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草甘膦钾盐为供试除草剂,设计其不同用量以及与不同助剂配套的处理,以当地常规除草剂为药剂对照,在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开展了化学除草试验,调查草甘膦不同处理对试验田种植的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田间主要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以对照药剂硝·烟·莠去津+松·喹·氟磺胺对作物的药害最大,药后7 d在大豆、玉米上的药害分别达3级、1级;草甘膦处理对作物的药害较轻,低剂量处理区未见药害,高剂量处理区药后7 d在大豆上产生2级药害,药后15 d降至1级,药后30 d药害消失,作物恢复正常生长。草甘膦钾盐低剂量+甲基化植物油助剂处理对田间主要杂草藜、反枝苋、稗的整体防效最高,药后45 d的株防效为94.12%~95.40%,鲜重防效为94.71%~98.83%,相应处理区玉米、大豆的产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腐烂茎线虫种内不同群体形态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国内的13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荷兰的鳞球茎茎线虫群体进行了ITS1区的扩增和5种限制性内切酶RsaⅠ、HaeⅢ、MspⅠ、HinfⅠ、AluⅠ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发现13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存在2种不同的酶切图谱,2种图谱在RsaⅠ、HaeⅢ、HinfⅠ和AluⅠ4种酶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而鳞球茎茎线虫群体的RFLP图谱与腐烂茎线虫的RFLP图谱相比则在全部的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根据RFLP酶切图谱的差异,可以将腐烂茎线虫的13个群体分为A、B2种基因型。A基因型包括DeSD1、DeSD2、DeSD3和DeJS14个群体,B基因型包括DeAH1、DeAH2、DeHB1、DeHB2、DeJS2、DeSX、DeSD4、DeTJ1和DeTJ29个群体。对ITS1区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A基因型4个群体的差异在1%~4%之间,B基因型9个群体的差异在0~1%之间,鳞球茎茎线虫与腐烂茎线虫种间的差异在39%~48%之间。对4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鳞球茎茎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测量,发现腐烂茎线虫群体的2个基因型间除在4个形态测计值c值、尾长、V值和V'值存在显著差别外,在其它形态测计值上并无显著差异。ITS1区的RFLP图谱和序列比对以及形态测计数据都表明中国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存在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和比较了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相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该萃取物对线虫的触杀活性明显增强,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病害是大豆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对世界大豆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采用根染色法和常规土壤线虫分类鉴定技术研究了连作和轮作两种耕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和根系上各龄期胞囊线虫数量显著增加(95.6→335.5),而轮作积累很少(10.3→31.8),感病品种中J2的侵入数量决定了大豆胞囊线虫形成胞囊的数量(22.8→95.6,129.4→335.5)。玉米-玉米-大豆的轮作方式使胞囊积累最少(10.3)。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总数高于连作,主要由于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优势属Helicotylenchus和优势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线虫PP的相对丰度高于连作,但大豆胞囊线虫的相对丰度正相反,连作(33.65%)高于轮作(0.91%),说明Heterodera glycines可以作为土壤线虫的关键属种用以指示土壤发病的严重程度。研究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研究证明土壤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优势属种和关键属种可以有效地指示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和大豆田的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增效作用及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二者混配组合对其的联合毒力,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并比较拌种、沟施及苗期茎基部喷淋3种施药方式对黑痣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以质量比3∶1、2∶1、1∶1和1∶2进行混配时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7、2.7、2.5和1.9,其中2∶1和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1桶混以240 g(a.i.)/hm~2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优于拌种和苗期茎基部喷淋的防效,沟施方式下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为65.3%,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为71.6%,增效系数为1.1,表现增效作用。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有效成分质量比1∶1的混配组合以240 g(a.i.)/hm~2为推荐剂量沟施可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6.
