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橘潜叶蛾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害虫,早期虫体微小,危害症状不明显,其最佳防治时间易被错失,致使防治效果差,农药残留重.加强虫情监测,坚持预测预报,分类指导防控,是解决该虫危害的有效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期距预测法、梢长预测法、虫道预测法逐渐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效益.为使潜叶蛾预测预报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2.
收集整理了云霄县2005—2015年白背飞虱灯下诱集数据、田间调查数据及相关气象因素,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云霄县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占91.3%;常年发生7~8代,以早稻第四(3)代、晚稻第七(6)代为主害代,其他代次为害较轻。近11年来,白背飞虱发生期提早,并呈现间歇性暴发为害特点。分析表明,导致白背飞虱暴发的关键因素有迁入虫源量大小、迁入期早晚和迁入峰次多少、是否具备适宜虫源迁入降落的气流和气象条件,以及害虫抗药性程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虫情监测预报,转变防控理念及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华稻蝗犤Oxyachinensis(Thunberg)犦是汉中稻区主要害虫之一,但一直没有可以参考的监测预报方法,造成了对该虫的监测资料的积累、汇总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困难。为此,笔者从1997年起,在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华稻蝗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结果犤1~3犦及测报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中华稻蝗监测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经汉中市各县区植保部门近年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反映效果较好,能及时准确地发布预报,指导大田防治。1调查内容和方法1.1越冬卵块密度调查于中华稻蝗终见期后(10月中、下旬)进行。选不同生态条件的区域各2~3个,每区域在田埂沟渠…  相似文献   

4.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悬铃木属植物的重要害虫,一旦定殖为害,对新疆悬铃木属植物将造成严重危害,对该虫进行风险评估可为其在新疆的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本文参照通用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分析区域的分布情况,传入、定殖和传播的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公式计算,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值R=1.66,表明该虫在新疆属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已在新疆发生,建议已发生地区做好监测与防控工作,防止该虫向外传播扩散,未发现地区应加强检疫与预警,严禁该虫传入。  相似文献   

5.
监测与预报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工作,也是种植业领域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前沿阵地.围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两部上位法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的法律要求,阐述了出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是推进植保全程法治化的重要内容、贯彻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并从监测与预报工作的权...  相似文献   

6.
桃源县柑橘大实蝇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调查了桃源县柑橘大实蝇的发生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及其生活习性,研究提出了该虫的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草地螟2008年越冬虫源分布特点和2009年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2008年我国东北、华北草地螟越冬虫茧分布范围广、虫茧密度大和虫茧冬前存活率高等特点,断定今年草地螟越冬虫量为1996年第3暴发周期以来最高的年份,已具备2009年1代草地螟大发生的虫源基数;结合气候情况判断.2009年草地螟1代幼虫华北和黑龙江大部有大发生趋势.由此提出及时做好草地螟动态系统监测和预报及1代草地螟防控准备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总结前期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发生省份调查经验,提出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调查、幼虫系统调查、发生为害普查、越冬虫源调查办法和预报技术。同时,提出了如虫态调查、发生世代和生物学特性等有待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两年内扩散至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自2018年底入侵我国云南以来,5个月内已扩散至我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本研究基于MaxEnt分别利用草地贪夜蛾目前在全球的所有分布点以及全年分布点(去除季节性分布点)两套分布数据分别预测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以期为有关部门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省需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全年监测及防控,在春、夏、秋季,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市(自治区)也需对该虫进行监测防控。关于该虫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潜在经济损失的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
棉花害虫是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有害生物类群,文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棉花害虫测报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50—70年代棉花害虫测报技术的起步和发展,80—90年代棉花害虫测报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000年以来棉花害虫测报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升级,重点总结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和盲蝽等主要害虫在成虫诱集工具、田间虫量调查方法、发生期与发生程度预报和信息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与完善,展望了未来推进智能化监测工具、大区监测手段和大数据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在世界及我国的传播扩散情况和趋势,重点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我国发生现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等,针对我国马铃薯甲虫扩散趋势和监测防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遏制马铃薯甲虫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和危害的监测与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两迁"害虫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在湖南发生较重。笔者对"两迁"害虫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两迁"害虫发生量与迁入时间等关系密切,迁入早、峰次多,则虫量大,反之虫量小。虫量还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迥异。据此,提出了加强健身栽培、加强监测预警、推进专业化综合防控与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用药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田间斜纹夜蛾成虫消长动态,明确该系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和远程信息传输等智能化监测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反映的蛾峰与普通性诱、灯诱监测一致,且在害虫发生早期种群数量较低时,系统诱虫量高于灯诱,即灵敏度较高。以逐日诱虫量分析系统自动计数误差,自动计数与实际诱虫量完全吻合的正确率为20.4%,误差率在10%以内的为40.0%,且自动计数与实际诱虫量呈极显著相关(R=0.962,P0.01)。结合同期进行的卵和幼虫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田间百株卵量、百株虫量高峰出现在系统监测蛾峰后5~10 d。说明该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斜纹夜蛾田间发生情况,满足了种群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为夜蛾类害虫的智能测报提供了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黄毛鼠Rattus losea 是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农田害鼠。该鼠栖息地广, 食性杂, 盗食各种农作物, 还是某些疾病的宿主和传播者。本文从形态特征、种群遗传学、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学、抗药性、防治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毛鼠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建立基于精准预测预报, 研发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防控新技术、新产品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以期为黄毛鼠的可持续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柑橘小实蝇在浙江景宁县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年来的监测调查,摸清了柑橘小实蝇在当地的发生规律;通过施药、蛹期和冬末翻耕、挂置诱捕器诱杀成虫、果园养鸡、摘捡虫烂果及落果,以及对不同类型果园为害情况调查等方面试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可行的柑橘小实蝇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有不断扩张之势。该虫为害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等作物,致使作物减产、质量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随其种群数量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为减小或消除该虫对农作物的为害,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对该虫的有效防治策略。本文综述了该虫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扩张原因及生物防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方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它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中起着侦察预测虫情,提供防治决策依据的作用。但预报信息只有提高了覆盖面和进村入户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010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组织做好重大病虫害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应用电视—手机—网络三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新模式,显著提高了预报信息的进村入户率。  相似文献   

18.
侵入性害虫蔗扁蛾的传播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蔗扁蛾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危害巴西木、发财树等花卉和香蕉等大田作物的侵入性的新害虫。本文根据作者对该虫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分析了该虫在国外和我国境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期。其中,东方黏虫以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62%~82.96%,并且大部分虫源向外迁出,少部分留在本地;劳氏黏虫以三代或四代为主,以留在本地或迁入为主,只有少数向外迁出。本研究为河南省信阳地区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 为其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常规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因虫源基数及增殖倍数较高, 二代黏虫蛾种群数量较高; (2)二代黏虫蛾迁飞以不利其回迁的西南风、南风为主; (3)观测初期未见黏虫聚集成层迁飞的现象, 直至后期才见黏虫向西南方向迁飞; (4)气流和降雨是二代黏虫蛾未能有效回迁的主要原因, 三代黏虫发生的虫源, 是北迁的种群和本地种群共同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