和豌豆的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均大于不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常规施肥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豌豆和冬小麦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为最高,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5.22%和6.76%,高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5.97%和6.64%;常规施肥处理豌豆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小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在间作体系中,常规化肥减量15%并配施有机肥与单纯施常规化肥相比,有利于提高豌豆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作用及最佳肥料施用技术,在山西洪洞县进行了4种施肥措施(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和菌肥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肥料残留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与菌肥无机肥配施这2种施肥措施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小麦生长的土壤硝态氮当季残留主要分布在土层的0~100 cm,且在各施肥措施下其大小顺序为: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菌肥无机肥配施措施下土壤的当季硝态氮残留分别比农户施肥降低了19%,48%和55%;同时,0~200 cm土层来源于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当季肥料的硝态氮残留率分别为35.87%,31.41%,22.93%和18.26%。菌肥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N肥利用率,并且可明显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因此,这2种施肥措施适宜在旱作小麦种植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河西绿洲番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齐大利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分析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番茄苗期与开花期生长特性、番茄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番茄生长,其中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番茄各项生长指标最好。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番茄产量,如有机肥替代15%化肥、有机肥替代30%化肥、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有机肥30%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提高48.35%、39.30%、51.77%和49.21%,其中,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产量最高,达到97 960.5 kg/hm2。有机肥能够为番茄后期营养生长提供较为全面的养分,配合无机肥共同施用,能够提升番茄单株产量,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河西地区设施番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最佳施肥方案为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减肥增效的内在机制,依据7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为主处理,配施有机肥(用量30 t·hm-2)和不施有机肥为副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分别记为N0、N75、N150、N225、N300,配施有机肥处理分别记为MN0、MN75、MN150、MN225、MN300。在分蘖、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期采集植株地下(0~20 cm根系)和地上部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而千粒质量则逐渐下降。配施有机肥处理有效穗数较单施化肥处理整体提高7.1%。MN150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到6 311 kg·hm-2。单施化肥处理籽粒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通过花前氮素转运,而配施有机肥处理花前氮素转运和花后吸收对籽粒氮素积累作用同等重要。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9.80%、33.10%。花前氮素转运以茎秆为主,花后氮素积累量在MN150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降低施氮量在增加氮素利用率与农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适量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单施化肥和配施有机肥分别在N225、MN150处理达到最高,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蘖、拔节、开花和灌浆期分别提高25.94%、12.88%、9.90%和12.35%。综合来看,有机无机肥配施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既能促进冬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又有利于保证西北旱地冬小麦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套灌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而较少施用有机肥的现状,探讨了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氮素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探讨河套灌区化肥氮减量与有机肥氮配合施用的可行性及化肥减量比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CF)、减量施肥(TS)、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MF)、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OF)5种施肥模式,探讨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氮素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以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F、OF)对玉米生长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抽雄期MF、OF处理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分别较CK、CF、TS处理高60.4%、11.1%、35.6%,60.1%、10.9%、35.3%,成熟期OF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CK的2.6倍,并分别比CF、TS、MF处理高45.1%、43.0%、57.7%。相同施氮量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单施化肥氮(TS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的氮素效率及产量,且MF处理提高玉米光合特性的效果较明显。MF、OF处理产量与CF处理没有明显差异,但较CK分别提高162.1%、161.7%,较TS处理分别提高32.6%、32.4%。综合分析,相同施氮量下,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明显提高玉米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改善光合性能,提高氮素效率及产量,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为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增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目的】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利用在紫色土上8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氮连续替代化肥氮玉米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为紫色土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8年定位试验,试验施肥模式有5种: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常规施肥(FP)、化肥优化施用(OP)、在化肥优化的基础上有机肥(鸡粪)氮替代50%化肥氮(MF)、有机肥(鸡粪)氮替代100%化肥氮(OM)。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相比常规施肥(FP)、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和化肥优化施用(OP),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处理(MF)的8年玉米籽粒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3.7%、13.5%和12.5%,地上部生物量增产11.3%、7.0%和8.6%。与对照相比,各施肥模式均降低了玉米产量年度变异系数,提高了可持续指数和收获系数,其中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年度变异最小、可持续指数和收获指数最高。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促进了玉米对氮的吸收累积和向籽粒的转运。与化肥优化施(OP)和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处理相比,有机肥氮替代50%的化肥氮处理(MF)籽粒中氮素累积吸收量增加7.0%和29.6%,氮的总表观利用率提高2.5个百分点和26.5个百分点。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处理(MF)的氮肥偏生产力、氮收获指数和氮肥贡献率分别比OP提高6.2 kg·kg~(-1)、3.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比OM提高6.6 kg·kg~(-1)、0.8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不同施肥处理每生产1 t玉米对氮素的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化肥优化(OP)和有机肥氮替代50%的化肥氮(MF)处理生产1 t玉米籽粒对氮素的需求量(9.4 kg和10.8 kg)明显低于FP和OM处理(14.5 kg和12.9 kg),提高了氮素的生产效率。【结论】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显著提高了玉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了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氮的利用效率。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是西南紫色土地区玉米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走廊棉区合理利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5%有机肥+75%化肥(OF1)、50%有机肥+50%化肥(OF2)和75%有机肥+25%化肥(O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阶段耗水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分配、水氮利用效率、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棉花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特征受不同水肥处理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亏缺灌溉下棉田土壤含水量、总耗水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显著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够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棉花苗期和蕾期耗水,增加花铃期耗水量,提高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其向生殖器官中分配。充分灌溉条件下,25%有机肥配施处理(OF1)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平均较单施化肥(CF)提高10.5%;50%有机肥配施处理(OF2)与单施化肥(CF)无显著差异,但75...  相似文献   

10.
