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牧户绒毛用羊养殖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蒙古、新疆、吉林、辽宁、山西和云南等6个绒毛用羊主产省(自治区)12个县(旗)绒毛用羊养殖户调研数据对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绒毛用羊养殖户每只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平均养殖纯收益分别为192.95元、333.33元和222.17元;绒毛产量和产品畜产出水平对绒毛用羊养殖效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饲草料成本和疾病灾情损失对绒毛用羊养殖效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细毛羊养殖户单纯扩大养殖规模不利于养殖效益的提高,而半细毛羊和绒山羊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能够提高养殖效益,绒毛价格、养殖户文化程度、政策支持以及接受技术培训情况对绒毛用羊养殖效益的影响皆不显著。最后,从提高产出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加强疾病灾情防御、加强科技和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提升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312-313
为进一步利用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和云南半细毛羊在云南省获得"六大名羊"的品牌优势、高寒山区的土地优势、草原优势,合理开发云南半细毛羊的品种优势,为高寒山区增收致富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致富途径。笔者深入云南半细毛羊集中养羊区马楠及伍寨两乡对云南半细毛羊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多赛特羊共237个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1)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遗传距离为0.0833最小,无角多赛特羊与其它5个绵羊品种的遗传距离在1.0146-1.2876之间,滩羊、内蒙古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彼此之问及与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的遗传距离为0.3623-0.6020;(2)聚类图将6个绵羊品种划分为4个分支,即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内蒙古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宁夏滩羊,无角多赛特羊。(3)6个绵羊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图与品种的历史演化和资料记载基本符合,为绵羊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半细毛羊主要分布在永善县马楠乡马楠山,又称马楠山半细毛羊。1996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委员会鉴定验收,2000年农业部将其列为国家培育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粗档半细毛羊品种,并列为全国畜禽保护品种之一。养殖云南半细毛羊,不仅能有效帮助农户致富,还有助于我国羊业珍贵品种保护。马楠本地羊多为32~38支,毛比较粗,前期引入高加索,后期引入罗姆妮、林肯为父本,以本地母羊为母本进行横交固定,经历漫长的培育之路,培育出马楠山云南半细毛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索在不改变贵州半细毛羊毛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产肉性能,为贵州半细毛羊的杂交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项目组以无角陶赛特羊为父本,贵州半细毛羊为母本开展杂交效果研究。通过对杂交F_1代和纯繁F_1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毛色特征、羊毛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陶杂羊断奶重较纯种贵州半细毛羊显著提高(P0.05),初生重和双羔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纯种贵州半细毛羊羔羊存活率显著高于杂交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陶杂羊10月龄体重和体斜长显著高于纯种贵州半细毛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而体高和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陶杂羊的毛色与贵州半细毛羊毛色一致。羊毛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半细毛羊公羊羊毛的平均直径和刺痛因子显著高于母羊和杂交羊(P0.05),羊毛最粗直径和最细直径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无角陶赛特羊作为父本对贵州半细毛羊进行杂交可以达到在不改变贵州半细毛羊毛用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其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顺利育成验收,上级投入锐减,云南半细毛羊的发展面临投入严重不足,重养轻销,营销脱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强,无龙头企业带动等困难和问题.永善县因地制宜,积极研究对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云南半细毛羊核心群的管理,搞好云南半细毛羊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促进了云南半细毛羊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部的组织领导下,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联合育种,于2002年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个细毛型羊新品种——新吉细毛羊。该品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新疆细毛羊(1954)、东北细毛羊(1967)、内蒙古细毛羊(1981)、甘肃高山细毛羊(1981)和中国美利奴羊(1985)之后,培育成功的又一个细毛羊品种。新吉细毛羊新品种的育成,对完善我国细毛羊品种结构、加快细毛羊改良、改善羊毛品质和提高我国羊毛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补饲精料对云南半细毛羊增重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以筛选适合云南半细毛羊的精料补充料配方。