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籼型温敏不育系“913A”的育性研究及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滇四型籼稻“913A”的测交一代中出现大量的不育株,观察表明是“913A”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后代.经分期播种研究,“913A”具有明显的温敏特性,自交结实的主导因子是温度.日平均温度21.88~24.27℃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日平均26.73℃的条件下自交结实率16%,可作温敏“两系”法利用.“913A”是优质软米,配合力强,现测配出4个优质米组合.  相似文献   

2.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浙农1S育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滇一型重要不育系滇榆1号A混杂株的主要类型,发现滇榆1号A混杂株主要有红尖型混杂株和白尖型混杂株;其中白尖型混杂株就是所谓的散粉株,散粉株包括对不育系无恢复能力的散粉株-Ⅰ和有恢复力的散粉株-Ⅱ;针对各类混杂株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滇一型不育系滇榆1号A混杂株的主要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滇一型重要不育系滇榆 1号A混杂株的主要类型 ,发现滇榆 1号A混杂株主要有红尖型混杂株和白尖型混杂株 ;其中白尖型混杂株就是所谓的散粉株 ,散粉株包括对不育系无恢复能力的散粉株 -Ⅰ和有恢复力的散粉株-Ⅱ ;针对各类混杂株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滇-型重要不育系滇榆1号A混杂林的主要类型,发现滇榆1号A混杂林主要有红尖型混杂株和白尖型混杂株;其中白尖型混杂株就是所谓的散粉株,散粉株包括对不育系无恢复能力的散粉株-Ⅰ和有恢复力的散粉株-Ⅱ;针对各类混杂株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结果表明:籼稻D4珍汕97A花粉败育发生在单核期,其余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发生在双核至三核期。败育原因在于花粉发育过程中的第二次分化发生障碍,导致发育缓慢,到开花期仍不能成熟而表现败育。不育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不同核质互作类型的不育系,花粉败育特征和败育程度有所不同,可分为4组:1组,X黎明A;2组,D1、D3黎明A和科情三号A;3组,D1、D8滇榆一号A和D4、D9科情三号A;4组,D4珍汕97A。1,2组的不育系花粉败育程度较轻,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表现出不育性不稳定,出现少量自交结实现象。就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而言,X型与D型相差明显,D1和D3型相似;X、D1和D3型不育性较不稳定,D4、D8和D9型不育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F型小麦不育系育性与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19-1224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山西省选育的新型小麦不育系。为研究F型不育系的生态适应性和选育强恢复系,采用分期播种和花粉粒染色方法研究了育性表现,同时利用380个小麦品种(系)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其育性恢复性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受品系、播期影响,即使是相同的品系单株之间、相同单株不同分蘖间育性也有一定差异。F型不育系恢复源广,具有易恢复性。以晋麦47、临汾615,太5293、晋太182、晋太170、太629-8、扬麦12、太113、小凡12、普冰701、轮选1697、航麦247、济南17、太712以及14F54921-38,4522,15品43和V89作亲本配制的18个组合表现育性恢复度高,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条件下粳稻滇1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960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9.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K型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个K型新质核互作用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表明,K型不育系的花粉构成特征与野败型不育特点,明显不同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  相似文献   

11.
滇—型和BT型杂交稻育性遗传和不育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花粉可育率为主要遗传指标,对滇一型和BT型“三系”以及杂种F1、F2、BC1和AF1(不×[保×恢])等世代的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滇一型和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以染败为主。二者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和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两两相互等位。供试材料有部分杂交组合表现为一对育性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遗传,而另一部分杂交组合表现为两对育性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遗传。恢复基因(R1、R2)的作用有强弱之分,并表现明显的加性效应。据此初步认为:粳型杂交水稻的育性基因型因组合不同而不尽相同,同一不育系或恢复系在不同的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的育性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13.
大白菜核质互作型不育系98-2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回交替换的方法将大白菜的雄性不育核基因转到异源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大白菜中去,育成了不育率100%的大白菜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98-2,具有核不育基因的雄性不育两用系101便是它的保持系.98-2不育系具有生长发育正常、抗病、农艺性状优、配合力好等特点.通过组合配制试验,选出了优良组合98-2×S-3,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粳型不育系育性变化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近年来,粳型不育系的育种工作遇到这样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当不育系进入高世代后,不断地出现较大比例的散粉株,而且比例逐代上升,从而使不育系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制种的纯度也大为降低,严重影响了杂交粳稻的推广和利用. 据我们观察,无论是早期育成的不育系,如农虎26、农6209、当选晚,还是近几年育成的六千辛、7627、K12等,几乎  相似文献   

15.
16.
本试验利用人工气候厢和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了11个两用核不育系不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5S-4,2558-1S,70743S和M901S对低温表现钝感现象,且良性转化乇底,可望在水稻育中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纯合棉花核不育系抗A1,使其不育株率由50%上升到100%,通过调节播种期,从不育株群体中发现了2株育性转换不育株,并对该育性转换不育株的育性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属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类型,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在27~28℃之间,敏感时期为花前7~13天;在自交条件下,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的不育株率逐代提高,经过3代自交,其不育株率已达65%,有希望纯合.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三系BT型粳稻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系杂交粳稻育种中常用的BT型粳稻不育系作了简介 ,探讨了温度对其育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温 ( >3 5℃ )对其育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滇Ⅰ型粳稻不育系原种提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单株选择(不育系和保持系花粉镜检)、成对回交、株系鉴定、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去除不育系中异杂株的方法提纯滇Ⅰ型不育系;经田间种植鉴定,原种纯度达99.90%以上;缩短了种子生产年限,减少繁殖代数,有效地保持了不育系原有的配合力和典型性状。达到“起点高、防杂严、数量大、程序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