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足迹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各行业水资源占用情况,是当前国际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从水足迹理论出发,结合广西各行业用水数据,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农作物需水量CROPWAT计算软件与CLIMWAT气象数据库,估算了2011年广西水足迹及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11年广西水足迹为754.85亿m3,人均水足迹为1 625.1 m3,水资源压力指数为55.89%,进口依赖度为12.52%,自给率为87.48%;农作物产品用水量最多,其次为动物产品,而农作物用水量中,粮食、甘蔗所占比例最大。与中国其他地区及平均水平相比,广西人均水足迹、自给率、进口依赖度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因此,应加强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高重复利用率,建议增加粮食调入量,优化本地甘蔗种植模式,发展本地粮食种植业。  相似文献   

2.
畜禽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对畜禽产品进行水足迹评价能够清楚地认识其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目前,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水资源消耗也在持续升高,因此研究如何缓解畜禽产品生产带来的水资源压力,已成为人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评价畜禽产品的用水量和对不同生产阶段的用水分析,将有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确定用水量最大的过程,并针对性地实施提高用水效率的战略。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畜禽产品水足迹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畜禽产品水足迹评价方法,展望了畜禽产品水足迹的发展,最终提出以下降低畜禽产品水足迹的主要措施:1)减少饲料生产的水足迹;2)提高饲料转化率;3)水资源管理和提高畜禽动物生产性能;4)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3.
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而农业节水灌溉较落后,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不完善。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更新观念,研究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方法,向高效、节水和环保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今后的节水灌溉要向着加大节水灌溉设备建设力度、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农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研究,以便节约农业用水,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存丽  丁爱芳  陈子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68-5170,5174
以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7年流域内各省(市)的水足迹投入产出表,分析了3次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2007年,流域内第一产业的完全用水系数最大,用水主要集中在直接用水方面;第二、第三产业用水主要集中在间接用水方面;2007年太湖流域水足迹为453.30亿m3,净外部水足迹为63.98亿m3,占全流域水足迹的14%.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水大户,但普遍存在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的现象。根据“十三五”统计,全国灌溉面积共0.668亿hm2,中型以上灌区灌溉面积0.34亿hm2,占全国灌溉面积的50.20%,由此可见,灌区节水潜力巨大。通过积极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并采用新的灌溉方法、新技术、新设备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农业节水,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农业节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影响因子敏感性及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物用水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水足迹为农业用水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进行水足迹调控,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足迹概念体系,利用改进的水足迹量化方法对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在研究时段内的演变特征;利用单因素轮换(One-At-A-Time,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和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农业生产投入因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4.71 m3·kg-1,下降到2010年的1.52 m3·kg-1;同时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波动性下降期(1981-1987年)、快速下降期(1988-1995年)、缓慢下降期(1996-2010年),该变化规律与灌区农业生产和灌溉水平的发展特征基本一致;从水足迹的蓝、绿水构成来看,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中蓝水足迹比例超过90%,而绿水足迹比例不足10%,这与灌区农业生产用水特征相一致。敏感性分析显示,水足迹对各个因子的敏感性差别十分显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在±20%波动的情况下,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0%、±24%、±2%、±63%和±4%,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余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较低。贡献率分析显示,研究时段内相对湿度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促使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增加。而日照时数的下降、化肥使用量以及灌区用水效率的提高促使了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降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89%和-39.42%,而气候因子的综合贡献率仅为2.80%,对研究时段内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贡献率最大的是灌溉水利用系数,其次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而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三者的贡献率相近,贡献率最小的是日照时数,这主要是因为日照时数在研究时段内的变率较小。【结论】气候、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作物生产水足迹的主要因素,就河套灌区而言,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使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子在研究时段内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水足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内蒙古地区水资源现存问题和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基于水足迹理论对内蒙古1998—2018年用水结构进行分析,并评价区域水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全区水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总水足迹达778.58亿m3。从构成上看,农业蓝绿水足迹始终占总水足迹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72.43%~82.97%。对比各地级市用水特征,由于阿拉善地区生态蓝水足迹较高,因而人均蓝水足迹最高;兴安盟降水量大、作物产量较低,因此人均绿水足迹最高;研究区总体水资源压力始终处于较高状态,乌海地区水资源压力位居第一,但研究区总体上尚未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综上,内蒙古地区亟需通过调整用水结构等以改善当地水资源利用现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于干旱地区来说,节水设备的使用固然是至关重要的。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依然是不争的事实,节水设备的使用只是减少水源灌溉过程中的水流失,如果能够减少水源的使用,干旱区的农业节水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艺节水是现代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中重要的节水方式,对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与农业节水的融合进行分析,从减少用水的角度提高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刘洋  常智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221-226
基于水足迹理论,提出农产品水足迹的概念,用以量化农产品生产用水对当地以及全球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在明确农产品水足迹相关概念的前提下,对比了农产品水足迹与农产品虚拟水.在国内外农产品水足迹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农产品水足迹的种类和运用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环境影响论”和“体积论”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水足迹应作为环境影响参数的结论.最后,对农产品水足迹的应用和优化我国农业水资源的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衡水市桃城区"一提一补"节水模式为例,运用前后测实验方法 ,基于二元共治理念探究农业灌溉节水组织模式。提出在现有地方管理体制、水权市场化交易与运行环境下,"政府+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户"是政府与农户"二元共治"理念下一种有效的农村水治理模式,表现为政府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监督管理行为、农民用水者协会协调服务政府与农户的行为、农户通过自愿加入农民用水者协会民主参与节水的行为。通过构建节水投入机制、农业水费财政补偿机制、节水管理机制和水市场、水权和水价改革机制保证模式的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1.
