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凉市旱地对引进的6个谷子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410-4-2-2-1生育期适中,主要性状良好,抗倒伏性强;折合产量最高,为6 85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11号显著增产575.0 kg/hm2,增产率9.17%。0412-1-2-1折合产量6 208.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11号减产1.06%。综合比较,这2个品种适合引进平凉地区种植。0412-4-5具有特殊的籽粒颜色,采取合适的栽培措施改善抗倒伏性能,以丰富当地谷子品种,可进一步试种。  相似文献   

2.
以陇谷11号为对照,在静宁县对7个谷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籽粒产量以9410-4-2-2-1最高,达4 768.5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11号增产22.91%;0416-2-1-1-1、0412-1-2-1、029-5-5-3分别较对照增产22.20%、11.22%、4.30%,且综合表现优良。以上品种(系)适宜在静宁县山旱梯田地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与海拔高度对谷子(粟)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土、黄土和红黄土3种土壤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谷子优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红黄土相比,红土和黄土地种植的谷子籽粒蛋白质质量较高,主要氨基酸含量分别高25.4%和21.4%;必需氨基酸含量高23.2%和21.6%;除赖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人体的需求量;氨基酸指数高21.5%和21.9%.在较高海拔高度种植的谷子蛋白质品质较优,1100~1200m比900~1100m海拔高度种植的谷子主要氨基酸含量高8.7%,氨基酸指数高7.8%.因此,谷子优质栽培适于在1100~1200m海拔高度的红土或黄土地种植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已建立的栽培方法、收割时期预测甘蔗单产和含糖量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将寻求最佳收割顺序、收割期归结为最优化组合问题,并探讨了遗传算法(GA)的解题适用性,同时进行了几种基本设定的栽培方法推移、栽培方法构成项量、行列式特性的定性分析,为求最佳的甘蔗收割顺序、收割期、不同栽培方法的面积等提供解析方法.为不使栽培方法的构成比例发生变化,与通常GA算法采用交叉在不同个体问互相交替进行不同,开发了适用本研究的GA的自己交叉具体解析法.将收割第1年期作为过渡状态,第2年期为安定状态,将两期目的函数的合并作为一个适应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氢酶(CAT)参与植物的多种胁迫反应。为探究百合中的CAT基因与百合抗镰刀菌病害的关系,根据百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诱导的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SSH文库中筛选到的CAT基因中间序列片段,通过RACE结合RT-PCR技术从泸定百合中克隆到1个CAT基因全长c 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743 bp,包含1个1 4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2个氨基酸,命名为LsCat1(Gen Bank登录号:KU355272)。序列比对分析表明,Ls-Cat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已确定的CAT保守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s-Cat1与其它物种C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qPCR结果显示,Ls-Cat1经百合镰刀菌诱导后明显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百合抗镰刀菌病害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百合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CIPK(Seita.5G145900,命名为SiCIPK19)基因。为揭示SiCIPK19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特征、功能、进化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并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了其在谷子苗期不同逆境及关键生育期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SiCIPK19基因位于谷子5号染色体,基因组序列长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基因无可变剪切,且不含内含子。功能域分析和多序列比对发现,SiCIPK19蛋白具有非常保守的序列结构,与其他植物CIPK蛋白也非常相似。RT-qPCR分析表明,SiCIPK19基因被聚乙二醇6000(PEG 6000)、ABA、高盐和低温胁迫强烈诱导。此外,SiCIPK19基因在谷子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干旱条件下参与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谷子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尤其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CIPK基因逆境应答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善谷子抗逆性和提高产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不同区域稻田土壤复合体有机碳分配及δ~(13)C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位于5个不同区域(吉林龙井、河南封丘、浙江慈溪、江西进贤和海南海口)的代表性稻田,对其土壤复合体有机碳分配及δ13C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稻田土壤中各粒级复合体含量(质量百分比)变化主要体现在<2μm和>50μm粒级部分。南方稻田0-20 cm土层中<2μm复合体含量较20-40 cm土层低,而北方稻田0-20 cm土层则较20-40 cm土层高。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50μm各粒级土壤复合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0μm复合体有机碳含量则在稻田20-40 cm土层中出现急剧下降,显著低于表层。农田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10μm复合体中。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起源土壤对农田土壤复合体有机碳分配有显著影响,其中稻田耕作环境更有利于表层粗有机体的累积。不同区域稻田0-20 cm土层中,土壤复合体粒级越小,其有机碳δ13C值越高,碳库活性越低;而20-40 cm稻田土层中复合体有机碳库活性则并非严格遵循粗粒活性高于细粒的规律,在>50μm粗粒复合体中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珠三角部分蕉农采用香蕉和甘蔗轮作防控香蕉枯萎病,并取得一定成效,我国古籍《广东新语》也有香蕉-甘蔗轮作的记载,但是关于该轮作模式的作用、效果及控病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连作香蕉地轮作不同年限甘蔗对香蕉枯萎病的控制作用,并从土壤微生态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试验设置4个处理:连作香蕉11年(CK)、香蕉连作地-甘蔗1年-香蕉1年(GZ1)、香蕉连作地-甘蔗2年-香蕉1年(GZ2)和香蕉连作地-甘蔗3年-香蕉1年(GZ3)。研究轮作甘蔗不同年限对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结构,揭示轮作甘蔗影响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土壤微生态机制。