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森林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森林工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木材采伐工程、迹地更新造林工程、抚育采伐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林内路桥工程和装备系统工程。策划和实施森林工程时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森林工程活动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二是森林工程工艺系统要与作业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一致。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生态过程决定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所以森林工程实施时,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保护要着眼于群落结构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着眼于目的树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要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壤和地质性灾害。  相似文献   

2.
采伐是人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森林景观和森林的生态结构影响具大。过去的采伐方式大多以皆伐为主,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破坏了原有的森林景观,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大大降低;目前采用的择伐方式,由于忽略了森林生态的保护,更没有进行科学地采伐论证,所以对森林生态系统也具有较大的破坏。综述了生态采伐的必要性,探讨了生态采伐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关系,对森林采运理论的研究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采伐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同时,在采伐作业过程中保留一定的枯立木、倒木和枯枝落叶等,以满足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需要.文章指出,森林生态采伐是对近代森林经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森林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必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最后,提出了今后森林生态采伐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森林分类与森林生态的关系,明确了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是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5.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滇东高原,总面积230459.0hm^2,森林覆盖率57.5%。其特点是树种组成单一,中幼林多;农林交错、次生林占优势、林分质量差;森林生态脆弱。对本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功能评价:①总体生态功能“差”;②森林生态脆弱;③蓄水、保土、保肥、增产等效益显著;④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对今后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森林生态园不仅能够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的整体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有利于将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笥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三明市沙县和西双版纳神秘谷两个森林生态园设计实践,初步探索出了森林生态园的设计方法,内容包括;确定森林生态园的建设目标;筛选和配置物种,构建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采伐后,各项生态因子的变化情况,通过皆伐区,择伐区、对照区各项同生态因子的比较,认为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有明显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森林皆伐后,林地光照、地表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蒸发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森林采伐后失去了保水、保土的作用,使森地土壤及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大量流失;森林采伐后下草、下土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喜光植物代替耐荫植物侵入并成为优势种,给人工更新的和幼林抚育带来困难,择伐方式比皆伐方式破坏环境轻。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林业资源"富矿区",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广西现有林业用地2.29亿亩,居全国第六位;森林面积2.17亿亩,居全国第六位;森林覆盖率61.4%,居全国第三位;人工林面积、桉树林面积、速丰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蓄积量6.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森林年生长量、木材采伐限额、木材产量、森林蓄积年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森林采伐与森林生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采伐与森林生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制约的。如何以森林生态理论为基础.因林因地、科学的选择采伐方式、采伐强度,使森林始终处于动平衡状态。达到采伐促进森林天然更新和增长;更新是为了将来的森林采伐。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要有效保护和恢复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必须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保护体系及健康的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具体应从三方面着手,即森林集水区的科学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地生产力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森林资源中人工林已逐渐成为主导林分,科学合理的生态集材方式对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实现人工林的生态集材问题,分别从选择集材方式和确定采育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茂军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56-59,80
迪庆州金沙江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其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森林生态保护面临着林牧矛盾突出,林下资源采集过度,资源利用方式落后,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严重,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统筹协调林牧矛盾,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对公益林的管理,加大发展林产业,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森林生态保护与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谈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论述了采运作业给森林环境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 ,按照生态采伐的观点结合伐区生产实际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林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文章在总结汉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森林管护、商品林采伐、公益林投资标准和经果林发展占用林地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已逐步认识并接受森林健康经营理念,重视培育多功能、多目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健康森林。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通过多年的大规模封育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森林面积迅速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但是仍有相当部分存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病虫害时有发生等的现象,致使现有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为此,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开展森林健康经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业在马来西亚一直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文中从法律基础、管理体系、轮伐期的确定、森林经营方案制度、采伐审批许可、采伐管理、木材运输以及奖惩措施等方面对马来西亚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加强我国森林采伐管理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际上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理念的区域级或国家级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包括:斐济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森林采运方法规范》、亚太林业委员会的《亚太区域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和中国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这些规程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注重效率为基本原则,目的是通过技术的改进,严格控制森林的过度消耗,减少采伐活动对森林及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劳动效率和木材的利用率,处理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平衡,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森林采伐规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制定不同区域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及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监督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中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于森林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这种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亟待完善。分析了新西兰在森林采伐方面实施的分类采伐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森林可持续经营许可证、年度采伐计划等管理措施, 期望能为完善中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模式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整体功能的关键措施。实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森林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原则、方法与技术,以期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Forests possess many kinds of ecological functions,which, if expressed in monetary value, would be moreimpressive and definite to make the public as well asthe government recognize its comprehensive effectsand values, and to enhanc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forestresources protection. However, to date there is nostandard system about how to evaluate forest ecological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exigent for us to find out howto identify its public benefits and to make scientificevaluation on vari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