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的固持及供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有机物料和无机氮肥的配施条件下,研究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与释放过程,以期达到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相一致的目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NF;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厩肥与化肥配施,MNPK)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化学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固持与供应。【结果】与未施氮肥(对照)相比,单施尿素对NF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显著提高了NPK和MNPK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MNPK处理土壤氮肥利用率(67%)显著高于NPK(56%)和NF(19%)处理土壤。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秸秆与尿素配施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但MNPK处理土壤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11%)仍显著高于NPK处理(7%);秸秆与尿素配施降低了当季小麦对施入氮素的吸收利用,小麦收获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79%-88%施入的氮素未被吸收利用。【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在协调土壤氮素供应,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对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肥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和无机肥联合施用,不仅能保持黄瓜产量,提高品质和风味,而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复合肥料可以减少因施肥过量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复合肥料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点,根据黄瓜需肥特点和养分的合理配置,既能满足黄瓜生长的要求,又克服了有机肥效率低的缺点。因此,有机无机复合肥的联合应用将是黄瓜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腐植酸液肥、高比例钾复合肥配合施用对番茄产量、品质及生长发育的 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液肥、高比例钾复合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具有改善番茄营养 品质的作用,产量比对照高出54.1%,净收入是传统施肥的2.78倍。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金铁锁优质高产栽培适宜的基肥和追肥施用量,采用正交设计L16(45),研究了3个基肥因素机肥A、磷肥B、复合肥C和2个追肥因素磷酸二氢钾D、硼肥E不同水平配施后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和追肥的类型和施用量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不同,5个因素对金铁锁根产量影响依次为A、B、C、D、E;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生产金铁锁药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磷酸二氢钾0.3%、硼肥0.05%;对金铁锁种子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B、D、C、E,生产种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磷酸二氢钾0.3%、复合肥450 kg/hm2、硼肥0.1%.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金铁锁优质高产栽培适宜的基肥和追肥施用量,采用正交设计L_(16)(45),研究了3个基肥因素机肥A、磷肥B、复合肥C和2个追肥因素磷酸二氢钾D、硼肥E不同水平配施后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和追肥的类型和施用量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不同,5个因素对金铁锁根产量影响依次为A、B、C、D、E;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生产金铁锁药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5),研究了3个基肥因素机肥A、磷肥B、复合肥C和2个追肥因素磷酸二氢钾D、硼肥E不同水平配施后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和追肥的类型和施用量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不同,5个因素对金铁锁根产量影响依次为A、B、C、D、E;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生产金铁锁药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复合肥30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磷酸二氢钾0.3%、硼肥0.05%;对金铁锁种子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B、D、C、E,生产种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2、磷酸二氢钾0.3%、硼肥0.05%;对金铁锁种子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B、D、C、E,生产种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磷酸二氢钾0.3%、复合肥450 kg/hm2、磷酸二氢钾0.3%、复合肥450 kg/hm2、硼肥0.1%。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化肥超施将导致土壤退化。采取野外现场数据采集研究和取典型试验区土样带回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化肥超施造成土壤退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化肥超施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超标,土壤团粒结构差,对于严重超标的土地,作物基本绝收。从近5年试验区作物产量变化可以看出,随着长期化肥超施,作物产量下降,土壤生产能力降低,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田施用生物有机肥替代无机化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探索生物有机肥在水稻田的使用技术,探索生物有机肥替代无机化肥的生产效果。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相比,处理区使用的45.8kg/667m2生物有机肥代替了对照区48.5kg/667m2的无机化肥,其中包括尿素30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kg,柯叉多5kg。为此,水稻田使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明显降低无机化肥的使用量,是一条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黄瓜需肥特点,合理配施有机肥和无机肥,不仅能克服有机肥效率低的缺点,满足黄瓜生长的要求,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的品质和风味;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因施肥过量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是黄瓜生产中施肥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施用无机肥料对土壤、水环境、大气环境及黄瓜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联合施用在黄瓜生产中的效果,以期为黄瓜生产中肥料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西瓜壮苗提供科学依据,以迁丽1号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西瓜苗期喷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对其幼苗生长、生物量及根际基质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苗期喷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其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干鲜重及壮苗指数均较对照(清水喷施)显著增加;根际基质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但真菌数量降低。西瓜苗期喷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穴盘幼苗质量,改善根际微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20.
油菜饼肥与氮磷肥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3-473
以紫红土为研究对象,对油菜饼肥与氮肥、磷肥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菜籽饼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从增产效应看,氮肥>磷肥>菜籽饼;花交互作用上,菜籽饼与磷肥效应优于氮肥与菜籽饼的效应;对作物品质的影响是菜籽饼大于氮肥,磷肥效应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