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澳柏松小吉丁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林木害虫,寄主为柏科的澳柏属及柏木属植物。近期上海口岸多次从澳大利亚进境原木中截获澳柏松小吉丁。其寄主柏木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广,该种在我国未有分布,具潜在入侵风险,应得到各口岸重视,警惕该种入侵。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入侵风险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为澳柏松小吉丁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发现,漩门湾湿地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35属43种,其中以菊科最多,达14种,占32. 6%;生活型则以1年生、2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分析漩门湾湿地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实际危害程度,在漩门湾湿地危害严重且分布广泛的外来入侵植物有喜旱莲子草、一年蓬、小飞蓬、苏门白酒草、加拿大一枝黄花、藿香蓟、钻形紫菀等7种。研究外来植物入侵漩门湾湿地的入侵途径与入侵后果,指出外来植物入侵漩门湾湿地以无意引入和自然扩散为主,湿地受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与隐患主要体现在生态威胁、生产影响、景观破坏等3个方面,并提出了管控漩门湾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叶子花绵粉蚧(Phenacoccus peruvianus Granara de Willink)是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番石榴属(Psidium)、辣椒属(Capsicum)等多种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对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该虫原产于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于2007年由著名蚧虫学家Granara定名。近10年来,该虫频繁入侵新领地,迄今已传播到欧洲、非洲、北美洲等4个洲。该虫在我国尚未见分布报道,具有潜在的入侵风险。本文对其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叙述,并就其进入中国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其早期监测、预警及检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总数达22种,入侵途径主要为无意传播进入,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均已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稳定的繁殖种群,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析了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影响,提出了防治外来入侵种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献和资料的整理,在了解斑地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历史和地理分布、扩散模式等的基础上,采用2种风险评估体系,即澳大利亚(或新西兰)风险评估体系(WRA)和中欧风险评估体系(WGWRA)对其入侵风险进行评估。斑地锦原产于北美洲,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归化;目前,已在我国25省70市有分布,并呈现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其分布区的趋势。斑地锦为大戟科有毒植物,种子产量大、耐逆性强,适应多种多样的气候环境,可以在农田、草坪、道旁及荒地等多种生境中建植和归化。一旦入侵成功,则威胁到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WG-WRA分值为22分,入侵等级为中等风险Ⅱ;WRA风险评估分值为29分,具有很高的入侵风险;其中,农业和环境方面的分值分别为16分和15分。2个风险评估都表明斑地锦在我国有较高的入侵风险,是需要引起警示的外来植物。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斑地锦的预报和监测,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报道广西3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即水蕴草[Elodea densa(Planchon) Caspary]、大含羞草(Mimosa pigra L.)和巴拉草[Brachiaria mutica(Forsk.) Stapf],且水蕴草所隶属的水蕴藻属(Elodea)为广西首次记录。介绍了3种详细的分类学特征、分布及传入与扩散,并提供彩色照片以供识别。此外,评估了这3种新记录归化植物的入侵风险,评价了其对广西湿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以期为这些归化植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新乡外来植物分布动态调查及其危害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芳  简在友 《植物保护》2011,37(2):127-132
为明确河南新乡外来入侵植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危害性,近年来跟踪调查了新乡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筛选出近5年来(2006-2010年)在新乡新发现的外来植物,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评估其在新乡的入侵风险。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新乡有58种外来入侵植物,2006-2010年间,调查发现4种新入侵的外来植物,其中菊科植物3种,茄科植物1种。这4种外来入侵植物中,苏门白酒草的入侵风险最高,黄顶菊正处于扩张期,胜红蓟未发现野外定殖群落,假酸浆危害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8.
黄条灰翅夜蛾(Spodoptera ornithogalli Guenée)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大陆,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农业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涉及78科209种(属)植物,多数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概述黄条灰翅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为害特点、分布范围及传播方式等,评估该虫入侵我国的风险。结果表明,黄条灰翅夜蛾入侵我国的风险级别高,一旦进入将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将其与同属害虫草地贪夜蛾进行比较分析,为针对该虫的检疫监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光叶水菊是重要的恶性杂草,已在多个国家或地区显示入侵本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该杂草在我国广西部分地区已有分布,本文深入研究该杂草的危害特点和扩散途径等,对防治该杂草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护我国湖泊或湿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丹  陈超 《杂草科学》2016,(2):29-33
红毛草是一种外来植物,原产于南非,主要分布于非洲、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及部分岛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地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在了解红毛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地域分布以及生境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中欧风险评估体系(WG-WRA)和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杂草风险评估体系(WRA)对红毛草进行入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红毛草繁殖能力强(种子产量大、发芽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抗逆性,在我国5个省(区、市)19个市均有分布,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个风险评估体系对红毛草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分值分别为13、14分,属于低风险入侵植物;但是,对于南方地区的入侵分值都为29分,属于高风险外来入侵植物,一旦入侵成功则会威胁到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对红毛草引种和应用时,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测,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地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北京市湿地选择23个样地共245个样方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并从不同植物性状数据库获取样方中所有植物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10个功能性状数据,对比分析入侵群落与本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在北京市湿地共记录到26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隶属10科19属,其中,菊科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有10种。除比叶面积、叶片碳含量和株高的系统发育信号显著外,其余7种植物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均不显著,表明大多数功能性状未表现出系统发育保守性。入侵群落所有物种的物种多样性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标谱系多样性和平均最近谱系发育距离均显著高于本地群落和入侵群落本地物种,而入侵群落本地物种的功能分散指数和Rao''Q二次熵指数均显著高于本地群落,表明外来物种入侵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且外来物种入侵后群落谱系多样性趋于发散,说明与本地植物亲缘关系越远的入侵物种越容易在湿地群落中建立种群,符合达尔文归化假说。  相似文献   

12.
