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地区葡萄霜霉病的抗药性较为严重,为筛选能有效防治该病的低毒农药,选择了4种药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在北京通州开展了田间施药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氟噻唑吡乙酮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较高、持效期长、效益好,推荐在生产中将...  相似文献   

2.
葡萄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保护性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咪唑类、吡啶类,内吸性杀菌剂酰胺类、烟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恶唑类及多种复配剂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药剂和新投入到市场中的部分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较高毒力;6种复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菌株的毒力高于单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选择了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氰霜唑可湿性粉剂、25%烯酰吗啉悬浮剂5种杀菌剂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表明,参试药剂中,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效最好,3次喷施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95.79%,...  相似文献   

4.
5.
8种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8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烯酰吗啉.甲霜灵30%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烯酰吗啉40%悬浮剂600倍液、甲霜.锰锌72%水分散粒剂400倍液、嘧菌酯25%悬浮剂1 500倍液以及氯化十二烷基苄基铵10%水剂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显著优于传统药剂三乙膦酸铝80%水分散粒剂500倍液、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其中,烯酰吗啉.甲霜灵30%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6.
从1976年起,葡萄霜霉病在日本岳库县发生增长以来,1992年造成大发生。本文介绍了该病的为害症状及其特征。防治试验表明,采用含有多种植物营养成分的生物肥料与杀菌剂混用,可提高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选用25%吡唑醚菌酯EC、250 g/L嘧菌酯SC、52.5 g/L噁酮·霜脲氰WG、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66.8%丙森·缬霉威WP、50%烯酰吗啉WP和50%醚菌酯WG等7种杀菌剂,进行了"紫秋"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防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紫秋"刺葡萄霜霉病都有稳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平均防效都在80%以上。建议生产上应用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 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等6种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10 d喷施1次,连喷3~4次,即可控制葡萄霜霉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浓度33.3~50mg/kg,用药2次,末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均在89%以上,明显高于250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浓度166.7mg/kg处理的防效,是防治葡萄灰霉病较为理想药剂,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9.
黄瓜是宝应县主栽蔬菜品种之一,黄瓜霜霉病是棚室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2016年,用5种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唑醚丙森锌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50%氯溴异氰尿酸AF750g/ha、75%丙森锌·霜脲氰WG600g/ha、64%噁霜·锰锌WP1500g/ha、72%霜脲·锰锌WP1350g/ha对莴苣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用药后10d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89.28%、88.15%、87.50%和86.44%,是防治莴苣霜霉病的理想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双炔酰菌胺、苯甲·氟酰胺、苯菌酮等新型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处理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以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的防效最佳,其不同浓度处理在药后14d防效均达89%以上,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次之。总体上,同一药剂不同浓度处理以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未见药剂处理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3—2014年对三都县水晶葡萄霜霉病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药效试验,基本摸清了三都县水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三都县葡萄霜霉病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茎干上发病少。在霜霉病盛发期,用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等药剂喷雾,对水晶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葡萄霜霉病对葡萄叶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葡萄生产影响极大,是葡萄栽培中主要病害之一。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分析鉴定对照组与霜霉病组代谢物含量的变化,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t检验的结果,筛选出造成健康和发病的葡萄叶片显著差异的20种主要代谢物质。其中,霜霉病处理组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上升(P<0.05)的物质主要分为4类:氨基酸类、核酸代谢类、植物激素类和其他化合物;显著下降(P<0.05)的物质分6类:糖类、羧酸类、甾类、二萜醇类、三萜类和其他化合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酰tRNA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戊糖磷酸途径,二苯乙烯类、二芳基庚烷类和姜辣素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6条代谢通路中。由此可知,葡萄霜霉病侵染导致了葡萄叶片糖、核酸、氨基酸等相关代谢物的显著变化,相关代谢途径可能是霜霉菌侵染葡萄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CSS-01s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3种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通过对离体葡萄绿枝条及盆栽葡萄幼苗新梢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啶酰菌胺和氟啶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116、0.137、0.109μg/mL和0.119μg/mL;戊唑醇、氯氟醚菌唑、氟啶胺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420、0.595μg/mL和1.885μg/mL。CSS-01s接种离体葡萄绿枝条试验中,戊唑醇100、2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氟啶胺100、200 mg/L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在57.81%~65.31%;CSS-01s接种葡萄幼苗新梢试验中,氟啶胺200 mg/L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56%,与氟啶胺1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戊唑醇200 mg/L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戊唑醇100...  相似文献   

15.
霜霉病是莴苣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推荐安全高效的莴苣霜霉病防治药剂,开展了500 g/L氟啶胺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22 g/L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等3种杀菌剂防治莴苣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3种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供试作物安全,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6.
使用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莴苣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种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每种杀菌剂的防效随用药量增大而提高。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 18 g/ha、80%代森锰锌WP 3 000 g/ha防效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 300 g/ha防效相当;试验药剂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的防效略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但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 3个处理的防效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根据试验结果,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在试验中防效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另外3种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80%代森锰锌WP、30%吡唑醚菌酯EW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药剂轮换使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用量为1%申嗪霉素SC 15~18 g/ha、80%代森锰锌WP 2 400~3 000 g/ha、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雾,7~10 d后进行下一次施药,连续防治2~3次。用药液量750 L/ha,均匀喷雾于莴苣叶片正反面。  相似文献   

17.
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及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测定了葡萄叶提取物及其有效物质对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观察了其对葡萄生单轴霉在叶片中扩展、产生孢子囊能力的影响,并对葡萄叶提取物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葡萄叶提取物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孢子囊形成的抑制率为82.4%,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率仅为7.6%和1.1%,均显著低于无菌水处理。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葡萄叶提取物可以抑制葡萄生单轴霉在叶片内的扩展。当葡萄叶提取物浓度为10 mg/mL和50 mg/mL时,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分别为80.1%和100.0%;且浓度为10 mg/mL的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预防效果为67.8%,与烯酰吗啉处理无显著差异。液质联用技术检测显示,葡萄叶提取物中含有白藜芦醇和紫檀芪,其对葡萄生单轴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紫檀芪的抑制效果强于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成为河南小麦的主要流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长期单一用药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加快,需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防治药剂。选择3种新型药剂和1种当地常用药剂在河南省光山县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在小麦扬花期施药2次后,3种新型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84.2%~87.27%,对小麦纹枯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处理区小麦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35.81%~39.39%,防病效果与减损保产效果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月季黑斑病菌(M. rosae)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以多菌灵、氟硅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月季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田间筛选了6种杀菌剂对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以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及嘧菌酯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黑痘病和霜霉病均是葡萄上常见病害,在我国葡萄栽培区普遍发生,而且日趋加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9/6以上,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农民一般采用甲霜灵、杀毒矾、乙磷铝等药剂防治,因长期单独使用,病害已对这些药剂产生了抗药性,而药剂造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因此必须选择新的高效、低毒药剂予以替代。作者于2003年先后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8%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分别对葡萄黑痘病、霜霉病进行了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