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叶绿素法对洪门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估算鲢鳙鱼产潜力.结果表明,洪门水库初级生产力为3.08 gO2/m2·d;鲢鳙鱼产力为361.50 kg/hm2,年产1843.66 t;鲢鳙合理放养量为774.71 kg/hm2,1.55万尾/hm2.  相似文献   

2.
在面积约为1330m2的池塘中进行观赏鱼新品种蓝花长尾鲫的精养试验。经过近150d的饲养,生产蓝花长尾鲫557.5kg、鲢鳙104.5kg,蓝花长尾鲫的平均规格为20.2g/尾,获利润10652元,平均利润达7989元/1000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东平湖生态渔业模式及环境效应,采用陆基网围实验方法,分别设置4个鲢鳙、3个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不同放养密度组合,研究不投喂网围综合养殖系统鲢鳙蟹生长、沉积物碳氮磷(STC、STN、STP)积累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显示:(1)本实验条件下鲢鳙、河蟹最佳生长密度分别为0.35 ind/m2、0.30 ind/m2。随鲢鳙放养密度增大,鲢鳙平均体重和成活率显著降低、数量和产量显著上升;随河蟹放养密度增大,鲢鳙平均成活率、数量和产量略有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河蟹平均体重、数量和产量与鲢鳙、河蟹放养密度均无明显关系,成活率随河蟹放养密度增大显著降低,随鲢鳙放养密度增大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2)与生产实践相比,实验E1组收获河蟹成活率提高60.7%、产量提高47.1%、体重降低9.22%,H2组收获鲢鳙成活率、产量、体重平均值分别降低了46.4%、51.8%、8.3%,饵料不足是主要限制因素。(3)系统STC、STN、STP净化平均值分别为(12.02±7.43) mg/g、(0.76±0.42) mg/g、(0.25±0.10) mg/g, ...  相似文献   

4.
马旭洲 《水利渔业》2001,21(3):36-37
主养鲤鱼试验池5口,鱼种放养密度均为900kg/hm^2,改变鲢鳙的放养比例,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鲢鳙比1:3为最佳效果,单产最高(9720kg/hm^2),饵料系数最低(2.01)。  相似文献   

5.
方中平 《水利渔业》2007,27(3):111-112
鲢鳙对保护千岛湖水质有重要作用,平衡中心湖区水质的鲢鳙存量为6.6 g/m3。2005年5月以来,垂钓者使用“爆炸钩”、“一线多钩”、“刹钩”等违规渔具钓刹各类鲜鱼的现象日益加剧,钓刹鲢鳙鱼现象严重,对库内鲢鳙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垂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查处取证难,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不充分。管理对策是划定娱乐性垂钓区,规范垂钓行为,加大养鱼治水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6.
于2014年6-8月对渭河流域陕西段4座水库的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测算了各个水库的鱼产力和鲢鳙放养量。结果显示,4座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鉴定出8门40种属,密度为12.00×10~4~132.50×10~4个/L,生物量为0.394 4~2.767 0mg/L;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2 180个/L,生物量为0.205 7~1.852 0mg/L;初级生产力(水柱平均日毛生产量)为0.405 3~2.206 5mg(O_2)/(m~2·d)。基于浮游生物的鱼产力为鲢鱼32.55~230.70kg/hm~2,鳙鱼46.28~231.60kg/hm~2;基于初级生产力计算的鲢鱼产力为26.23~142.28kg/hm~2,鳙鱼为14.75~80.31kg/hm~2。各个水库鲢鳙的合理放养量分别为98.13~621.63kg/hm~2、48.83~249.54kg/hm~2。  相似文献   

7.
2016年4月(丰水期)、7月(平水期)和11月(枯水期)于水体上(距水面0.5m)、中、底(距水底0.5m)层分别采等量水混匀,调查新疆蘑菇湖水库的理化因子状况及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综合评价水库水质营养状况,并根据浮游生物现存量估算滤食性鲢鳙的鱼产力,以期通过合理放养鲢鳙降低水库过量氮磷含量,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结果显示:采样期间蘑菇湖水库平均pH为8.33、平均水深4.55m、总磷含量0.29mg/L、氨氮含量4.94mg/L,水质为富营养型水库;共鉴定浮游植物90种,浮游动物36种,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72mg/L和3.79mg/L,鱼产力分别为鲢468.18t和鳙720.13t。鲢和鳙的理论合理最大放养量分别为27.41万尾和70.33万尾,鲢∶鳙比例约为1∶2.57。  相似文献   

8.
利用渗漏池芦苇、水草生长茂盛适合河蟹生长的优势,投放幼蟹,搭配鲢鳙夏花。幼蟹放入池塘前清洗消毒,注意调节水质,科学投饵。收获商品蟹204 kg,鲢鳙秋片鱼种114 kg,产值29 108元/hm2,纯利润16 881元/hm2。  相似文献   

9.
在长荡湖网围主养河蟹基础上,实施"护渔活水"模式试点,种植浮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使用生物制剂,放养鲢鳙、黄尾鲴、螺等(生物总量27.67g/m3)调控水质,达到高温减损、主养增收等目标,667m2新增综合经济效益2371元,其中放养利润占85.53%;667m2消减总氮113g、总磷33g,667m2输出总氮7.43kg、总磷0.52kg,增加碳汇33.67kg、消耗藻类4488.69kg,667m2生态效益价值1380.68元,其中输出藻类和氮磷生态效益价值占65%与33%。  相似文献   