[方法]采取单因子4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补饲高、中、低3种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1个对照组对48只云南半细毛羊(雌、雄各半)增重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补饲高、中、低3种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绵羊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76%、94%和110%,每只羊收益分别增加106.19、145.83和179.64元;云南半细毛羊在生长前期(3~6月龄),羊只对精饲料的消化能力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在生长后期饲喂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反而使羊只产生补偿代谢,除对精饲料中的干物质消化率逐渐提高外,对其余养分的消化率均是先降低后升高。[结论]补饲精料能极显著提高云南半细毛羊的日增重和收益;建议云南半细毛羊3~5月龄公羊补饲营养水平参考该试验前期低水平标准进行,母羊参考试验前期中水平标准进行,而6~9月龄公、母羊补饲营养水平均参考该试验后期的高水平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我国半细毛羊杂交育种工作的蓬勃开展和大批杂种羊的出现,制定一个新的、更适合我国现阶段育种实际的“半细毛杂种羊鉴定分级标准和组群选配办法”巳经提到议事日程。当前,在我国进行半细毛羊杂交育种的省(区)所使用的《半细毛杂种羊鉴定整群方法》,是1973年第一次全国半细毛羊育种经验交流会议所制定。这个半细毛羊鉴定标准、项目和整群方法基本上是参照1966年农业部颁发的《细毛杂种羊鉴定分级试行办法》(即四类四级)演变而来。我国细毛羊及细毛杂种羊的鉴定分级标准,追溯其历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法对48只青海半细毛羊血甭芳基酯酶的多态性及其与血清蛋白质指标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青海半细毛羊的血清芳基酯酶有ESA和ESa两种表型,以ESA为优势表型(58.33%)(2)ES和E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545和0.6455;(3)青海半细毛羊ES表型与各项血清蛋白质指标之间无显著性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敖汉细毛羊的遗传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赤峰市敖汉种羊场细毛羊群1997-2004年的早期性状和母羊产毛性状的鉴定记录,确定敖汉细毛羊的育种目标性状,并利用“差额法”对各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进行计算。[结果]从敖汉细毛羊3类性状(产毛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中共确定了6个育种目标性状,即净毛量、羊毛细度、羊毛长度、育成羊剪毛后体重、成年羊剪毛后体重、断奶羔羊数。其中成年母羊和育成羊净毛量的边际效益和相对重要性较大,分别为32.081、30.477和43.137%、36.870%。敖汉细毛羊产毛性状、繁殖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之比为7:2:1。[结论]净毛量是敖汉细毛羊最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2.
1983-1985年,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对青海藏羊926只、青海细毛羊446只、青海半细毛羊363只、新疆细毛羊114只、茨盖羊145只和杂种羊131只的血样进行了血红蛋白分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对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多赛特羊进行群体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6个群体总基因多样度(DT)为0.63,群体内基因多样度(DS)为0.5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群体变异的12%,变异主要来自于品种内部;同属蒙古羊体系的国内5个绵羊群体彼此之间基因流(Nm〉5)较大,而与外来品种无角多赛特之间基因流(Nm〈5)较小。  相似文献   

14.
凉山半细毛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常规方法对凉山半细毛羊的生理生化指标作了一系统测定,其主要指标如体温(39.12℃)、心率(71.24次/min)、红细胞压积(32.42%)、胆固醇(143.07mg%)、血清钠(150.31mEq/L)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呼吸频率(48.91次/min)较快,血清重碳酸盐含量(36.22mL/dl)偏低,血清钾含量(5,23mEq/L)偏高可能与凉山半细毛羊所处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兰州大尾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兰州大尾羊的种质和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检测了131只兰州大尾羊血红蛋白、白蛋白、后白蛋白、转铁蛋白、慢-α2-球蛋白、血清淀粉酶、酯酶、苹果酸脱氯酶的多态性.结果发现,除白蛋白和慢-α2-球蛋白未表现出多态外,其他各蛋白质和酶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态,其中血红蛋白、后白蛋白、血清淀粉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各有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兰州大尾羊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4802,等位基因有效数为1.924,多态座位百分比为0.75.对Nc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发现兰州大尾羊与滩羊最近,其次为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青海细毛羊、滩羊、兰州大尾羊、青海藏羊、考湖羊、河北杂种细毛羊、新疆细毛羊、罗姆尼半细毛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等11个绵羊品种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7936,这表叫中国的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性的92.064%是由遗传多态现象引起的,而7.936%来自品种间差异,即中国绵羊在血液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近年来乌蒙半细毛羊出现贫血、黄疸及血尿等症状的病因,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出现患病羊的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牧场作为试验牧场,贵州省赫章县凉水沟种羊场作为对照牧场,分别采集2个牧场的土壤、牧草样品,以及患病乌蒙半细毛羊(20只)与健康乌蒙半细毛羊(20只)的颈静脉血及肝脏,测定Cu、Mo、Mn、Co、Se、P、Fe和Zn含量,同时测定试验羊血液中SOD、CAT、GSH-Px、CPK、GOT活性和CP、MDA、Hb含量及RBC、MCHC、MCV、PCV、MCH、WBC等指标;然后将健康乌蒙半细毛羊转移到试验牧场上放牧,10 d后进行钼酸铵补充试验,设0,100,200,300 mg/kg 4个处理,测定乌蒙半细毛羊血液和肝脏中铜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钼元素的影响。