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卵黄原蛋白是当前蜜蜂生理生化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主要介绍了卵黄原蛋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蜜蜂作为一种进化的社会性昆虫,有其特殊的调控机制,卵黄原蛋白是其调控机制的主要因子。蜜蜂卵黄原蛋白不仅与保幼激素相互调节,而且与长寿存在一定关系。卵黄原蛋白调控着使执行巢内任务的蜜蜂转变为采集蜂,而且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的效价高低影响蜜蜂抗氧化能力,蜂王比工蜂的抗氧化能力强,从而蜂王寿命比一般工蜂长;越冬蜂却是例外,由于不执行哺育任务和采集行为,并且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越冬蜂的寿命增加;此外,卵黄原蛋白影响蜜蜂繁殖力,产卵蜂王卵黄原蛋白的效价很高,而无生殖力的工蜂卵黄原蛋白效价很低,相反产卵工蜂的卵黄原蛋白效价与老蜂王相似。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中华蜜蜂群内工蜂监督效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DNA技术检测蜂群内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还是由工蜂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果】所有蜂群中的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论】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行为。  相似文献   

3.
蜂王信息素对工蜂卵巢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红专  陈坤 《特产研究》2005,27(1):63-64
综述了5种常见的蜂王信息素,以及最近新发现的4种蜂王物质;论述了蜂王信息素对工蜂卵巢发育的影响,指出蜂王信息素中的上颚腺信息是影响欧洲蜜蜂工蜂卵巢发育的主要物质,并且与其它物质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蜜蜂社会中,工蜂与蜂王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基因的表达差异、表观遗传差异及营养控制等因素造成工蜂和蜂王表型有很大的不同。GHITM基因是参与家蚕蜕皮与变态发育的pgdr基因的直系同源物,但关于其在蜜蜂中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此基因在东方蜜蜂工蜂蛹和幼年工蜂以及蜂王蛹期的mRNA相对表达量,目的是为了探究GHITM基因在东方蜜蜂级型分化分子机理及预测可能由该基因产生的蜜蜂成虫的行为。结果表明:在工蜂蛹及工蜂成虫中GHITM基因表达量随日龄而增加;在蜂王蛹中GHITM的表达量从封盖蛹到2日龄蛹中呈下降趋势,2日龄后表达量随日龄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东西方蜜蜂基因表达差异及级型分化分子水平的研究和GHITM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两种不同的表型,这是基于基因的差异表达,而不是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本研究以雌性东方蜜蜂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东方蜜蜂蜂王和工蜂的基因差异表达的文库。挑选插入片段大于200 bp的3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蜂王消减文库176个,工蜂消减文库154个。测序后蜂王消减文库获得161条ESTs序列,工蜂消减文库获得142条ESTs序列。获得的序列采用DNAstar seq Man软件进行载体、接头和低质量序列去除后进行ESTs分析,蜂王消减文库获得110个contings,工蜂消减文库获得81个contings,蜂王和工蜂文库均有部分重叠的ESTs序列。在NCBI上进行在线BLASTx和t BLASTn同源比较,发现在蜂王的ESTs中有62个已知ESTs,3个未知ESTs,工蜂的ESTs中有49个已知ESTs,8个未知ESTs。通过基因本体论进行功能分析,大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为酶类和结合蛋白,主要参与基因的转录、翻译和新陈代谢过程。雌性东方蜜蜂差减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级型分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蜂王是养好蜜蜂的关键,科学养蜂应该人工育王。在严格选择生产力高的种群的基础上,利用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学特点,改善工蜂幼虫的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成蜂王。 一、育王的时间和条件 由于各地气候、蜜源条件不同,育王的时间难以统一。一般以春季第一个蜜源(油菜)培育春王,秋季蜜源(荞麦、蓝花子)培育秋王为主,其余花期也可培育蜂王。加以贮备。……  相似文献   

7.
1978年,我们看到了由孤雌生殖产生的蜜蜂中出现了遗传性分离现象,主要的一例是用507粒未受精卵培育出了493只雄蜂和14只工蜂。……其产雌率应当是极低的。"又如,"所幸有一种西方蜜蜂能产下成雌率很高的不(未)受精卵,这就是南非海角蜂。这种蜜蜂的蜂王或工蜂所产生的未受精卵,几乎有70%能长成工蜂或蜂王。"  相似文献   

