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DRT-PCR与反向Northern杂交技术结合分离马铃薯mRNA差异表达片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RNA差异显示(DDRT-PCR)[1]技术因其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已在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桑树叶片形态变异株mRNA的差异表达及差异片段J12的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桑树(Morus alba L.)变异株系凤尾-之濑是新-之濑的辐射突变体,叶片细长,横向皱缩。利用cDNA-AFLP技术对凤尾-之濑和新-之濑的顶芽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得到大约3200个条带,20个条带存在差异表达,对其中的15个差异条带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同源性检索显示,编号为J12的片段与脯氨酰4-羟化酶α亚基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余片段与现有的网上基因资源相比没有同源性。实验建立了一套利用桑树变异株系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杂种和纯种猪之间脂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选取中国地方品种梅山猪和外国品种大白猪进行正反向杂交产生杂种梅大和大梅猪,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亲本和杂种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间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在10条5'端随机引物和10条3'端锚定引物共100对引物组合的差异显示扩增下,共获得l500多条可重复的扩增条带,选取其中能够重复出现的40条差异表达带(在4组样本中不能同时出现的条带)进行重扩增、克隆并测序。通过GenBank/BLAST比对发现,其中有4条EST分别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余36条属于新的EST,将这36条EST提交GenBank获得注册号,并选取其中的3条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并检测其相对表达,其中2条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l条没有明显差异。为提高DDRT-PCR真阳性,实验中的4种组合各屠宰6头以建立RNA池,采取低高严谨结合的退火温度进行差异显示扩增以及只回收在2次PCR扩增均能重复出现的条带。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6条新的EST在亲子代之间的差异表达方式不尽相同,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脂肪组织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不同产量优势杂种与亲本苗期叶片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系3338、6554和2410TD及其强优势杂种1(3338*6554)和弱优势杂种Ⅱ(2410TD*6554),利用mRNA差异显示方法分析了杂种和亲本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杂种与双亲间基因表达存在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的差异,但以量的差异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形成的分子机理, 以超级杂交水稻“Ⅱ优航2 号”为试验材料, 杂交水稻“汕优63”为对照, 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 比较分析了籽粒灌浆过程中两种不同“源”类型杂交水稻叶片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两种不同类型水稻叶片蛋白中共有22 个蛋白点出现显著差异表达, 其中有20 个蛋白功能得到鉴定。通过对差异蛋白功能及表达丰度的分析, 相对于“汕优63”,“Ⅱ优航2 号”在灌浆期光合代谢、抗逆反应、基因转录表达、细胞生长、能量代谢等生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较大优势,是其叶片在籽粒灌浆期“源”优势的主要体现。本研究从差异蛋白水平明确了航天超级杂交稻高产形成的“源”特征,丰富了籽粒灌浆的“源、库、流”理论, 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个在超饲养朗德鹅肝脏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鹅(Anser anser)肥肝形成的机制,使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超饲养和正常饲养条件下朗德鹅肝脏基因表达差异。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2(TGFB2)被证实在肥肝中上调(P < 0.01),该基因1 248 bp的cds序列(GenBank 登陆号EF541127)与鸡TGFB2有94%的同源性。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一个1 239 bp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4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序列存在2个保守的功能域:引导序列(TGFb前肽)和功能结构域(TGFβ),并与其它同源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鹅TGFB2在肝、肌胃、脾和卵巢中表达丰富,在子宫、肺和肌肉中中等表达,在肾和腹脂中表达量较低。结果显示,超饲养诱导了鹅肝脏TGFB2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7.
