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针对枣阳市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发生病虫害有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及红蜘蛛等.并结合气象因子、栽培模式、病源基数等因素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庆文 《广西植保》1998,11(4):23-25
稻瘿蚊(PachydiplosisOryzaeWoodMason)是近十年来为害贺州地区水稻的主要灾害性害虫之一。70年代初之前,稻瘿蚊主要在山区、半山区间歇性发生,分布在昭平的黄姚,贺县的开山、桂岭,富川的柳家等20个乡镇,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达州地区历年水稻稻飞虱发生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达县近20年来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情况连续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明确了白背飞虱是本地区水稻致害成灾的主要虫种,7月上、中旬的四(2)代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的五(3)代是本区一季中稻上的主要为害世代,并对本地区稻飞虱发生为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本地区稻飞虱的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玲 《植物医生》2002,15(6):6-7
1 小麦锈病1.1 发生规律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包括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小麦锈病是一种高空远距离传播、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其流行程度决定于菌源和气候条件。病菌借风力传播。阴雨、雾气、露水大的天气及地势低洼 ,田间湿度大 ,均有利于发病。1.2 防治方法1.2 .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 ,及早追肥 ,严防迟施或偏施。及时清沟排渍和叶面喷施钾肥。1.2 .2 早期预防 使用包衣种子或用 0 .5kg种子1g粉锈宁拌种播种。1.2 .3 适时用药 当小麦地发现有中心病株时 ,立即进…  相似文献   

6.
小麦病虫害有着三个共同的侵染、为害时期,即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穗期,这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抓住小麦这三个关键时期,根据发生的种类,选择对路的杀菌、杀虫剂混合施用,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一)播种期一次性施药技术播种时用种子包衣和...  相似文献   

7.
阴山北麓地区农作制度演变历程及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山北麓地区农作制度演变主要经历了撂荒制、压青休闲制、草田轮作制和集约制四个阶段。不同时期主导农作制不同,撂荒农作制在清朝以前占主导地位;压青休闲制主要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实行,解放初期也曾有大面积的实施;草田轮作制在解放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集约制目前还只呈点状分布,面积不广。研究发现,阴山北麓农作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演变;演变具有前进性,农作制度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自然向人工方向演变;其演变还具有继承和发展性,各农作制度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有飞虱科昆虫49种[10],能对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种群,俗称为稻飞虱.稻飞虱是目前广西水稻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病虫.本文叙述了稻飞虱在广西的发生演变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发现,近30a来秦都区麦田杂草经历了3个明显的演变过程,进而分析了演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庆臣 《植物医生》1995,8(6):19-20
枣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张庆臣(山东省阳谷县植保站252300)近些年来,由于病虫危害,枣树生产出现了大滑坡,据阳谷县调查,全县共计1049个自然村,80%的自然村只有几棵枣树,平均每株年产红枣不足10公斤,甚至绝产。为达到有效地防治枣树病虫...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病虫害调查是开展茶区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检疫的基础.本次调查目的是查清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发生情况等,为湖北省常规茶园的无公害转换工程及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义  汪以 《植物检疫》1999,13(3):28-29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引起的病害,是我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受侵小麦常因种子根、地下茎及次生根受侵害腐解而导致植株矮小、粒小、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枯白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  相似文献   

13.
乐至县从1998年以来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和2006年小麦条锈病在乐至县一些乡镇发病严重。据统计.2005年全县发生面积16333hm^2,2006年发生面积20400hm^2.分别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3.1%和91.3%。在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局以及植保植检站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植保植检站测报人员根据小麦条锈病历年发生发展规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准确及时发布植保情报和电视预报.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科学选用高效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  相似文献   

14.
降水是径流的基本来源,分析极端旱涝条件下降水与径流之间演变规律的异步性,可有效表征径流丰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基于渭河流域降水、径流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渭河流域面降水量及12个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12),对比典型频率下SPI12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径流系数的影响;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时间序列分析法挖掘SPI12和年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对比演变规律的同步及异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5%、50%、75%频率下,流域面降水量分别为582.5 mm、518.6 mm、467.5 mm。SPI12第一主成分减少趋势显著,自1991年7月开始突变,于1962-09(1962年9月,下同)—1969-07—1983-02—1985-08—1991-07—1999-12呈现湿润~正常~湿润~正常~干旱状态。渭河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自1989年开始突变,且分别于1950—1968和1982—1993年经历湿润和正常阶段,于1970—1974、1976—1980、1994—2007年经历干旱阶段。以流域内大规模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及城市化等为代表的人类活动使流域年径流量较SPI12第一主成分突变年份提前,使二者于1970—1996年间旱涝类型不匹配,年径流量相对SPI12第一主成分呈现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条锈病是安顺市小麦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面积大,流行范围广,局部重发生,直接影响小麦生产。文章对该病在安顺的发展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项海兰  余春艳 《湖北植保》2007,(4):16-16,30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棉花害虫危害有所减轻,不仅棉铃虫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棉蚜发生量也在削减。我们通过对近十七年棉蚜的测报资料、发生实况等进行汇总分析,摸清了棉蚜在我市棉田的发生演变特点,找出了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嘉兴市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今后流行概率。分析指出,充足的菌源是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必要基础,抽穗—花期遇适温、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促进因素。另外,品种抗性差、常用药剂防效下降也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宣城市小麦赤霉病为偏重发生年份,显著重于常年。笔者通过对我市2012年小麦产区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发现2012年小麦赤霉病呈现初见偏早、不同成熟期、品种、区域间发生程度差异大特点,并分别从菌源、品种、气候、栽培制度、山区小气候、防治等因素对发生特点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针对性地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时,用400L/100kg种子制剂量吡虫啉.戊唑246克/升悬浮种衣剂进行进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赤霉病、麦蚜等主要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以800L/100kg种子制剂量的吡虫啉.戊唑246克/升悬浮种衣剂拌种,对穗期小麦蚜虫、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好。对小麦出苗时间产生一定影响,但出苗率均在90%以上,能确保一播全苗,并都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发生历史及演变原因简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稻纹枯病(Rhizocotoniasolanikühn)自1905年在日本首次被佐佐木忠次郎博士发现后,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了。该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人们所忽视,不经意间,它的发生地域已由亚洲迅速扩展蔓延到了非洲、欧洲和美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1 发生历史演变过程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发生为害情况的报道最早见诸于著名植物病理学家魏景超教授1934年的研究。他对当时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尤其是对该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作了深入的研究,确定其属于R.solani。  建国前,此病仅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