8.
蜜蜂是一种资源共享性强、社会分工精确度高且信息交流高度结构化的社会性群体。蜂群中,蜂王的交配方式是"一雌多雄",因此蜂群是由多个"同母异父"的亚家庭组成。研究表明,蜂群内这种"同母异父"的亚家庭结构,可以显著影响蜜蜂内在的部分社会分工。本研究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为实验材料,从3群自然蜂群中各取样94只饲喂蜂王的工蜂和原蜂王,利用4对微卫星引物对样本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分析得出了亚家庭总数分别为13、13和21的3群蜂群,结果表明:饲喂蜂王的工蜂的亚家庭组成并无亚家庭专属现象,即蜂王会接受各个亚家庭的适龄工蜂的饲喂。  相似文献   

9.
蜜蜂性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蜜蜂性比是指蜂群中雌性蜜蜂与雄性蜜蜂的比例。本文对蜜蜂性比由谁操纵(蜂王还是工蜂)、影响蜜蜂性比的因素以及蜜蜂性比对蜂群生产力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蜜蜂性比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蜜蜂(Apis mellifera L.)幼虫级型分化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蜂王与工蜂级型分化期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以探明蜂王和工蜂在级型分化时期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建立蜂王和工蜂级型分化期蛋白质组表达 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表达的数量、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量等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在幼虫3日龄,蜂王表达288个蛋白质,工蜂表达259个蛋白质,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为156个,其中25个蛋白质在蜂王中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34个蛋白质工蜂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和工蜂的特异蛋白质分别为132个和103个;到幼虫5日龄时,蜂王表达274个蛋白质,工蜂为236个,这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点为95个,其中蜂王1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26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特异蛋白质点为179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141个;到蛹11日龄时,蜂王蛋白质组有311个蛋白质点,而工蜂则有278个蛋白质点,2种蜂共有蛋白质点为194个,其中蜂王4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3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的特异蛋白质点为117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84个。【结论】在蜜蜂3日龄、5日龄、11日龄时,蜂王和工蜂的蛋白质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蜂王表达的蛋白质总数和特有蛋白质数都较工蜂多,说明蜂王幼虫的基因表达和代谢比工蜂幼虫更加旺盛。2种级型蜂发育中所表达的共有蛋白质可能是它们发育所必须的管家蛋白质,但级型间部分共有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3个日龄中蜂王和工蜂中所表达的特异蛋白质表明在级型分化中,不同级型需要不同的蛋白质来调节各自的发育。这些特异蛋白质是否是级型发育相关的功能蛋白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 (意蜂 )蜂王酒精提取液 ,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 (中蜂 )蜂群的上梁上 ,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 .表现在 :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 ,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 ;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 ,且有新、老蜂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 .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 ,越冬前蜂王停产早 .蜂群失王后 ,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 ,可抑制工蜂产卵 .无王群出现产卵工蜂后 ,如果用蜂王酒精提取液也能有效解除工蜂的产卵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王丽  王红芳  胥保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1):4231-4238
【目的】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与工蜂幼虫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合成与代谢的差异,为探索DNA甲基化与蜜蜂级型分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890只1日龄雌性蜂幼虫,分别来自5群姐妹蜂王群。其中445只进行人工育王(89只/群);剩余445只培育成工蜂(89只/群)。取3、4、5日龄蜂王和工蜂幼虫,测定其体内SAM合成与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蜂王幼虫SAM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工蜂幼虫SAM含量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蜂王幼虫SAMS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梯度下降的趋势(P0.01),而工蜂幼虫SAMS表达随日龄变化不显著(P0.05);3日龄与4日龄时,蜂王幼虫SAMS表达量显著高于工蜂(P0.05),5日龄时,工蜂幼虫SAMS表达量显著高于蜂王(P0.05)。Dnmt1a与Dnmt3表达在两级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蜂王幼虫Dnmt1a表达随日龄增加无显著变化(P0.05),但其酶活性呈下降趋势(P0.05);工蜂幼虫Dnmt1a表达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其酶活性呈上升趋势(P0.01),其中3日龄与4日龄时,蜂王幼虫Dnmt1酶活性显著高于工蜂幼虫(P0.05),而5日龄时,工蜂幼虫Dnmt1酶活性显著高于蜂王幼虫(P0.05)。蜂王Dnmt3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工蜂幼虫Dnmt3表达随日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蜂王幼虫Dnmt3酶活性随日龄变化不显著(P0.05),工蜂幼虫Dnmt3酶活性随日龄变化显著(P0.05),但蜂王幼虫Dnmt3酶活性在3、4、5日龄均显著高于工蜂幼虫(P0.01)。【结论】3—5日龄意大利蜜蜂蜂王幼虫与工蜂幼虫体内活性甲基供体SAM的合成与代谢存在差异。在4日龄之前,蜂王幼虫SAM的合成比工蜂活跃,4日龄之后,工蜂幼虫的SAM合成与蜂王幼虫相近;在4日龄之前,SAM参与DNA维持甲基化的代谢过程,蜂王幼虫比工蜂活跃,4日龄之后,工蜂幼虫比蜂王幼虫活跃;在3—5日龄,SAM参与DNA从头甲基化的代谢活性,蜂王幼虫始终不低于工蜂幼虫。  相似文献   

