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实地考察、历史统计等确定凝冻天气多发易发点,然后进行区划分级,分别建立预报方程,做出凝冻天气预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凝冻天气多发易发点,并进行区划;找出不同凝冻天气等级的温度临界值;选取凝冻天气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在实践中检验,对预报方程作进一步的订正;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凝冻天气预报预警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目标体系决策的思路,建立效益函数,分别计算了根据火险天气预报安排决策方案和联系火险预报准确率安排决策方案的经济效益指标。最后,根据预报的实际应用建立预报效益方程,计算了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所有计算表明,林火预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Visual Basic软件编写Win-X7600影视制播系统预报转换系统软件,用以提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的准确率和效率,缩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时间。系统介绍了该软件的设计思路、编程注意事项和系统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2010年7~8月份烟台市出现的暴雨过程影响系统,认为主要影响系统不同,引起的暴雨范围也不同,应根据主要影响系统来区分、指导预报区域性暴雨或局地性暴雨。通过分析2010年8月5日预报全市性大到暴雨过程的预报思路,对预报出现的偏差进行总结,提出对暴雨预报的思路和经验教训,以期对未来的暴雨预报提供借鉴,以提高预报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精细化预报指导产品合成程序可对精细化指导天气预报系统所生成的文件进行合成,并按日期保存,从而使精细化预报的发布变得更加简单与易于查阅,能为精细化预报要素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浅析如何提高县级天气预报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象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县级天气预报水平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根据当前县级天气预报的现状,讨论了导致气象预报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如何提高当前县级天气预报水平的几种途径。结果表明:人才引进、气候资料的研究分析和机制改革是提高县级预报水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站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也称长期天气预报)信息,预报准确率始终偏低而不稳定的难题,本文按照数理统计描述随机事件的思路,利用标准差遵循正态分布规律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处理离散型预报点,实现了由主观到客观的转变,达到了稳定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69-270
采用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工具编写“白城市乡镇预报系统”,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3个降水分区的降水MOS方程和各乡镇1—12月温度方程。对T213数值产品进行释用,得到各乡镇的天气预报,同时利用加密自动站数据对乡镇预报进行检验。该系统可视性强、操作简捷,为预报员提供一定的预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目前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中央台、天气在线和日本数值3种数值预报产品,对德化县降水预报效果的检验、对比和分析,发现:数值预报产品在一般降水预报中有一定指导作用,对低压、高空槽型的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对副高型较低;暴雨预报效果都较差;当3种产品均预报有降水时,其出现的准确率为93.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天气学、物理量计算等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冰雹天气预报方法的研究,阜新地区降雹天气形势分类归结为高空槽型、高空涡型、西北气流型和横槽型4个类型。平台通过程序代码建立有短期、短时、临近预报模式的阜新地区冰雹预报平台,平台通过人机交互判断天气类型,利用micaps实时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和观测资料数据中的5个降雹物理量因子提取出来,进行计算和因子指标判断,因子指标代入降雹判别方程,自动运算、自动判断是否有冰雹发生。通过阜新地区冰雹预报平台的建设,使预报员增强了对降雹天气的理解和预报冰雹的能力,提高了对降雹天气的预报水平和为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恒明  陈静  杨武  李绚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81-20884,20898
通过对2011年4月17日和2005年3月22日前汛期造成广东严重灾情的这2次超强雷雨大风回波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2次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并就目前广东在重大天气预警服务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结果表明,造成严重灾害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其天气背景、环流变化、雷达回波有明显特征;由于这种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快且呈局部分布,当发现时灾害天气即将发生,预报时效非常短;通过被动的电视、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网站、天气微博传送预警信息无法覆盖所有公众,提出农村气象大喇叭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解决气象信息点对面的覆盖。  相似文献   

12.
选取抚顺地区2018年10月9日、28日2次冷涡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以及水汽条件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次天气过程预报员均出现漏报现象。通过对2次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发现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对于高空冷涡配合地面倒槽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时间延迟;对冷涡后部配合地面低压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提前。预报员主观预报出现漏报的原因主要缘于对冷涡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机理及结构认识不足,对水汽、抬升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合理的预报订正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云图,对2012年2月29~3月1日出现在青海省海南地区大雪天气进行分析,归纳此次大雪天气过程中的环流背景及物理量的分布特点,结合欧洲数值预报分析,探讨此次大雪天气形成原因,为今后海南地区大雪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4年7月4日发生在湖州德清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尺度天气背景下,辅以精细化的数值预报产品,降水云团的移动发展可通过外推预报技术进行预报,预报员可提前1~2 h对此次短时暴雨过程作出预警,提高这类局地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刘英杰  曹兴锋  赵海军  朱义清  李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20-12423,12447
综合利用MICAPS天气图、多普勒雷达数据、数值预报等资料,详细分析了2010年2月28日发生在临沂地区的一次罕见的初春局地冰雹过程的天气背景、发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天气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从中寻找出一些突发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以后的预报、预警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丹  于增华  单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02-16703,16710
通过对长白山地形的分析,研究它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总结出受长白山影响所产生的地方性天气系统及其对周围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山小高压是在长白山系和周围海路状况的影响下形成的,分为环绕长白山的地方性低槽系统和长白山高压系统2种情况;长白山小高压又分为弱环流形势下和有明显锋区下2种类型,2种类型影响下所产生的长白山小高压系统与其产生的天气现象的关系密切。由小系统所产生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也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地方性小系统对准确做好每天的短期天气预报、局地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建立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发布系统管理平台,以连续天况和后续天气预报为基础,结合雨量数据分析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森林覆盖情况制订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以采集预报因子,数据库整合分发信息为核心。从PC终端延伸拓展至智能手机、PDA的新一代技术,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让管理者、护林防火员利用显示屏、手机随时随地开展各类信息和资料查询活动,从而大量节约森林防火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组织防火灭火的效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所产生的抽吸作用和局地的不稳定条件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合并分裂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性,而各家数值模式预报对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量级上偏小,但对降水落区及起止时间的总体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袭祝香  王文跃  王晓明  纪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36-11337,11394
为了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VB6.0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和Surfer8绘图技术研发了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农用数据管理、农用指标和预报方法浏览查询、农用天气预报快速制作等功能;该系统使业务人员能在一个一体化的平台上查询农用数据,浏览细化的作物发育期指标、农事活动指标及知识库、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农用天气预报方法,快速制作农用预报图和农用天气预报,为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集约化、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柴德美  李振  王传喜 《北京农业》2012,(15):212-213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云的观测是一项最基本的观测要素,它既是现在天气的重要判定依据,也是未来天气预测的重要指标,所以做好云的观测是观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地面气象观测中只有把云和与它相对应的天气系统联系起来,借助天气形势的分析判断,把地面气象观测和天气系统的分析判断有机结合起来,用天气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地面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