拮抗链霉菌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大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利用拮抗链霉菌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大田试验研究。拮抗链霉菌接种在0.8公顷的病田中。不同接种量和接种方法均显著地影响防治效果。3年的试验表明:拮抗菌系以蛭石接种形式防效优于种薯浸泡。一般情况下,连续2年接种或高接种量的防效优于1年或低接种量的防效。不同菌系的防效差异明显,单个拮抗菌的防效优于2个拮抗菌混合使用的效果。甜玉米和大豆轮作结合拮抗菌显著降低了马铃薯疮痂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生防细菌,初筛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复筛以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为靶标线虫,采用直接触杀法对土壤分离细菌进行筛选。获得8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其中D45菌株发酵液的杀虫活性最好。其发酵液上清5倍稀释液处理24、48 h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9.8%、72.1%和60.9%、70.4%。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侵染前采用D45菌株发酵液进行土壤处理,可显著减少水稻根结数。D45高活性菌株产生的杀线虫物质对蛋白酶稳定,但不耐热和酸。经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45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D45菌株对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研究了21个国内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群体和1个韩国马铃薯茎线虫(D.destructor)群体的rDNA-ITS序列,从21个国内群体中扩增出2个大小不同的ITS片段,分别约为940bp和1100bp;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对发现其ITS区存在特异性差异,分别命名为A型和B型,其中18个群体DdTH、DdCL、DdJN、DdMY1、DdYX1、DdZZ、DdLN,DdDX1、DdFN,DdYX2、DDSX1、DdDX2、DdXY,DdLL、DdSX2、DdLY,DdMY2和DdPY的ITS扩增产物约为940bp,称之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940bp),3个群体DdSH,DdTS,DdYS为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1100bp)。设计构建并筛选出A型和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对特异性引物DdS1/DdS2和DdL1/DdL2,分别扩增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的特异片段252bp和485bp;引入D3A/D3B作为内标,设计出一步双重PCR检测技术;同时优化了检测体系和PCR反应程序。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不同型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 rDNA-D2/D3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危害甘薯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rDNA-ITS基因片段长度存在A型(900bp)和B型(1100bp)2个类型,A型腐烂茎线虫群体的ITS片段比B型群体少200bp。为了进一步研究这2种类型群体的发育关系,本文用线虫通用引物D2A和D3B对来自国内的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韩国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rDNA-D2/D3区进行了PCR扩增,均产生大小一致的片段,长度约为780bp,克隆、测序后用DNAMAN5.2软件和MEGA4软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我国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只有20余个碱基的差异,相似率达97.2%。基于UPGM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很好地区分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A型和B型群体,展现出了群体的来源及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治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不同颗粒剂配方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其防效,同时进行多基点田间试验以筛选对茎腐病防效明显并具有增产效应的木霉菌生防颗粒剂。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2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苗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高,为65.57%,3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成株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好,为40.00%;1~4号4种木霉菌颗粒剂均能提高玉米的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10余个综合试验站对1号木霉菌颗粒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玉米增产效果在8%以上。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淡紫拟青霉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紫拟青霉作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生防真菌在大豆孢囊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上开始推广应用,本研究测定了该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效果,通过设置25、50、75、100kg/hm2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及5%涕灭威颗粒剂10kg//hm2计5个处理,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和涕灭威处理后,小麦根内孢囊线虫幼虫数量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 在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所有处理与空白对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100kg//hm2的防效最好,达到40.22%,这一剂量导致收获期土壤中的孢囊数量较对照减少59.82%,可见淡紫拟青霉在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红麻根结线虫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我国红麻上的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1号和2号小种,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2号小种,南方根结线虫是优势种。它们都不为害棉花、花生、小麦、芝麻和苎麻,对高粱和玉米为害极轻。丝瓜、西瓜、番茄和空心莲子草为其共同寄主。南方根结线虫还侵染大豆、豇豆、苦瓜、菜瓜、南瓜、茄子、辣椒、烟草、黄麻、甘薯、黄瓜、白菜、莴苣、菜豆和扁豆等作物。红麻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主要分布在0~40cm 土层内,砂壤土中的线虫密度大于黄壤土。病原线虫以卵和二龄幼虫主要在病株残体中越冬。实行轮作、清除病残和药剂处理土壤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技术措施对蔬菜根结线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熏蒸结合水旱轮作、清除病残植株结合翻耕晒垡进行蔬菜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结果表明,两种措施均对蔬菜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用化学杀线虫剂10%噻唑磷颗粒剂、10%硫线磷颗粒剂、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3%氯唑磷颗粒剂实施了大田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对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最好,其制剂用量15kg/hm2处理后30d和60d对土壤中J2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5.12%和95.18%。  相似文献   

14.