结果表明,连作蕉地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为49.15%,而轮作甘蔗1年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至17.86%,轮作2年和3年甘蔗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仅为1.79%。土壤可培养细菌总数随着轮作甘蔗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总数和尖孢镰刀菌则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真菌总数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随轮作甘蔗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浮霉菌目(Planctomycetales)、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和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的细菌丰度呈随甘蔗种植年限增加而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和军团菌目(Legionellales)的细菌丰度则呈随甘蔗种植年限逐年降低趋势,并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连作香蕉地轮作甘蔗,能够显著降低后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并且随着甘蔗轮作时间年限的增加,发病率逐年降低。轮作甘蔗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间接影响尖孢镰刀菌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轮作2年甘蔗,即可达到显著控病效果。此结果与《广东新语》中关于香蕉-甘蔗轮作年限的记载一致。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引起维管束坏死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毁灭性最强的植物病害之一。我们在古籍《广东新语》找到有关香蕉-甘蔗轮作的记载,经大田试验证明,连作蕉地轮作甘蔗2年后,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大幅下降至1.79%。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探明连作蕉地轮作甘蔗,后茬香蕉的持续抑病效果及其机理。连作蕉地轮作甘蔗2年后,测定回种不同年限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蕉地轮作甘蔗2年后,甘蔗地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仅为1.79%,后续3年发病率逐年递增,分别为21.93%、25.80%和28.81%,但均低于多年连作蕉地的平均发病率(49.15%)。土壤放线菌和尖孢镰刀菌总数随香蕉种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酸杆菌门(32.86%)、变形菌门(28.85%)和绿弯菌门(12.33%)3个菌门为香蕉-甘蔗轮作系统香蕉根围土细菌的优势菌门。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细菌相对丰度随回种香蕉逐年增加,并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浮霉菌目(Planctomycetales)、球杆菌目(Sphaerobacterales)、乳酸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细菌随香蕉回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连作蕉地轮作甘蔗2年后,4年内仍能保持较好的抑病效果。本模式具有轮作时间短、抑病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土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多种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公式大多存在地域性限制,分析其应用情况能够反映这些公式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应用前景.该文根据1996~2000年陕西省榆林、延安与西安三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以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为标准, 对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10种方法进行比较.线性回归,平方根误差与平均偏差方法检验的结果显示:Penman系列方法之间关系密切,Kimberly PM-72方法最好.不同方法之间在夏季的差异较大,春秋季较小.在需要数据较少的方法中Privstley-Taylor方法接近penman-Monteith方法.FAO-Rad、FAO-BC、Hargreaves与Makkink4种方法与其差异明显,而且存在地域差异.在本区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对其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1.
急流河道的特征一般表现为断面复杂,比降大,反坡多,形状不规则,流量、流态复杂,泥砂变化显著,基岩表面时隐时现。为此,对急流河道进行测算时,决定了把水流和泥砂的动态采用二维或三维处理。河床演变计算大致分为水流的计算、输砂量的计算、河床演变量计算3个模式。以河床形状随着地点显著变化的湍急河流为对象,对一维河床演变计算法有关事项加以解释,初步解决了湍急河流易发生的缓、急流混合的水流和在部分区间里基岩时隐时现等特殊性问题,说明计算模式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导苗管式栽植机改进部分的结构和整机形式,提出并阐述了栅条式扶苗器的基本要求、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栅条式扶苗器的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导苗管式栽植机设置扶苗装置是稳定和提高栽植性能的技术关键,大大加强了栽植机对土壤和秧苗条件随机变化的适应性,使秧苗直立度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7.3%,从而减小了栽植质量对工作部件调整的依赖性,方便了机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于红博  杨劼  包铁军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02-105,114
利用GIS软件对黑河金盆水库下游周至县的一些基础资料进行处理,利用内插法,生成洪水淹没区实体地形图.利用损失率计算模型对淹没区内损失状况进行了预评估.结果认为,金盆水库遭受10 000 a-遇的洪水重现期发生漫顶溃坝时,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0.35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为9.0639亿元.通过对水库溃坝洪水淹没损失的计算分析,可以让防洪决策人员及水库管理人员对水库洪水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认真做好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防止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小的环状单链DNA病毒容易被扩增、克隆和测序,这大大加快了公用数据库里玉米线条病毒序列增加的速度。目前划分玉米线条病毒种的标准已重新确定,但该标准很难应用于大量序列数据。近年来由于缺乏严格的标准化分类方法,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有问题的玉米线条病毒种的提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非开普敦大学传染病和分子医学研究所计算生物学研究小组的Brejnev Muhire及其合作成员通过大量的序列比对和程序研发工作,提出了一套基于全基因组两两相似性比对的玉米线条病毒属病毒分类标准,同时开发了可以计算和绘图的开放式计算机程序SDT(种的界定工具),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Archives of Virology》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