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韦旭东 《植物检疫》2003,17(1):17-19
本文根据木材粗视构造的不同,提出了针对树材和阔叶树材的正确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绥芬河口岸所的主要业务是从事苏联进口木材的检疫工作。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不但进口针叶锯材原木,还进口针叶纸浆材。其中有国家贸易木材也有地方贸易木材。因此,给我们的检疫工作增加了许多负担。国家对木材检疫工作极为重视。1976年起就有计划地向各口岸所分配从事木材检疫的专业人员。1982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中  相似文献   

3.
对沉香木及其制品真伪鉴定、确定其濒危保护等级对于海关口岸执法极为重要。本文对鹰香木(Aetoxylon sympetalum)、五桠果(Dillenia indica)、可乐豆(Colophospermum mopane)和非洲螺穗木(Spirostachys africana)等4种常见仿沉香木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的木材宏观和微观构造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木材在木材颜色、管孔类型、轴向薄壁组织、韧皮部组织、木射线构造上与白木香存在差异,沉香木岛屿式内涵韧皮部,为沉香属木材的重要鉴别特征,可为沉香初步鉴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进口木材时,卖方并不提供有关树种的科学名称和技术资料。有的笼统地称为“美松”“东南亚木材”,很不明确;有的只写一个商品名称,有的报验单上只注明“云杉”,而“云杉”是松科的一个属——云杉属,全世界约有40种。树种的含糊,影响我们对该木材病、虫的鉴定,因此有必要学习一点木材知识。一、怎样识别木材木材的特征分两类:一是“微观特征”,是借助于显微镜等仪器来观察的微观构造,如木材各种组织的细胞。它可用于木材的进  相似文献   

5.
张家港口岸是我国最大的海运进口木材集散地和交易地,自1998年起,张家港累计进口来自非洲、东南亚、大洋洲、南北美洲及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材2500多万m3,木材树种多达500余种,年交易量达200多万m3,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形成了"北有满洲里针叶木,南有张家港阔叶木"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木材腐朽及原木上几种腐朽菌的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玉龙  孟斌 《植物检疫》1989,3(3):214-216
腐朽是各国林业的大敌,特别是原木病害几乎都是腐朽菌所侵染。随着中苏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口原木数量不断增多,木材腐朽在进口原木病害检疫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立木和木材腐朽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在中国和苏联原木上均有分布的几种腐朽菌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钟文渊  王海涛  杨华 《植物检疫》2002,16(4):246-247
欧盟决定 ,自 2 0 0 1年 1 0月 1日起对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的针叶木包装采取紧急检疫措施 ,以防止松材线虫传入。措施要求上述 4国出口到欧盟商品的木质包装的木材必须不带树皮 ,木材上的洞孔直径不得大于 3mm ,或者必须对木质包装进行热处理 ,使木材含水量低于 2 0 % ,否则将在入境时采取除害处理、销毁或者拒绝入境等措施。欧盟此项措施一出台 ,消息灵通的企业纷纷前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咨询有关的规定和做法 ,以确保货物出口通畅。经过近段时间的实践 ,笔者对输欧盟木质包装监督管理提出以下想法。1 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引…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黄瓜几种生理病害的识别与防治王润初,王晓玉,刘丽君,沈素花(郑州市植保站,450006)(新郑市植保站)保护地黄瓜生产过程中,常有多种生理性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现将常见的几种黄瓜生理病害的症状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缺钙距黄瓜生长点附近的叶...  相似文献   

9.
进境木材疫情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产品,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这使得我国口岸的木材疫情防控压力快速上升,亟需实施高效能的风险管理办法,实现疫情风险高效防控。本文在对进境木材疫情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太仓口岸为例介绍了进境木材疫情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成果。同时,本文指出了目前在木材疫情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辣椒病害中,植株表现萎蔫的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青枯病、根腐病等。近几年,这几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发病田块达50%以上,重病田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辣椒产量。为此,现将辣椒田中常见的几种萎蔫型病害发生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识别1.1辣椒疫病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