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入宋以来,由于宋夏战事的需要,北宋在西北黄土高原一带开展了大规模屯田活动。随着战事的发展,屯田的规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西北地区无论从地貌还是从气候上看,都不适合农业垦殖,而且军事目的屯田还具有落后性、浪费性的特点,这使得北宋西北地区的屯田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宋代在垦殖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一些保护行为也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北地区北元和吐蕃势力的渐次归附,明朝在河洮岷地区建立了诸多卫所。东蒙古部落入据西海后,河洮地区卫所除了"防番"外,又增加了"防虏"的任务,堡寨、墩台、边墙等防御工事得以增筑。以卫所为依托,明朝在河洮岷地区立屯设寨,进行垦殖。卫所堡寨的外来移民与当地民众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屯戍文化。同时,卫所的镇戍与屯田也增强了河洮岷边地的多民族杂居局面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3.
戴锋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47-248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让西北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有自来水的生活,国家在西部地区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且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由此提出了保护措施,以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河北路长期存在的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问题,经过唐末五代战火在北宋时期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其他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排水不畅、水系紊乱、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在北宋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北宋政府在河北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活动,包括淤田、水稻种植、林木种植等。关于北宋时期生态问题的产生与处理对今天河北平原的治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西北地区的各方面的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从在西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土地利用的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法制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的法制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位于祖国边疆的边缘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国防战略格局中的前哨阵地。鉴于地缘政治的考量,民国时期学界即已密切关注西北的移民垦殖问题,并纷纷刊文出书立说,很多有价值的思想随之问世,国民政府则立法保障该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并由此形成了政界和知识界的良性互动。本文将从国防、国家统一等层面说明西北移民垦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梳理民国时期学界的移民垦殖思想。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当今中国社会存在大量的移民现象,如何合理有效地安置移民成为政府面对的重要问题。研究民国时期的移民垦殖问题无论从国家统一、安全角度,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都可对当今中国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非洲的新屯田运动是指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在非洲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土地交易活动。这种新的屯田运动是以农业海外投资的形式出现,与过去殖民时代的屯田圈地运动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一轮的非洲屯田的基本格局及屯田运动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投资方、引资国双方的博弈态度及博弈策略选择,进而分析了此次新一轮屯田运动对非洲各国带来的影响。最后,中国作为较早进入非洲屯田的国家,中国必须在坚持义利平衡的态度下,做好对非洲的土地农业投资。  相似文献   

8.
巴里坤位于新疆东北部,扼守北路进疆门户,是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区域性指挥中心,在清代新疆乃至西北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政府在巴里坤的屯田活动,既可以驻军备战,又可屯田积粮,减少从内地各省调拨协饷,因此,巴里坤是清朝康乾时期在新疆屯田的重心。康乾时期清政府在巴里坤主要推行了兵屯、犯屯、民屯,主要目的是解决战时军队粮草需要。清代初期在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发展巴里坤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态系统建立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设林业角度上而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了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而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就有利于改善林业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深,想要更好的改善此地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构建起林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作用,进而保护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立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陈相磊 《河南农业》2023,(35):40-42
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常年干旱、沙漠化问题严重。为了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生存环境,相关部门对林木栽种予以高度重视。但是,西北地区过于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国槐、杨树、云山、白榆、旱柳等绿化树种,以及丁香、水蜡、榆叶、黄杨等灌木树种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对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西北地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西北地区林业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促进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西北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1.
具有地上、地下双重结构体系的喀斯特山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由于对湘西喀斯特山区耕地少而分散、地表水大量渗漏、成土缓慢、森林植被稀疏等特点认识不足,实行了以平面垦殖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出现了一系列特殊的环境效应。为了强化土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必须从平面垦殖向立体开发转变,建设以林为主的林草复合系统和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12.
对改善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宝 《甘肃农业》2001,(6):20-21,55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北地区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发展对我国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辐射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我国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调节地和天然屏障.但是,从汉朝以来的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不问断的军事活动、移民垦荒,特别是不合理的水土资源的开发和水涵养林的破坏,造成了西北地区不问断的军事活动、移民垦荒,特别是不合理的水土资源的开发和水涵养林的破坏,造成了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万平方千米,80%在西部地区;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400多平方千米,大都在西部;同时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低,草场严重退化,大规模、大范围的沙尘暴频繁地袭击西北地区,仅在2000年一年之中就发生了12次.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西北边疆民族问题复杂,矛盾突出,为解决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北宋时期神宗曾派王韶对西北地区进行了治理,这对招抚吐蕃诸部,开发和稳固我国西北边防,促进我国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畅通丝绸之路,加强各民族团结起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1,(16)
我国地缘面积广阔、水系众多,但是水资源分布却极为不均衡,西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也有较大差异,近些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人为活动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土地贫瘠的问题更加凸显。本文针对榆林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土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节水抗旱的方法与成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平衡的意见,意在减少该地区土壤被继续侵蚀的局面,改善当地的风沙天气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侵扰。  相似文献   

15.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淡水资源成为稀缺之物,分水制度应运而生。分水制度的出现不仅能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还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概述了水利遗产的定义和讨赖河分水制度,梳理了传统分水制度和现行分水制度的现状,研究了屯田水利遗产分水制度对讨赖河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屯田水利遗产分水制度下加强讨赖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吴应珍 《甘肃农业》2005,(10):40-40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这是世人公认的事实。它不但严重制约着西北地区开发建设战略的实施,也严重影响着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给本地区以及全国带来的巨大危害的惨痛教训使得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被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价值观所取代,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问题上重视生态伦理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三者之间的失调已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退化,中国是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了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任务。西部大开发中也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大开发的前提和关键。生态重建的理论一经提出,便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在西部大开发中,运用生态学理论,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五省区和内蒙古西部,西北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自古以来就受到历代统治者和专家学者的重视。西北地区由于其深居内陆的地理区位、山地盆地相间的地理格局、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广阔的内陆流域和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等特点,使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遭到破坏,而一旦破坏后恢复就十分困难而缓慢。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活动与自……  相似文献   

18.
卜风贤  朱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718-11719
秦汉时期,气候由先秦温暖期逐渐向寒冷期过渡,干旱时常出现。西北地区展开的大规模农业开发使当地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农耕"式开发,在使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加速了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增加了灾害的影响力,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清朝统一新疆之前新疆农业经营的考察,发现清初为支持新疆军事行动的需要,开始在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屯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期间的屯垦活动以兵屯为主,属于国家经营行为。清初新疆的屯垦活动,在耕作制度、水利建设、盐碱地治理等方面为统一后新疆的农业开发积累了经验。由于清初屯垦以保障军需为首要目的,故而在开发过程上具有"叛则往,胜则返"的断续性特征。但是,清初断续性的农业经营往往导致屯垦成果得不到巩固,也逐步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持续全面的开发才能保障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统一前夕即开始全面筹划统一后北疆地区的屯垦事宜。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泥沙症结之所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少地区地势陡峻,构造破碎,土层瘠薄,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很大,而人为活动频繁,长期的乱砍滥伐,陡坡垦殖,超载放牧,加之山区开发建设项目忽视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