梅山猪、大白猪和梅大杂交猪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14个表达序列标签的分离、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猪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梅山猪,大白猪和梅大杂交猪背最长肌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分离14条在杂种与纯种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并用半定量RT-PCR鉴定.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这14个EST与已知的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没有明显的同源性,随后这14条EST被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组织表达谱分析揭示了这些EST在心、脾、肝、肾、小肠、卵巢、肺等绝大多数组织中表达,说明这些基因对生命过程很重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梅山×大白杂交组合的杂种与纯种之间的不同基因差异表达的方向存在巨大差异,猪杂种优势可能是在一定阶段有诸多不同的必不可少的基因向各种方向差异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表达序列标签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13007个EST序列进行拼接共得到7714个片段重叠群(contig),其中10.4%(890个)非冗余EST含有SSR标记(EST-SSR),标记间平均间隔距离为3.9kb,单、双和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大约各占1/3左右。CDS所包含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而且AAG/CTT重复序列的含量最高。通过同源性比较分析,获得功能已知的SSR-ESTs774个,共计含有846个SSR,其中50.2%位于5'-UTR,31.4%位于3'-UTR,18.4%位于CDS。实验选取123个SSR座位设计引物,利用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高抗和高感大白菜F6代自交系材料各2份,分析EST-SSR标记多态性。结果表明,其中37个标记可进行有效扩增,但是没有表现出多态性,23个标记(18.7%)至少在1份材料中具有多态性。对这些EST-SSR标记在大白菜和其它芸薹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遗传作图和基因定位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异源多倍体作为桥梁材料是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创制新种质和进行品种改良的一种重要途径.本研究对已获得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ssp.pekinensis (Lour.) Olsson)与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种间异源四倍体和异源三倍体,利用形态学、解剖学、分子标记及细胞学等方法进行比较鉴定.研究表明,多倍体在植株形态、花器官和气孔大小等方面均表现出巨大性和超亲优势,其中四倍体比三倍体表现普遍更明显.多倍体的气孔密度显著的低于双亲.多倍体花粉生活力比双亲降低,四倍体花粉活力为81.56%,三倍体的花粉活力仅有18.78%.多倍体自交结实性明显低于双亲,四倍体自交结实率仅为0.28%;四倍体作为母本与大白菜杂交结籽率比其反交要高,是反交的2.11倍,以三倍体为母本或父本时与大白菜杂交,结实均非常低,且三倍体自交未获得种子.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结果表明,多倍体中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但分f标记并不能区分四倍体与三倍体.细胞学观察显示,四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38,三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3x=29.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多倍体的鉴定为进一步大白菜品种改良和新种质的创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对小株型大白菜的需求日益迫切.开展负调控叶球大小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有助于加快小株型大白菜品种的选育进程.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自交系福山包头叶片中分离了一个TCP第二亚族成员基因,命名为BrTCP24.BrTCP24基因编码区内无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221 bp,预测编码406个氨基酸.利用MEGA4.0软件将BrTCP24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TCP家族基因进行进化分析发现,BrT-CP24与AtTCP3同属于一个分支,在进化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用DNAMAN软件对BrTCP24和AtTCP3蛋白进行多序列联配分析发现,二者的氨基酸一致性可达到55.17%,在保守的TCP结构域其一致性可高达91.53%.这种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和序列上的保守性,暗示二者可能具有类似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BrTCP24基因在大白菜的根、茎、莲座叶、包叶、盛开的花、受精后10 d的果夹和花蕾中均有表达,其中莲座叶中表达量最高,根、包叶、盛开的花、受精后10d的果夹和花蕾中的表达量次之,短缩茎中表达量最低;另外,在5 μmol NAA处理的12h内BrTCP24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BrTCP24基因的功能,我们构建了转化拟南芥的正义表达载体(35S::BrTCP24),并转入拟南芥中.通过卡那霉素筛选以及基因组DNA PCR鉴定,共得到17株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通过对其中5株的RT-PCR分析发现,它们都能够转录表达BrTCP24基因.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对部分转基因植株的插入拷贝数进行检测发现,BrTCP24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插入拟南芥基因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量表达BrTCP24基因可导致转基因拟南芥的下胚轴和叶器官明显减小.此外,过量表达BrTCP24基因抑制了与器官大小相关基因ANT、AtEXP10、AtGRF5、AtGIF1和CycD3;1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大白菜BrTCP24基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的生长参与调节植物器官大小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钼对小白菜抗坏血酸氧化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钼对小白菜抗坏血酸含量、氧化还原状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钼水平均提高了小白菜产量、抗坏血酸总量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C)含量。