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消化道线虫病是因为羊血矛线虫、仰口线虫和食道口线虫等线虫长期寄生在羊的消化道中,将羊体内营养大量消耗,导致羊肠胃道出现损伤和感染造成的一种疾病。本文对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寄生虫病是一种羊常见的慢性病,偶尔发生急性感染。引起羊消化道线虫病的寄生虫种类较多,如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毛首线虫等,发病特征是渐进性消瘦、贫血、下痢,轻者影响肠道消化吸收机能,阻碍羊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效率,严重的可发生死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通过概况、发病特点、剖检变化、诊断与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对羊线虫病做介绍。  相似文献   

3.
调查张家口地区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羊寄生虫的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张家口坝上地区和坝下地区几个不同饲养方式的养殖场,收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及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根据虫卵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别,统计粪样中不同虫卵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为43.50%,共检出8种消化道线虫,其中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乳突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和毛圆线虫。  相似文献   

4.
<正>猪体内、外寄生虫分多个种类,文章主要介绍了寄生在肠道内的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和寄生在支气管的后圆线虫,通过了解其病原、症状与病变,采用民间土法良方进行预防和治疗,也可以达到控制本病的效果。1食道口线虫病食道口线虫病是由食道口科食道口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猪的结肠中引起的线虫病。病原包括有齿食道口线虫:虫体乳白色,口囊浅,头泡膨大,雄虫的大小为8~9 mm×0.14~0.37 mm,交合刺长  相似文献   

5.
<正>猪食道口线虫是毛线科食道口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猪的结肠引起的。虫体的致病力轻微,但严重感染时可以引起结肠炎。有些种的幼虫在大肠壁内形成结节,故有结节虫之名。我国各地都有发生。1病原体常见于猪的食道口线虫病有以下几种:1.1有齿食道口线虫虫体呈乳白色,寄生于结肠。雄虫大小为8~9×0.14~0.37mm,交合刺长1.15~1.3mm。雌虫大小为8~11.3×0.416~0.566mm,尾长350μm。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约(75~95)μm×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调查了攀枝花地区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攀枝花不同地区屠宰后山羊消化道分离到的蠕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而确定种类。[结果]共鉴定出山羊消化道蠕虫6种,其中线虫5种,分别是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tsomuma sperum)、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以及绵羊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ovina);吸虫1种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ucreaticum)。吸虫与线虫之间存在混合感染,以2和3种蠕虫混合感染为主。进化分析显示:攀枝花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的COI基因差异较大,在2.4%~5.1%之间。[结论]综上所述,攀枝花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山羊寄生虫病的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8.
以国产丙硫咪唑(albendazol)对48只自然感染各种寄生蠕虫的猪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如下: 对中华枝睾吸虫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口投有100%效果。此剂量欠安全,适宜的剂量尚未试,建议试用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剂量。对猪蛔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效果很好,按每公斤体重  相似文献   

9.
在具有相同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构成的29个种对中,多数不具亲和性;仅2对具有明显亲和性(α>0.5),且均为家畜寄生蠕虫,即寄生山羊瘤胃的鹿同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以及大肠的微管食道口线虫和辐射食道口线虫;种间关联程度则为多负关联,其中完全负关联(I_=-1)的有12对,仅有4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家畜寄生蠕虫的种群重要值明显高于家禽。分析结果提示,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的种间关系普遍存在负关联和缺少亲和性的现象,寄生空间大小对寄生蠕虫感染强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1.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不但对多种线虫有效,而且对某些吸虫及绦虫也有较强的驱除作用。内服易吸收,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一般无不良反应。低剂量对牛、羊、猪的毛圆线虫、奥斯特线虫、牛仰口线虫、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和蛔虫  相似文献   

