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西省水稻优势产区重金属污染及累积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江西省7个水稻优势主产区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该省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除部分因污水灌溉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外,整体上属于清洁型,土壤环境质量适合水稻生产。分析该省50年代以来水稻田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变异,农田土壤中铜、铅、镉和汞的含量呈现富集趋势,铬的含量变化不大,锌、镍和砷的含量出现下降趋势。运用SPSS 14.0对监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农田土壤中的镉、汞和砷等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化学投入品的大量使用,锌、铅和铬等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沉降物,铜和镍的土壤含量与成土母质和矿业开采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源灌溉冬小麦盆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污水灌溉冬小麦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新乡市生活污水、再生水及地下水3种不同水源进行了盆栽灌溉冬小麦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根、茎叶中均有累积,籽粒中仅含有少量的铬;除汞以外,其他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标准,未造成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后重金属铅、铬和镍在小麦植物体中的残留量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重金属在小麦植株中的分布为根>茎叶>籽粒.可以采用新乡市污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但要经常跟踪测定,预防土壤和农作物被污染.  相似文献   

3.
白银市污水灌溉对农田环境及小麦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甘肃省污水灌溉历史较长的白银市污水灌区为调查对象,重点分析了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小麦平均产量略高于引黄灌区,但土壤、小麦籽粒中重金属镉、铅、铜、锌、汞、砷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引黄灌区。从长远得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污水灌溉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4.
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域的土壤存在着中到轻度的铅、镉和锌的污染。为了解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这3种重金属的污染源输入格局,对其主要输入源(大气湿沉降、灌溉和施肥)的重金属输入通量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3种重金属的输入通量在时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雨量充沛的T1和T2期(雨季期)明显地高于T3期(旱季期);施肥仅有铅和锌的输入通量在时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T3期的输入通量显著地高于T1和T2期;而灌溉的重金属输入通量在时期间没有显著差异。从不同输入源的输入贡献来看,大气湿沉降和施肥在3种金属的输入中均表现为主要的输入源,而灌溉对3种金属的输入贡献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铅输入中灌溉仅占很小的比例(年输入通量仅为8.0%),在镉输入中其比例提高到了21.9%,而在锌输入中其比例已几乎和其他两种污染源一致。综上可以看出,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行为对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贡献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管理中应对气候状况和农业生产行为可能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加以监测,进而促进农产品的清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测定和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99-9100
[目的]评价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方法]用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公路两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土壤受镉、铬、镍、铅和铜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结果表明,采样点距公路直线距离越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越低,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但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镉污染严重,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大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14-1715
锦州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部分通过管网排入小凌河。通过对该河易污染区河底泥实地调查采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底泥中的铜、铅、镉、铬、镍、锌进行测定分析,评价小凌河底泥重金属的环境状况。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大小程度:锌>铬>镍>铜>铅>镉,该区域河底泥为中度污染,污染等级为Ⅲ级。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Pb、Zn、Cu、Ni、Mn、Cr、As、Hg、Cd含量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但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b、Zn、Cu、Ni、Mn、Cr、As、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8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Hg是本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Hg>Cd>Pb>As>Cu>Zn>Cr>Mn>Ni。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值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2.81,总体上,污染水平为中度及其以上。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指数在研究区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分布趋势为东南部小店地区和中南部晋源区相对较高,南部清徐县相对较小;通过因子分析并结合污灌区污染源调查,表明Hg除受污水灌溉的影响外,燃煤释放的Hg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Cd、Zn、Pb和Cu可能来自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以污水灌溉的贡献为主,Ni、Mn、As、Cr来自污水灌溉。Hg、Cd是太原市污灌区土壤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8.
采集常德市武陵区3种典型土壤,对其镉、铅、镍、砷、铜、锌6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并分别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指数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南坪岗乡的红壤土污染最轻,仅有10%受到轻度污染。镉是武陵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中污染较为严重的,铅、砷和锌在3种典型的土壤中没有出现污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凤凰县农村土壤中镉、铅、铬、汞、砷5种重金属的含量状况,重金属限值参照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Ⅱ级标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指标参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除了铅和铬之外,镉、汞、砷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情况,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全县土壤无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再生水灌溉冬小麦的铅和镉累积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水灌溉对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是再生水能否安全利用的重要基础问题。通过冬小麦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冬小麦植株铅、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铅、镉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混灌和轮灌较再生水纯灌可以降低土壤铅含量,但对土壤镉含量没有明显的减低作用。再生水灌溉处理小麦各器官的镉含量分布是根>叶>茎>籽粒,铅含量分布是叶>根>茎>籽粒,叶片铅含量较其他器官高可能与大气铅污染有关。再生水灌溉后,小麦各器官镉含量较清水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铅、镉含量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应用再生水灌溉,小麦籽粒中铅、镉含量均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但镉含量较清水灌溉有升高现象,在生产应用中要有所注意。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