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近几年,豫南冬小麦越冬死苗现象时有发生,去冬今春尤为严重,威胁着夏粮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本丈结合生产实际,从耕作、栽培、环境、生理等方面,分析了小麦死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死苗是指由于低温造成的冬小麦在越冬期或早春发生的冻害现象,是我省小麦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了解其发生原因,对于综合防御、有效控制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冬小麦死苗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造成冬小麦死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不对路,自身抗性差,地下有害生物危害,栽培管理不规范等。根据不同的死苗原因,采取引进抗旱抗寒品种,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精细的耕作栽培管理等,培育壮苗,使植株制造和储存较多的有机营养,增强体内糖的含量,提高抗寒抗旱能力,运用综合的农业技术措施,防止有害生物侵袭,减轻冬小麦死苗。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死苗现象时有发生,综合分析冬小麦死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良气候和土壤条件引起的冬小麦死苗;二是栽培措施应用不当,引起冬小麦死苗;三是地下害虫危害,因为在冬小麦播种或返青期正是地下害虫危害的高峰期,使冬小麦遭受危害而造成死苗。依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预防和减少死苗,培育壮苗,促进小麦增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冬,滕州市冬小麦遭受了严重冻害,其面积之大,危害之重,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为弄清死苗原因,制定正确的防御对策,先后对22个乡镇进行了冻后普查,在此基础上,又对260个地块的死苗原因和其中78个地块死苗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蓟县,冬小麦死苗、黄苗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有: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地下害虫、冻害等,在防治时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民反映和调查分析发现,近几年小麦冬春死苗、弱苗的原因主要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加旋耕有关,此外底肥施用不合理、小麦苗期氮素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三者同时具备的更为严重。麦田总体表现为田间缺苗断垄,苗稀苗弱,分蘖少;绿叶少,叶色淡,株体矮小;症状明显的麦田减产幅度要在10~30%,甚至更多。防治对策关键是正确应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包括适当掌握秸秆还田数量、采用先旋耕后翻耕的整地方法以及适当增施氮肥等。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死苗是指低温造成冬小麦在越冬期或早春发生的冻害现象,是山西省小麦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了解其发生原因,对于综合防御、有效控制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的丰歉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全局、社会稳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冬小麦区自然气候环境年际变化较复杂,冬小麦死苗现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直接制约麦田成穗和单产提高,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究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防止措施,意义深远.在防止策略上要以培育壮苗防冻为主线,结合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1.
去年秋播以来。天气干旱少雨,气温持续偏高,对小麦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一是旱地小麦出现旱情;二是部分麦田冬前出现了旺长的现象,已成为小麦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据悉,小麦旺长不仅在河北省中南部。而且在整个黄淮海麦区都是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盆栽条件下,以土娄土为基质,研究了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株的小麦营养生长,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优于对照株.小麦生长发育对VA菌根的依赖性很强,说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小麦苗期的营养生长,提高植株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稻茬麦田菵草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法,研究了小麦田菵草的发生动态及其与小麦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菵草具有一个冬前出草主峰和一个春后出草次峰;菵草在小麦播后第18周开始进入株高、鲜重的快速增长期,比小麦推迟3周.随着菵草密度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小麦产量均显著下降,但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菵草密度(X)之间符合二次曲线方程Y=-0.027X2+2.409X+1.574(r2=0.957).  相似文献   

14.
调查发现,造成稻田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低产的原因主要是:覆盖稻草太薄或不均匀、覆盖稻草后又填上一层厚泥、水分管理不当、施肥不科学、摆放种薯不规范等。针对造成低产的原因,提出了提高产量的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区域站大田物联网冬季温度、湿度、积温等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漯河麦区冬季变暖气象条件下对小麦播种时期、播种量、群体发育,个体发育、产量三要素、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暖冬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强光处理对冬小麦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个冬小麦品种(系)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处理,研究光照强度对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光处理后,多数品种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但临麦2号、农大6044、临麦4号的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属于强光耐性品种;鲁麦14与晋太170的3种色素含量在强光处理后均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是强光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比较分析京津冀三地冬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为提升京津冀区域间冬小麦生产经营优势互补能力和区域生产效率。【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实地调研京津冀冬小麦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冬小麦的生产效率。【结果】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且规模效率显著;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农民的种植意愿逐渐下降并导致生产面积和种植质量的降低。【结论】政府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本区域冬小麦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水平和生产技术优势互补的合作与推广力度,为提高京津冀地区口粮生产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磷、铁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活力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NaH2PO4和Fe2(SO4)3作为处理溶液,选择不降低种子发芽率的最大摩尔浓度处理种子;测定苗期正常水分(T1)和干旱处理(T2)下冬小麦幼苗干重、株高、叶面积、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0.05~0.30 mol/L NaH2PO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00%~14.00%,0.01~0.04 mol/L Fe2(SO4)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4.01%,而0.50~0.90 mol/L NaH2PO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6.00%~24.00%,0.05~0.07 mol/L Fe2(SO4)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0.00%~24.00%,在本试验条件下,NaH2PO4、Fe2(SO4)3处理对种子萌发生长不产生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30和0.04 mol/L;2种水分条件下,NaH2PO4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干重和株高,Fe2(SO4)3处理只在正常水分下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NaH2PO4和Fe2(SO4)3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新生叶片的叶面积、叶片的SPAD以及叶片SOD和CAT活性,但对POD活性无显著提高。总之,适宜浓度的NaH2PO4、Fe2(SO4)3处理能促进冬小麦种子的萌发,同时可以提高冬小麦幼苗的有效光合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改善了幼苗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进而增强了幼苗活力和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济宁地区小麦冬前苗情评估体系及其适宜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科学快速评估小麦冬前苗情及准确制定冬春管理技术对策,通过查阅历年技术档案、播期播量试验、地块跟踪调查和高产攻关田等方法,对济宁地区小麦冬前苗情评估体系及其适宜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前公顷总苗量、三叶以上大蘖、主茎叶龄、最长叶片长度、最长叶鞘长度、单蘖次生根、主茎幼穗分化期是冬前苗情快速评估的7个理想可靠指标,构成了冬前苗情评估的指标体系。适宜冬前公顷总苗量是750~1 050万,三叶以上大蘖是525~600万,主茎叶龄是5叶1心~6叶1心,最长叶片长度是15~20 cm,最长叶鞘长度5~6 cm,单蘖次生根是1.0~1.5条,主茎幼穗分化期是单棱期~二棱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