【结果】试验牧场土壤中的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牧场(P0.01),属于铜污染土壤;试验牧场牧草中的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牧场牧草(P0.01),且试验牧场牧草中铜钼比高于动物饲粮中的铜钼比正常值;患病乌蒙半细毛羊血液和肝脏中的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羊(P0.01),其他元素含量间无显著性差异;患病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的SOD、CAT和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健康羊(P0.01),CPK、GOT活性和CP、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羊(P0.01);患病乌蒙半细毛羊血液Hb、RBC和MCHC极显著低于健康羊(P0.01),MCV极显著高于健康羊(P0.01),PCV、MCH和WBC与健康羊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健康乌蒙半细毛羊在试验牧场饲养后,出现了与患病乌蒙半细毛羊相同的症状,补充钼元素后,这些羊血液和肝脏中的铜含量明显降低,到试验结束时,体内铜含量恢复到正常范围,病症消失,且以每10 d补充300 mg/kg钼酸铵2次的效果最好。【结论】乌蒙半细毛羊的慢性铜中毒症状是采食含铜量过多的牧草造成的,在饲粮中补充300 mg/kg的钼酸铵,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绵羊肌肉中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mRNA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120日龄只有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哈萨克羊的IMF(Intramuscular Fat)含量持续上升,各生长时期差异显著(P<0.05),而新疆细毛羊的IMF含量在各生长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30~90 d期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雄性哈萨克羊肌肉LPL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最高,6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2日龄时LPL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01)。新疆细毛羊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较低,30日龄时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到9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又逐渐上升;30日龄表达量与2、90、12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与60日龄差异显著(P<0.05);60日龄表达量与2、90、120日龄差异显著(P<0.05);哈萨克羊LPL基因2~60日龄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5(P<0.05);新疆细毛羊IMF含量与LPL基因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新疆细毛羊和哈萨克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的发育性变化不同,在生长发育早期,哈萨克羊随日龄的增加其IMF上升,新疆细毛羊在各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LPL基因在哈萨克羊生长早期对其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负调控作用,而对新疆细毛羊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是世界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每年产羊毛近百万t.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羊毛进口国。其绵羊品种主要是美利奴羊.约占全澳绵羊的70%。美利奴羊以其优良的羊毛品质和高产量闻名于世.并被引入世界许多国家。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澳洲美利奴羊公羊.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杂交改良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先后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细毛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等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细毛羊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郭尔罗斯细毛羊肉用性能测定及肉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和分析了郭尔罗斯细毛羊10月龄肥育公羔肉用性能及肉质,同时与东北细毛羊进行对比。经6个月育肥后,郭尔罗斯细毛羊平均日增重为131.22g,东北细毛羊平均日增重为104.89g;郭尔罗斯细毛羊主要器官重量(P<0.05)、10月龄体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P<0.01)明显高于东北细毛羊;主要肉块营养成分与东北细毛羊无明显差异(P>0.05);肉质pH值、失水率、熟肉率与东北细毛羊无明显差别(P>0.05),而眼肌面积明显高于东北细毛羊(P<0.01)。  相似文献   

20.
生产条件下,徒手二分割安哥拉山羊晚期桑椹胚和囊胚。用手术方法将裸半胚移植于受体羊子宫角。产羔受体率为29.4%(10/34),共产羔11只,其中1对为同卵双生,半胚成羔率为20.O%(11/55)。早期囊胚、囊胚和扩张囊胚的半胚,移植后半胚成羔率分别为28.6%(2/7)、33.3%(7/21)和9.5%(2/21)。于受体羊黄体侧子宫角移植2枚半胚或两侧各移植1枚半胚时,半胚成羔率分别为33.3%(8/24)和16.7%(3/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