随着施钼水平的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均呈上升的趋势;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逐渐下降。表明施用钼肥能够促进小白菜抗坏血酸氧化还原及再生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了抗坏血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结球白菜结球前期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结球前期心叶为材料,构建了结球前期球叶cDNA文库,随机挑选克隆单向单次测序后,共得到1162条峰图良好和插入片段长度大于150bp的可用序列。BLASTX及BLASTN序列比对分析表明,94.8%(1102/1162)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可在蛋白质或核苷酸水平上找到同源类似物。同源性最大的蛋白质按物种来源分析后发现,大约77%的功能已知蛋白质来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另外还有60个EST与已发表的植物基因没有同源性,这一部分EST对于研究结球白菜独特的生理和形态发育途径以及开展基因组分子作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源蛋白质按其功能进行分类表明,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酶或蛋白质的EST数量最多,其次是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包括光合作用)的EST序列。在核苷酸水平上,全部EST中只有51%的同源物来自拟南芥。对上述1162条EST进行片段重叠群分析(contig analysis)共获得895个非冗余片段重叠群,其中723个仅由一个EST组成(即singletons),表明结球白菜结球过程中表达的基因种类繁多。大量EST的获得为进一步了解结球白菜结球机制及获取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的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与大白菜TuMV抗病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加快育种进程,然而由于大白菜抗病毒病遗传规律的复杂性,目前所定位的基因和筛选的连锁标记远不能满足育种需要,为了更好地对抗病毒病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研究筛选了与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抗性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对该基因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回交1代(backcross1,BC1)分离群体,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序列特异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标记技术,筛选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对13对SSP引物和16对SSR引物的分析表明,有8对引物在两亲本间表现多态性,有5对引物扩增出的标记与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或共分离,分别为mBr4072、Bra025493-1、Bra025493-2、Bra025467-4和Bra025467-5.筛选出与大白菜TuMV抗性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2个,分别为SAAS_mBr4072_240 (1.5 cM)和Bra025493-1(1.0 cM),另有3个标记与基因TuRBCS01共分离,分别为SAAS—Bra025493-2_749、SAAS_ Bra025467-4—780和SAAS—Bra025467-5_ 956.上述标记丰富了大白菜抗TuMV分子标记的数量和种类,有望用于大白菜抗病毒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大白菜耐抽薹品种的分子育种效率,本研究针对大白菜抽薹相关基因BrFLC1第6个内含子的第一个碱基(Pi6+1)G-A的SNP变异开发进行高通量检测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结果表明,开发的KASP标记BrFLC1-KASP1可有效将晚抽薹类型材料Y177-12(G)和早抽薹类型材料Y195-93(A)分为2组。利用BrFLC1-KASP1标记可以对57份大白菜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有效鉴别,且鉴定结果与酶切扩增多态性标记(CAPS)G-MvaI以及直接测序法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综上所述,BrFLC1-KASP1标记在大白菜材料中具有通用性,且具有准确率高、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对大白菜耐抽薹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的育种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参考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及测序成本的降低为大规模开发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以性状差异明显的大白菜自交系He102与06-247为亲本,开展了全基因组重测序、标记开发和验证工作.二者测序深度分别为10×和8×,经筛选共获得330 218个InDels差异位点,出现频率为1.2个/kb,其中有11 238个差异位点位于编码区,包括5 184个差异基因,每个基因平均包含2.2个差异位点.分别以He102与06-247测序数据中筛选出的多态性InDels位点为参照,从10条染色体上随机选择933个位点进行了PCR扩增及电泳检测验证.结果表明,测序深度对假阳性率有直接影响,以测序较深的材料中筛选到的差异位点为参照,其验证结果的假阳性率亦较高,反之则较低.本研究中以He102与06-247为参照选择InDels位点验证的平均假阳性率分别是51.9%和22.5%.从933个位点中共筛选出593个在亲本之间实际表现为多态性的位点,这些差异位点中有375个位于编码区,是潜在的功能性标记.利用上述差异位点,检测了He102与06-247衍生的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明确了F7代各株系在593个位点的纯/杂合状态,为利用剩余杂合株系精细解析和精准定位大白菜耐抽薹、抗病毒、抗干烧心等重要农艺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