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1975—1976年试验证明,乙烯利能有效地解决棉花贪青晚熟问题,使棉花提前收获,相对地提高产量和等级。但过去处理方法是在9月25日至10月15日之间进行一次喷雾,由于本地区历年雨量多集中在9月上中旬,到9月下旬以后雨量已逐渐减少,因而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喷洒乙烯利,只对晚桃有催熟效果,而未能解决9月上中旬因降雨而造成的大量烂铃。为了研究解决烂铃和催熟两方面的作用,我队从1976年开始,根据棉花生育特性及乙烯利作用规律,进行乙烯利分期分层处理试验,已获得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型脱叶剂欣噻利在赣北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新型脱叶剂欣噻利在赣北的使用效果,以中棉所425为试验材料,进行脱叶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喷施欣噻利1800~2700 mL·hm-2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在此范围内其剂量越大,脱叶催熟的效果越好;喷施欣噻利对棉花铃重、铃壳质量、衣分以及纤维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棉花脱叶催熟剂综合性状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方差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对棉花脱叶催熟剂不同处理的脱叶率、吐絮率、铃重、衣分和子指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脱吐隆+乙烯利的脱叶率显著高于超脱+乙烯利、瑞脱龙+乙烯利和棉叶落清+乙烯利;4种脱叶剂加催熟剂处理吐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除脱吐隆+乙烯利处理对铃重影响较大外,其余各处理对衣分和子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灰色关联度评价,4种脱叶催熟剂处理综合效果优劣排序为瑞脱龙、棉叶落清、超脱、脱吐隆。  相似文献   

4.
晚熟棉田应用乙烯利催熟,要严格掌握适宜的催熟期,才能取得最佳的催熟效果。不同年份棉田的适宜催熟期要依据棉花铃期和成熟期中的温度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2种脱叶剂在河西走廊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当地的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研究了脱吐隆、噻苯隆与乙烯利配合施用对棉花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走廊生态条件下,在棉铃吐絮率达到25%~35%时,540g·L-1脱吐隆SC有效成分121.5g·hm-2或50%噻苯隆WP有效成分225g·hm-2与40%乙烯利AS有效成分600g·hm-2配合施用,均具有较好的脱叶效果和催熟作用;药后20d脱叶效果分别达到54.9%和51.9%,吐絮效果分别达到78.4%和68.7%。从产量结果看,2处理均有一定增产效果,其中皮棉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5.7%和7.1%。同时研究了脱叶催熟剂对不同果枝棉铃的铃重、纤维长度、衣分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油菜化学催熟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促进油菜成熟期体内物质向种子转运,促进植株脱水,实现南方冬油菜一次收获脱粒的目的,选用4种药物(40%乙烯利、10%草甘膦、40%草胺膦、20%百草枯),采用4个喷药时期(04-24,04-27,04-30,05-03)进行催熟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在促进脱水和催熟方面有一定作用,以在成熟前期喷药效果较好;草甘膦对油菜催熟效果相对较差;草胺膦有一定催熟效果,以成熟前中期喷药效果较好,但值得进一步研究;百草枯抑制油菜生长、促使油菜落黄和脱水的效果最好,喷药后第2天植株即全部变黄,在收获前几天喷施对产量影响小,能达到一次收获脱粒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40%乙烯利水剂催熟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成熟的威廉斯香蕉为试材,采用两种不同稀释浓度(1 000和1 500 mg/kg)的40%乙烯利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分别贮存于16和22℃的室内进行催熟,并定期对香蕉进行取样,检测香蕉各感官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浓度的乙烯利催熟效果无显著差异,样品均成熟且色泽光亮,营养损失不大。22℃条件下催熟的香蕉比16℃条件下催熟的香蕉成熟速度快,食用品质更佳,有利于采摘后快速投放市场。综合考虑乙烯利残留量的安全问题以及催熟成本,建议采用1 000 mg/ kg的乙烯利溶液在常温下(22℃)催熟。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使用乙烯利催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利适用于棉花后期生长过旺的高产田和晚发迟熟的棉田。因为这些棉田到霜期时,不少棉铃贪青不能及时成熟,如不催熟,常得不到高产、高效,影响腾茬整地或换茬复种。1施用时间的确定判断适期依据主要是三点:(1)安全有效的铃期。大多数需要催熟的棉铃成熟度达到铃...  相似文献   

9.
乙烯的形成是棉铃成熟开裂的必要条件。我国多数棉区,由于秋季气温降低,使棉体内乙烯的代谢受阻,影响棉铃的正常开裂吐絮。我们从1974年开始应用“乙烯利”进行棉花催熟试验。1975—1977年曾在河北省40多个产棉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生产试验,效果很好。这些试验很多是属于粮棉复种的棉田。本文仅就这类棉田的乙烯利催熟效果作一简结。试验方法和结果试验用药“乙烯利”(北京农药二厂产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我县棉花遭受特大雨涝灾害,秋桃比重很大,占总铃数的42%。秋桃铃期长达80天左右,此时气温下降较快,大部秋桃难以正常开裂。为此我们于10月底霜降前做了离体棉铃喷洒乙烯利增温催熟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催热效果。棉铃开裂吐絮不仅要求  相似文献   