11.
用粪便寄生虫虫卵检查法,调查福建北部山区南江黄羊体内寄生虫的优势类群,并通过对羊群寄生虫药物驱除后跟踪虫卵检测,分析用药后粪便寄生虫虫卵消长变化.结果表明,虫卵有胰吸虫、前后盘吸虫、扩张莫尼茨绦虫、食道口线虫、乳突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羊肺丝虫3个纲7个种,线虫纲虫卵检出率为70.2%,为当地的优势类群;用丙硫苯咪唑以20 mg/kg体重剂量口服,吸虫和线虫的虫卵阳性率在用药后的第15天降至最低,分别为20%、10%,第30~60天达到或超过用药前的水平.针对福建北部山区潮湿气候条件下,提出了南江黄羊消化道寄生虫定期药物驱虫措施,即2~6月龄育成羊每30天驱虫一次,成年羊每60天驱虫一次的新技术措施,其应用效果与常规技术措施相比,2~6月龄育成羊的成活率提高28.3%.  相似文献   

12.
正正规养猪场按照本场制定的防疫制度,每年都对生猪进行驱虫,但还是有个别猪发生各种各样的寄生虫感染。本文就生猪消化道常见的线虫病进行分类描述,便于养殖场户进行诊断和防控。1猪结节虫(食道口线虫)病结节虫见于猪大肠中。成虫长7~15 mm。直接型生活史,虫卵发育到感染性幼虫期需约1周。感染性幼虫钻入肠壁,在其内持续约2周并形成结节。然后,再次进入肠  相似文献   

13.
在湖北宜昌一头绵羊的大肠中,收集到一批食道口线虫 Oesophagostomum,其中除有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O.columbianum 及粗纹食道口线虫 O.asperum 外,另有52条食道口线虫,与文献中记载的本属其它各种均有所不同,虽与粗纹食道口线虫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别,故鉴定为新种,并命名为湖北食道口线虫 O.hupensis  相似文献   

14.
以国产砜苯咪唑对60头自然感染多种寄生蠕虫的湖羊进行了驱虫试验。按2.5、5、10、20mg/kg的剂量,对捻转血矛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绵羊毛首线虫、羊仰口线虫、绵羊斯氏线虫和扩张莫尼茨绦虫的驱虫率为100%;按20mg/kg的剂量对绵羊夏伯特线虫的驱虫效果达100%;按2.5mg/kg对野牛平腹吸虫的驱虫率为0%;按5、10、20mg/kg的剂量驱虫率为0%~83.5%,疗效不稳定;该药对细颈囊尾蚴和同盘类吸虫均无效。投药后24~72h粪中排出虫体最多。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羊均无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2.5~5mg/kg。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羊只寄生虫的驱除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以及驱虫后寄生虫的动态变化研究。选取3种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计数法、寄生虫剖检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驱虫后1个月、2个月的消化道线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感染线虫种类6种,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sp.),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驱虫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25%和65%;芬苯达唑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31.25%和84.21%;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50%和77.27%。各感染消化道线虫均对...  相似文献   

16.
以国产丙硫苯咪唑对48只自然感染各种寄生蠕虫的猪进行了驱虫试验。对中华枝睾吸虫和长剌后圆线虫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的剂量,驱虫率可达100%;此剂量对布氏姜片吸虫、许壳绦虫、细颈囊尾蚴无效。该药对蛭状巨吻棘头虫效果不稳定。对猪蛔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按每公斤体重5毫克的剂量,驱虫率即达100%或接近100%,对猪毛首线虫按每公斤体重10毫克的剂量,驱虫率可达100%或接近100%。对刚棘颚口线虫按每公斤体重5和10毫克的剂量,驱虫率分别达84%和94%,对圆形蛔状线虫按每公斤体重80和100毫克的剂量驱虫率可达100%。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或更高的剂量给药的猪,多数有停食或减食反应并有少数猪死亡。此药适口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正>牛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名牛捻转胃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指形长刺线虫等混合寄生引起的牛消化道线虫病。一般情况以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流行广,感染量大,危害重。此类寄生虫寄生于牛的消化道内,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发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早虫由卵至1,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  相似文献   

19.
韩莉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68-268
<正>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一、流行情况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虫由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环纹奥斯特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育成率在5~7月均较高,其中Ⅰ和Ⅱ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6月,而Ⅲ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5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11d。粗纹食道口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7月;育成期分别是6、7和9d。11月至次年3月间三线虫均不能发育,而且粗纹食道口线虫于10月停止发育。文中还讨论了三线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