灌区量水,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水质量和灌溉效率的有力措施,是实行计划用水和准确引水、输水、配水和灌水的重要手段。灌区量水虽然不是直接的节水措施,但它是灌区农业用水合理分配及采取高新节水措施的前提性工作。1灌区量水的主要设施与方法1.1利用渠系建筑物量水利用闸涵、渡槽、倒虹吸、跌水等渠系建筑物,其测流原理是根据建筑物不同流态的流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为解析影响沧州市农业水足迹增长的驱动因素,本研究利用水足迹评价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计算并分析沧州市农业水足迹的结构、利用和产出效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94—2014年沧州市农业水足迹持续增长,21年增长1.63倍。在农业水足迹中,种植业水足迹所占的比重最大,畜牧业水足迹的总量和占农业水足迹的比重持续增长;水足迹构成分析表明,沧州市蓝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农业用水中灌溉水尤其是抽取的地下水占主体地位,沧州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农业水足迹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县市高于北部和南部县市;沧州各县市的农业水足迹利用效率与产出效率也呈增长趋势,单位水足迹创造产值持续上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耕地复种指数和农村人口是农业水足迹关联度最高的3个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农业》2005,(10):F0003-F0003
安宁兰田绿色产业开发公司组建于2002年8月,公司现拥有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设计建设年产1000吨脱水蔬菜的现代化厂房和设备。厂区占地60余亩,固定资产达1100多万元。企业以脱水蔬菜为主,兼营时鲜蔬菜,其主要产品为香葱、洋葱、甘蓝、大蒜、香菜、红椒、茄子等十多个品种,年产值1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节水农业用水方式的改变,根本性地改变了农田种植环境,土壤中水肥运动迥异于传统种植方式,这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和肥料品种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肥随水走,水变肥亦变。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驻马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用水是各行业用水的大户,如何加强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将是农业节水的重中之重。针对制约驻马店市农业节水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从种植结构调整、技术及管理等农业用水各个环节开展农业节水的措施,对农业节水的前瞻性及技术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农业是用水大户,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水足迹"作为量化水资源消耗与污染状况的指标,已成为国际上水资源定量核算评估的重要工具。本文梳理了"水足迹"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内涵,对基于虚拟水与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两类"水足迹"核算方法进行概述,总结国内外农业"水足迹"研究的典型案例,最后探讨了"水足迹"对中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晶  彭建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8):5458-5466
水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科学管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流域综合管理的核心环节;水足迹作为一种全面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真实占用的综合指标,将人类消费终端与水资源利用密切关联,为维护流域水资源安全、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国际水资源管理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明确水足迹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水足迹与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异同,明晰了过程、产品及区域等不同研究对象的水足迹核算方法,系统梳理了产品和区域水足迹评价、基于水足迹的区域水资源安全研究、区域水足迹可持续性分析等水足迹主要研究内容的近今进展,并展望了进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即水足迹综合研究、水足迹评价不确定性分析、水足迹与物质流核算的关联研究,以及基于足迹整合的可持续发展多维测度等。  相似文献   

19.
李银华 《乡村科技》2020,(5):121-122
为解决当前农业用水浪费、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等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推广应用,同时探索促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充分体现农业节水灌溉的价值,为农业节水和高效用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淮河流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类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淮河及沂-沭-泗水系的3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谷物生产、水资源、气候等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对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进行测度以反映其用水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9年淮河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逐渐趋于稳定,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整体下降82.86%。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显著,集聚状态逐渐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对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影响显著。淮河流域谷物生产用水总量整体增加,用水效率总体不断提升。淮河流域谷物生产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效率较高的区域为淮河干流下游及沂-沭-泗水系,效率较低的区域为淮河干流安徽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的提升能促进谷物生产用水效率的提升,城镇化水平、化肥施用量、年日照时长、年平均气温等因素的提升则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