13.
蜜蜂在每天上午太阳高出地平线30度时,飞出去侦察蜜源,回来后用舞蹈语言报告花蜜的方位、距离、数量,于是蜂王便分配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们的"模糊数学"相当准确,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饱,保证回巢酿蜜.  相似文献   

14.
工蜂在意大利蜜蜂性比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蜂群中蜜蜂性比调控问题。以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RAPD技术测定3群蜜蜂中蜂王自然交配次数分别为14、4和6次;通过人工饲养幼虫和弹氧式热量计测定技术测定并计算出培育每只工蜂和雄蜂所需的能量值分别为748.99J和2451.39J;通过亲属选择理论和性比原理,计算出蜂王所“期望”的理论性比值T峰王都是1:1,工蜂所“期望”的理论性比值T工蜂与蜂王自然交配次数有关,分别为(12、94。24.43):1、(16.98~32.06):1和(15.05~28.43):1;在分蜂季节,测定了3群的实际测定蜜蜂性比值分别为(20.21—25.63):1、(17.37~68.28):1和(24.04-45.97):1。蜜蜂实际性比值与工蜂所“期望”的理论性比值(T工峰)都很吻合。研究结果支持了工蜂调控蜜蜂性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们发现不同类型的蜜蜂,食用不同的饲料,它们的寿命相差上百倍(工蜂,卵孵化后的头三天,喂王浆,这三天内体重可增长250倍,此后改为蜂粮,其寿命在40天左右。而蜂王一生以王浆为食,寿命达5—6年)。人们视王浆为药中之宝及高级滋  相似文献   

16.
蜜蜂群体是一个三型蜂两代同堂的有机体,并具有一雌多雄、一次性组配、在空中飞行交尾等特点,故此组配杂交种蜜蜂技术较为复杂。当前国内饲养的杂交种蜜蜂普通是单交种,其群体结构形式为:纯种蜂王十单交种工蜂十纯种雄蜂。单交种蜂群,只有工蜂是杂交种,往往群体综合优势较低,达不到较好的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7.
蜂螨是养蜂生产上的重要寄生螨害,在蜂群中发现30种螨类,其中绝大多数对蜜蜂没有危害。对蜜蜂造成危害的主要有雅氏瓦螨(又名亚洲螨,简称大蜂螨)和亮热厉螨(简称小蜂螨)。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较为严重。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18.
工蜂能否传递本身遗传性给后代的问题,是当前生物学、遗传学上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 我们的试验研究是从1961年秋季开始的。在试验设计的理论方面,我们曾就蜜蜂的遗传问题归纳出三点推论。 (1)工蜂哺育幼虫的过程,是蜜蜂幼体向亲体(指蜂王、雄蜂和不育的工蜂)汲取完整的先天遗传性,并赖此完成其先天发育的必需过程。 (2)由于蜜蜂正在向着更完善的群体生活进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蜜蜂三型蜂幼虫期间食物的差异,现对意大利蜜蜂三型蜂间哺育王浆蛋白组分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对工蜂幼虫哺育浆、雄蜂幼虫哺育浆、蜂王幼虫哺育浆分别用水和磷酸缓冲液进行提取,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工蜂和雄蜂各日龄幼虫哺育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个日龄蜂王幼虫哺育浆的蛋白质谱带基本相同;哺育浆分别经水和磷酸缓冲液提取,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每年5~7月,蜂群因管理不当,很易发生自然分蜂现象,分蜂一般在晴暖天气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特别是长时间阴雨突然转晴时最易发生。分蜂时,一部分蜜蜂吃饱蜂蜜,冲出巢门飞向空中,蜂王在工蜂的扶持下出巢起飞,在蜂王着落之处结团,留在巢内的另一部分蜜蜂仍然安静地进行内外勤工作。自然分蜂团的处理方法如下: 1.捕蜂王发现蜂群自然分蜂,要马上守候在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