10.
<正>为持续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笔者在姜堰区蟹池套养青虾示范基地进行了河蟹、青虾生态混养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示范模式特点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水体立体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该场在成蟹池中套养了青虾、鳜鱼、鲢鳙等,提高了蟹塘综合养殖效益。亩放规格为100~140只/千克的扣蟹1 300~1 600只、6~8厘米/尾的鳜鱼苗5~10尾、2 000尾/千克的青虾苗0.5~0.75千克、6尾/千克的鲢鳙各10尾,或投放鲢鳙夏花。从3月下旬-10月底,每天投喂适量螺蛳。  相似文献   

11.
白石水库渔业资源本底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石水库2000年建成,正常水位127m,相应库容10亿m^3,面积79.5km^2。库水属中等软水,营养盐丰富,浮游植物平均9.771mg/L,浮游动物4mg/L,水质富营养化,有害物质中石油类含量较高。水库应优先发展生命周期短鱼类,控制鲢鳙,增加草食性和腐食性鱼类,保护土著鱼类。  相似文献   

12.
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湖泊围栏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控制蓝藻水华在生物操纵示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2004和2005年,研究了太湖梅梁湾生态修复区内大型生物控藻围栏中鲢鳙的季节生长特征,分析了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鲢鳙生长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很大,鲢在养殖密度低的2004年和养殖密度高的2005年的日均增重分别为6.07 g和4.30 g,鳙则分别为11.29 g和5.09 g。鳙的生长速度比鲢快,但受密度影响的程度比鲢大。从季节变化来看,鲢属于单峰型生长,生长速度和水温显著正相关;而鳙一年中呈现出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5~6月和9~10月,夏季爆发的蓝藻水华对鳙的生长速度有所抑制。为使当年投放的鱼苗在年底能达到出售的商品规格,太湖梅梁湾水域围栏养殖鲢鳙的初始鱼苗投放密度应低于12 g/m3。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稀养池与密养池(其比例为3:2),进行四级培育鲢鳙大鱼种,46公顷鱼池年均产量6162kg/公顷,高产池为12750kg/公顷,鱼种成本为2.06元/kg。  相似文献   

14.
研发一种大水体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为大水体的缺氧、水体污染提供一种解决方法。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自动化驱动系统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解决了电能消耗问题;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实现了增氧过程中氧溶解浓度检测和智能感应运行;自动化驱动系统通过智能感应信号和电子差速控制系统实现增氧机原地转向、转弯和直行3种运动模式的移动,增加了增氧面积。使用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增氧试验表明,80 min内1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9 mg/L,2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3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7 mg/L,4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改善水质试验表明能有有效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氮磷含量;养殖试验表明,增加鲤产量35.3%、鲢鳙产量31.2%。  相似文献   

15.
在2座小(一)型水库中,利用13只1.27 hm2网围培育鲢鳙夏花,产量4 177 kg/hm2,平均规格821尾/kg,产值83 550元/hm2,盈利59 094元/hm2.  相似文献   

16.
孙燕生 《齐鲁渔业》2006,23(4):31-31
浙江省淳安县安阳、横沿是千岛湖的湖边乡镇,当地一些农民利用千岛湖天然饵料发展鲢鳙网箱生态养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全县鲢鳙网箱生态养殖的发展。2004年全县鲢鳙网箱生态养殖达73 hm2(1100亩),占全县网箱商品鱼养殖总面积的69.62%;销售生态养殖鲢鳙1115 t,产值1 227 万元,分别占全县网箱商品鱼销售量、产值的42.95%和  相似文献   

17.
水库围网培育花鱼种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座小(一)型水库中,利用13只1.27hm^2网围培育鲢鳙夏花,产量4177kg/hm^2,平均规格821尾/kg,产值83550元/hm^2,盈利59094元/hm^2.  相似文献   

18.
胡俊仪 《水产养殖》2023,(10):66-68
<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我国淡水养殖主要养殖品种,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二,因其形态相似、习性相近,在池塘和水库中通常被混养在一起,人们合称其为“鲢鳙”。鲢鳙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活率高、养殖成本低等优点,深受养殖户的青睐。鲢鳙为滤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19.
鲢鳙混养对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水质影响的围隔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而不同混养比例下蚌的成活率、蚌壳宽及蚌重增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围隔TP显著低于100/0(P<0.05),COD显著低于100/0及70/30(P<0.05),NH3N显著低于100/0(P<0.05)以及PO4P显著低于70/30(P<0.05)。因此,综合蚌生长及水质指标,混养比例30/70围隔对三角帆蚌养殖最有利。  相似文献   

20.
利用Biolog技术就滆湖原位围隔内鲢鳙放养密度和比例对水体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试验阶段后期不同围隔内水体微生物对碳源总量的利用相对于试验中期有较明显的变化。未放养鲢鳙的对照组(A0)在试验后期对于碳源总量的利用低于各实验组(A_1:鱼密度40 g/m~3、鲢鳙比7∶3;A_2∶40 g/m~3、3∶7、A_3∶80 g/m~3、7∶3和A_4∶80 g/m~3、3∶7)。试验中期和后期,利用比例较高的碳源类型均为聚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后期不同围隔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方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的碳源主要有16种,分别属于聚合物、糖类、羧酸、氨基酸。实验中期和后期围隔水体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指数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代谢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实验组A1,实验组A4碳代谢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根据鳙的绝对生物量、多样性指标以及对碳源的总量利用,可以得出以鲢鳙主导的微型生态系统中,鳙的绝对生物量对于水体微生物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