11.
棉花后期,在低温年份,采用乙烯利催熟,具有促进棉铃开裂,加快吐絮,提高品质,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但其种子选作留种用时必须正确对待。乙烯利是一种植物激素,与果实成熟和器官脱落等过程有关。正确使用乙烯利催熟比较安全,几乎没有残毒公害,对种子、发芽以及后代没有多大的影响。但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在魏圩乡大滩村对后期离体棉铃进行了催熟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1991年又进行了乙烯利不同使用方法的催熟试验和示范。经调查,以0.2%乙烯利有效浓度在10月底对离体棉铃催熟效果最好。在同  相似文献   

13.
我县与河北化工学院协作,在棉田试用乙二磷酸催熟。1979年,在前彪塚和南赵台大队试验,品种为科遗2号及岱字16号。10月10日喷药,每亩5两40%乙二磷酸,以40%乙烯利每亩4两(加水同为80斤)和清水为对照,手压喷雾器叶面喷雾,试验结果,乙二磷酸霜前花率比对照高20.3%,乙烯利比对照高33.9%,乙二磷酸比乙烯利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2 -氯乙基膦酸 (商品名乙烯利 )进行棉花催熟 ,人为地将乙烯利作为外源激素用在棉花上 ,能迅速被棉植株各器官吸收 ,在体内分解产生乙烯 ,促进棉花早熟 ,最终能达到早熟、增产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的目的。经实践证明 ,乙烯利处理棉铃 ,一般可提早 7~ 1 0天吐絮 ,霜前花增加 2 0 %~ 30 % ,可有效解决棉花晚熟问题。另外 ,处理后的棉铃较集中吐絮 ,非常有利于机械收花。1适用棉田类型应用乙烯利催熟应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棉株长势合理安排。对于那些本来可以正常成熟吐絮或单产水平很低的棉田 ,则不宜施用。适于乙烯利催…  相似文献   

15.
研究解决棉田前期低温迟发,后期贪青迟熟的问题,是我省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课题之一。1975年我省开始小面积试用乙烯利促进棉花成熟,初试证明:应用乙烯利能加速棉铃成熟,吐絮集中,而对衣分、绒长、衣指、籽指等影响不大。施用得当可以收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节省劳力,缓和茬口矛盾等效果。1976年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华北农业大学、上海彭浦化工厂的大力支持下,在余姚、慈溪、海宁、平湖、海盐等县开展示范试验,示范总面积达5000亩,进一步证明棉花应用乙烯利催熟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浓度(0、0.3、1.0、3.0、5.0、10.0 m L/L)乙烯利对胡椒鲜果采后催熟效果、脱皮率、色差及其胡椒精油、胡椒碱含量等的影响,探讨乙烯利催熟法去除胡椒鲜果果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有效促进胡椒鲜果成熟,脱皮后的胡椒种子无异臭味,胡椒精油和胡椒碱含量高于传统白胡椒。  相似文献   

17.
乙烯利加速棉铃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贪青晚熟造成产量锐减和品质下降,同时也不利于后茬作物的及时播种和正常生育。因此,如何加速棉铃的发育,促使棉花早熟,对夺取粮棉双高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年来我们对不同龄期棉铃使用乙烯利后的催热效果及对铃重、衣分、纤维长  相似文献   

18.
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脱叶催熟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辉丰脱净的脱叶效果最好,脱叶率达到96%以上;瑞脱龙、欣噻利和脱吐隆效果基本相同,脱叶率达到90%以上。4种脱叶催熟剂催熟效果均很好且差异不大,棉花吐絮率均达到了96%以上;对衣分的影响均较小。4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铃重影响不同,辉丰脱净和欣噻利处理的铃重均比对照低0.2 g;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均较小。脱吐隆、辉丰脱净和欣噻利药剂减少了棉花效益,瑞脱龙药剂增加了棉花效益,瑞脱龙和脱吐隆为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9.
棉花应用克无踪的催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 70年代后 ,乙烯利大量地应用于棉花催熟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催熟速度慢 ,使用后半个月才能见效 ;二是受气温影响大 ,低于 2 0℃时 ,乙烯利不能释放乙烯 ,起不到催熟效果。针对乙烯利的这种缺点 ,借鉴克无踪的除草机理 ,使棉株着药部位迅速衰老、干枯、死亡 ,从而达到棉铃“成熟”提前吐絮的目的 ,于 1 996~1 997年在滨州市滨城区良种棉厂进行了 2 0 %克无踪棉花催枯试验 ,并于 1 998、 1 999年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 ,取得了翔实的资料和较为成熟的经验。1克无踪对棉花的影响1 .1 叶片。施用克无踪后 ,3…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和天津市静海区研究了地点、播期和品种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设置了50%噻苯隆(450 g·hm-2)和40%乙烯利(1500 mL·hm-2)混用及高(2700 mL·hm-2)、低(1800 mL·hm-2)剂量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共3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的脱叶效果显著,不同条件下各处理药后18~20 d的脱叶率均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采收的要求;但催熟效果有限,同期的平均吐絮率仅比对照高5百分点。自然脱叶率和吐絮率越低,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催熟的效果越明显。脱叶催熟处理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长度及强度,但显著降低了纤维整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