世界性害虫番茄潜麦蛾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原产于南美洲的世界性毁灭害虫——番茄潜麦蛾Tuta absoluta(Meyrick)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和风险,应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即对番茄潜麦蛾的不同入侵阶段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并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其国内外的发生现状、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入侵我国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进行入侵风险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番茄潜麦蛾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分布,但在我国大部分番茄产区都可以存活和定殖,是一种具有高度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入侵我国的风险评估值R为2.64,属于极高风险性农业有害生物。故此建议将其增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在新疆、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开展预防性监测,并加强对该种害虫的检验检疫力度,严防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景观建设要求的提升,校园外来植物入侵风险逐渐增加.以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入侵危害现状、评估其入侵风险,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按不同植被类型设置样方,调查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危害现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危害现状、扩散潜力、在全省的危害程度及其各级指标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4.
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松科植物的重要钻蛀性害虫。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寄主和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入侵庐山自然保护区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对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记录的32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精准地理分布数据,使用物种丰富度算法分析了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评估了其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然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尤其以广西省的西部和东北部最为严重;(2)在入侵风险区中,有53.15%的区域也是本地植物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南部;(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西南部与交通要道沿线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潜在分布区,未来面临较高入侵风险。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南部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控和监测的优先管理区域,未来还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入侵风险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玉蜀黍霜指霉菌Peronosclerospora maydis在中国的适生性以及入侵风险,采用CLIMEX 2.0软件分析其适生性,用ArcGIS 10.2软件确定其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量化分析其入侵我国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玉蜀黍霜指霉菌在我国的适生范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西南山地丘陵玉米种植区和南方丘陵玉米种植区,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 (区、市)。玉蜀黍霜指霉菌作为专性寄生菌,可在玉米整个生长季侵染危害,经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分析并计算得到其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2.12,表明该病菌入侵我国的风险等级属高度危险,一旦入侵,势必对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建议加强检疫监测,严防该病菌入侵。  相似文献   

17.
2021—2023年,在调查江西省外来入侵生物期间,对赣州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普查,发现2种江西省新纪录外来入侵植物,即水茄Solanum torvum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均侵占了当地的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并影响了其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入侵危害。此次记录增加了水茄、五爪金龙新的分布点,增添了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可为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来广聚萤叶甲在我国大陆潜在分布区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豚草是传入我国的恶性外来入侵杂草,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LeSage)是新近发现、专食豚草的潜在有效天敌。为预测广聚萤叶甲的潜在分布范围,利用CLIMEX软件对该叶甲与豚草及其近缘植物三裂叶豚草、向日葵等潜在寄主植物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采用由生态气候指数(EI)衍生的生物-气候风险指数(BCRI),分别分析了该叶甲与这3种植物同域分布的范围。广聚萤叶甲在我国大陆的潜在分布区向北可以分布到沈阳,向南可能分布到海南;而华东、华南和西南东部地区是其适宜的分布区域。广聚萤叶甲与豚草在我国北部的共同适宜边际区到达山东济南,与三裂叶豚草和向日葵的北部边际区达到辽宁沈阳,而该叶甲与这3种植物的共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西南东部等地。我国北方种植的向日葵受广聚萤叶甲取食危害的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19.
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为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Xanthium)植物,多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危害较大,被誉为恶性入侵植物。本文对刺苍耳的形态学特性、物候学特性、繁殖特性、生理生态特性、应用价值、入侵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归纳,发现刺苍耳花期长、结实量高、繁殖能力强、耐寒性较强,总苞具钩刺,能通过牛羊、货物等广泛传播,环境适应性强,这为刺苍耳大面积的繁衍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刺苍耳可用于生物柴油、吸附剂以及医学等方面,但其能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本土植物的生长发育,对入侵地危害极大,且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后续在应对入侵机制和防治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行科学有效的生物防控,减轻其入侵危害,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已经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愈发频繁,伴随而来的植物入侵对我国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效管理植物入侵已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调研期刊、专著和数据库等资料,以我国各省已有外来植物数量及贸易相关数据为基础,首先分析我国各省区进口总额与外来入侵植物数量的相关性,然后采用S型曲线对各省2018年至2021年进口总额进行模拟,最后基于模拟结果预测各省外来植物的数量,并对各省外来植物种类的增加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来植物种类随着贸易量的不断增加也在迅速增长,至2017年底已有562种,其中有意传入占比为65%,无意传入占比为33%,自然入侵仅占2%;外来植物的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依次递减的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未来仍面临大规模的外来植物入侵风险。截至2021年,广西、云南、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河南、湖南、陕西、四川、江西、安徽、黑龙江等13省及自治区外来种增量最高,将高于19种,而青海、甘肃、山西、宁夏等4省及自治区外来种增量将低于10种;并且入侵热点地区呈现出由南方及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