为害地黄的大豆孢囊线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害栽培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lbosch.,f.hueichingensis Hsiao)的孢囊线虫,经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在地黄与大豆间的交互接种试验,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ines Ichinohe,1952)。本文报道了该线虫的主要形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该线虫在北京此区地黄上一年发生5-6代,平均土温24.5℃时完成一代约须27天;20.2℃时约须35天。干燥使孢囊中的卵和幼虫的生命力急剧下降。地黄根浸出液对幼虫孵化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轮作与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线虫的主要措施;D-D混剂处理土壤及热水处理繁殖材料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该线虫除为害地黄外,尚可侵染高黄芩、黄花毛蕊花、比利牛斯金鱼草、小叶野决明和歪头菜等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灌阳种植模式为一季稻+再生稻的稻区开展灭鼠示范,发现0.25 mg/kg雷公藤甲素毒饵处理、0.005%溴鼠灵毒饵处理和捕鼠夹处理对示范区鼠类均有较好的灭杀效果,防治前鼠害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后为轻发生,校正防效为67.46%~85.73%。3个处理中,以溴鼠灵处理的防效最高,雷公藤甲素处理的防效最低。3个处理均收到较好的防治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线虫拮抗土壤、线虫拮抗植物根表、普通植物根表,并首次尝试从北方根结线虫雌虫和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分离筛选具有防治危险性线虫病害潜力的生防细菌。在室内试验中,10株细菌菌株对北方根结线虫J2和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致死作用,其中9株能杀死大豆胞囊线虫J2。在温室试验中,8株菌株对线虫病害的防效在38.2%~66.2%之间。经鉴定,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 monas sp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7.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表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由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所致,在玉米植株中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腐烂,引起组织软化。病菌随病残组织在田间、地边越冬。夏季暴雨多、空气湿度大、虫害发生重等对病害发生有利。提出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治虫害、适时施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腐烂茎线虫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严重为害马铃薯和甘薯。为摸清腐烂茎线虫在我国发生、为害的形势,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检疫防控措施,整理了2010—2018年全国农业植物疫情年报数据,由此总结近年来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扩散及防控的情况,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萎病在北京市郊区当日平均温度20℃时,棉田开始发病,24—28℃时,发病最烈,低于24℃或高于28℃时,病势减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发病严重。棉花从苗期到吐絮期均能受其侵染为害,以蕾期受害最重,发病率达20.9—60.6%。防治棉花枯萎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73—74年,鉴定出陕721品种属高抗类型,蕾期发病率2.5—8.9%,病情指数31.5—35.4;药剂防治采用杀线虫剂滴滴混剂和杀菌剂多菌灵按10:2作土壤处理,蕾期防效可达85.2—100%,比单施杀菌剂或杀线虫剂防效提高20—30%,与小麦、玉米、水稻轮作3—4年,病害可减轻95%以上,病叶、病秆经高温(煮沸后再煮半小时以上)处理,病菌能被杀死。经处理的病叶喂猪,猪粪不带菌。无病土育苗移栽,发病率21.4%,直播棉田发病率63.3%。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拮抗菌株,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以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靶标菌的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用抑菌圈法筛选效果良好的拮抗菌株并进行种类鉴定、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1株对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SM3-7。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SM3-7鉴定为核粒链霉菌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抑菌谱广,对玉米上的8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轮枝镰孢菌抑菌圈直径可达(28.03±0.45mm)。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SM3-7发酵液对抗病品种“良玉99”和感病品种“全玉1233”的玉米茎基腐病14d防效分别达77.28%和76.12%,21d防效达72.20%和71.89%。核粒链霉菌菌株SM3-7发酵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为利用微生物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